李今朝
“1940年4月,杨建国出生在山西省临汾市浮山县的一个小山村。1952年,12岁的杨建国随父母从部队转业来到阳泉……”纪录片开头,随着镜头的推移,主人公杨建国出现在观众的视线中。
纪录片《杨建国》片长33分钟,由民革阳泉市委会、市文联联合出品,市电影家协会副主席李今朝执导,阳泉市鼎鑫科技有限公司协助拍摄完成。2月17日晚,该纪录片在阳泉广播电视台科教频道及新闻综合频道进行首播,次日重播。
李今朝出生于新疆石河子市,1987年大学毕业后,来到阳泉工作。在上大学的时候,他就喜欢看电影、纪录片等,后来逐渐对电影拍摄和制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一次,一部红色电影的拍摄团队来到学校取景,闻讯赶去的李今朝在一旁默默观看,他觉得非常有意思,渴望将来能参与影片的制作与拍摄。至此,小小的电影梦便在他的心里生根发芽了。
2015年10月,李今朝和爱人寒月去大连旅游,在参观大连博物馆时,看到馆内陈列展出的工人画作品,他不禁发出惊讶和感叹。旅游结束回来后,他便开始了解阳泉的工人画历史,采访了很多工人画作者,一位关键性人物成为焦点,几乎所有受访者不约而同地提及他的名字——杨建国。
杨建国是国家一级美术师,历任阳泉市群众艺术馆美术组组长、副馆长,阳泉美术院院长。他在任期间,以美术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宗旨,专注美术创作和美术理论研究,充分发挥美术的宣传和促进作用。
李今朝介绍,他创作纪录片《杨建国》的灵感来源于2017年拍摄纪录片《阳泉工人画》,在拍摄过程中他深入了解了阳泉美术界的深厚历史,特别是阳泉美术在中国美术史上所作出的贡献。而杨建国对阳泉美术事业的突出贡献也让李今朝崇敬并为之感动,因此他决定拍摄一部纪录片来展现杨建国心系阳泉、扎根群众、热爱艺术、无私奉献的精神。
纪录片通过丰富的镜头语言和生动的采访内容,将杨建国的一生娓娓道来。从工人画的蓬勃兴起,到“上海、阳泉、旅大三市工人画展”,再到美术院成立后他珍视人才、大力培养美术人才的辉煌成就,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令人震撼的画面。
纪录片从去年7月开始筹备,8月15日正式开机拍摄,到11月9日拍摄完成,进行后期制作。历时六个多月,纪录片《杨建国》正式与大家见面。李今朝提到,尤其是纪录片的文稿,经过了市作家协会、电影家协会等协会的多位同志的辛苦合力,前后修改了13次才最终定稿制作。
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拍摄时在北京、西安、太原、忻州、临汾、运城等地取景,运用了大量航拍镜头,将观众带入了一个崭新的视角,让人仿佛置身于那些历史瞬间之中,身临其境。
李今朝说,在航拍过程中,虽然涉及到镜头取景、技术支持、拍摄成本增加等一系列难题,但是他们的拍摄团队积极进行沟通、努力解决困难,保证了正常的拍摄进度。从选题的确定到拍摄的艰辛,再到后期的剪辑与制作,每一个细节都凝聚了团队的心血与汗水。
“虽然拍摄过程中来回奔波很辛苦,但是能把杨建国的精神和他为阳泉美术事业奋斗的一生展现给大家,我觉得非常值得,也希望更多人重温阳泉工人画历史。”李今朝的话语中充满了对主人公杨建国的敬佩与赞赏之情,也表达了对纪录片艺术的不懈追求。
除了纪录片《杨建国》,李今朝还执导拍摄了《阳泉印象》《纪录·抗战老兵》《指尖上的云海》《阳泉工人画》《电影〈铁血阳泉〉背后的故事》等多部纪录片作品,并在阳泉广播电视台、山西卫视以及腾讯、优酷、新华网、凤凰网等多家媒体平台进行播放,受到了广泛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