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 茜 本报特约记者 吕 克
作为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的代表,“漫威宇宙”自去年“休整”后,今年陆续推出重磅影片。《美国队长4》(《美队4》)12日在法国、14日在中美等多地上映,然而口碑并不理想,“换人”的美国队长似乎难以重回前三部的高度,即便有老牌动作巨星哈里森·福特加盟,最终也让期待已久的影迷倍感失望。
图片说明1:“红浩克”
图片说明2:“猎鹰版”美国队长
北美票房艰难破亿
《好莱坞报道者》称,“《美队4》开画票房为4000万美元,影片糟糕的口碑对于后续票房走势能够产生多大影响还需观察。”据CinemaScore统计,《美队4》只获得了B-的分数,在漫威作品中排在倒数,但由于上映日恰逢美国“总统日/情人节”假期,该片的首日票房还算不错,“开画票房甚至比该系列之前备受好评的《美国队长2》(3690万美元)还要高一点,作为今年的第一部大片,整个小假期票房有望达9000万至9600万美元左右”。
报道称,《美队4》的观众受众群主要为男性。在海外市场,包括欧洲以及中韩等亚洲国家,《美队4》也有望收获总计约1亿美元的海外票房。据《综艺》预测,《美队4》的总统日假期北美票房有望破亿,全球票房超1.9亿美元,“略好于预期”。毕竟迪士尼/漫威作品无论口碑如何,首周票房通常都很强劲,但也会出现像《蚁人3》和《永恒族》那样次周狂跌的状况。
《综艺》认为,对于影院来说,接下来的档期里,直到3月21日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前,都没有大体量的影片上映,因此《美队4》票房能否挺住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对于漫威公司而言,接下来就要看暑期档的《雷霆特工队》和《神奇4侠:初露锋芒》的表现了。BoxOfficeMojo网站显示,截至16日,《美队4》本土票房破亿,算上海外收入,全球票房1.92亿美元。
“既不勇敢,也不新鲜”
《美队4》的剧情紧接《复联4》和漫威剧集《猎鹰与冬兵》,讲述了从前任美国队长史蒂夫手中接过盾牌的“猎鹰”山姆·威尔逊,如何在执行任务时发现幕后秘密,揭露曾经的罗斯将军和如今的罗斯总统的政治野心和“真面目”。不过,《美队4》虽然沿袭了该系列注重政治解读的传统,罗斯总统化身“红浩克”也有足以手撕猎鹰,摧毁白宫的战斗力,但糟糕的剧情仍遭遇不少差评。
口碑上,《美队4》在烂番茄网站仅获51%的媒体新鲜度和80%的观众爆米花指数,Metacritic网站媒体均分也只有42,远低于该系列的前三部作品。《华尔街日报》认为,《美队4》的执行能力很强,没有追求多元宇宙那种过时的噱头,而是为观众提供了现实世界的对照。《综艺》调侃称,“还是超级英雄那种‘土豆+肉饼’的套餐,配得还算合胃口,没有让人感觉是重新加热的剩菜。”
之前曾有多家行业媒体报道,《美队4》由于内部试映非常糟糕,片方不得不修改和重拍,导致制作成本飙升,档期也受到影响。《娱乐周刊》对此表示,当发现这部影片居然有5个编剧时,就预感到这不是个好兆头,成片果然如猜测那般混乱。《好莱坞报道者》则毫不留情地批评:“漫威又一部平平无奇的作品,复杂的叙事中几乎看不到什么灵感。”
在IGN网站看来,《美队4》“既不勇敢,也不新鲜”,英国《泰晤士报》也认为该片“混乱而空洞,说明漫威宇宙已经没有故事可以迭代了”。《每日电讯报》批评称,这是一部“毫无惊险刺激的所谓政治惊悚片”。IndieWire网站则从漫威历史的角度评析:“该片是一部试图把系列IP带出低谷的作品,猎鹰可能会找到一种摆脱前任美队阴影的方法,但漫威宇宙还没有能做到这一点。”
在法国提前上映的《美队4》评价也不理想,Allocine网站仅打出媒体2.6分、观众2.8分(满分5分),虽有《费加罗报》肯定“观众不会对这部快节奏的大片感到无聊,因为其融合了政治元素、精彩的动作戏和令人惊讶的特效”,但也不乏《回声报》等媒体批评称,“整部电影从头到尾都很失败,唯一的优点是把哈里森·福特带入漫威宇宙。”
丝毫无法撼动《哪吒2》地位
在中国市场,《美队4》的口碑和票房也不理想,丝毫无法撼动《哪吒之魔童闹海》(《哪吒2》)的地位。据猫眼专业版统计,《美队4》在中国上映3天仅收获7664万元人民币票房,17日的排片率虽然有8.2%,但票房占比只有0.8%,作为一部新片仍低于《哪吒2》《唐探1900》《熊出没·重启未来》《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等春节档影片和同日上映的《花样年华》重映版。
按照这种趋势,猫眼专业版已将《美队4》的最终票房预测下调至1.2亿元,不如去年的漫威作品《死侍与金刚狼》(4.3亿元)。口碑上,《美队4》在中国更是遭遇吐槽,豆瓣评分只有5.3,和之前的《蚁人3》《惊奇队长2》半斤八两。南京师范大学电影研究员张鹏告诉《环球时报》记者,《美队4》在中国市场遇冷是漫威电影近年来多重问题的集中体现,而非完全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失效。
张鹏表示,从市场现状来看,漫威近期电影因质量下滑、剧情割裂、角色工具化,导致全球观众普遍出现审美疲劳,而中国国产片的崛起,进一步抬高了观众的观影标准。中国观众对美式个人英雄叙事的接受度降低,更偏好集体主义叙事,漫威作品中隐含的价值观与中华文化疏离,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市场排斥。漫威的困境是质量、文化与市场策略共同作用的结果。好莱坞若想重获中国观众青睐,应该以优质内容为核心,兼顾文化敏感性与市场适应性,而非简单归咎于“超英片过时”,好故事无国界,但讲述方式需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