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方聊生活
内娱综艺,是不是真的药丸了?这个问题,最近随着《声生不息·宝岛季》的开播,又被摆上了台面。曾经,我们追过《爸爸去哪儿》的温馨,《跑男》的爆笑,《我是歌手》的震撼,那时候的综艺,是真情实感的流露,是实力的精彩碰撞。而如今,打开电视,映入眼帘的却是千篇一律的游戏,万年不变的剧本,和明星们小心翼翼的“营业”。观众的热情,也在一次次的失望中逐渐消磨殆尽。
《声生不息·宝岛季》的出现,本让人看到了一丝希望。两岸歌手齐聚一堂,共同演绎经典歌曲,这无疑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概念。再加上韩红、张信哲、那英等实力派歌手的加盟,更让人对节目的质量充满期待。然而,几期节目下来,观众的感受却复杂得很:既被歌手们的精彩演唱所感动,又被节目组的一些操作搞得一头雾水。
先来说说节目的亮点。老牌歌手们的实力毋庸置疑。韩红的嗓音依旧震撼人心,张信哲的深情款款让人沉醉,那英的唱功也依旧在线。新生代歌手们也展现出了自己的潜力,马嘉祺的青春活力,杨宗纬的独特嗓音,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两岸歌手的合作更是精彩纷呈,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碰撞出火花,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然而,节目的槽点也同样明显。最受争议的,莫过于对年轻偶像的过度“关照”。宋亚轩与谭维维合唱《山河图》,19岁的嗓音挑战曾毅的部分,效果实在差强人意。节目组还特意安排他“偶遇”春晚梗,在众多前辈面前突出他的“春晚经历”,这种操作实在让人摸不着头脑。与其说是捧新人,不如说是捧杀。
另一个让人尴尬的点,是汪苏泷的“社恐”人设。与周深关系甚好的他,在节目中却表现得格外拘谨,甚至不敢直呼陈楚生的名字。34岁的他,在节目中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一口一个“大人们”,与他以往活泼开朗的形象大相径庭。这种刻意营造的反差感,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喜剧效果,反而让人觉得有些做作。
韩红的表现也引发了不少争议。作为歌坛大姐大,她在节目中展现出的强势和严肃,让一些观众感到不适。她对周深的玩笑过于较真,对王心凌的到来也显得有些冷淡。虽然有人认为这是她真性情的流露,但也有人觉得她过于端着架子,缺乏对晚辈的包容。
除了以上这些个体案例,节目的整体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竞演环节的设置过于套路化,缺乏新意。歌手们的选曲也相对保守,很少有突破性的尝试。节目组为了制造话题,刻意剪辑一些矛盾冲突,反而让节目失去了原本的纯粹。
予方聊生活
与其说是神仙打架,不如说是一场小心翼翼的“表演”。周深刻意收敛锋芒,选择相对平淡的歌曲,避免抢了前辈的风头。老牌歌手们也力求稳定发挥,不敢轻易尝试新的风格。每个人都在小心翼翼地维护着自己的人设,生怕一不小心就翻车。
这种“和谐”的氛围,看似避免了矛盾冲突,却也让节目失去了活力。观众想看到的,不是一团和气的“和谐”,而是真正的音乐碰撞,是歌手们毫无保留地展现自我。
那么,内娱综艺究竟该如何破局?
首先,要摆脱对“流量”的依赖。与其一味追求话题度,不如把精力放在内容创作上。好的内容才是吸引观众的关键。
其次,要给年轻歌手更多机会。老牌歌手固然有经验和实力,但新生代的力量同样不容忽视。只有不断注入新鲜血液,才能让内娱综艺焕发生机。
再次,要尊重每一位歌手的个性。不要为了制造话题而刻意塑造人设,让歌手们自由地表达自我,才能呈现出最真实、最动人的音乐。
最后,要营造一个良性的竞争环境。鼓励歌手们挑战自我,突破自我,而不是为了名次而斤斤计较。
根据CSM全国网数据显示,《声生不息·宝岛季》首播收视率达到了1.2%,市场份额为6.6%,位列同时段综艺节目第一。这说明观众对音乐类综艺仍然抱有期待。然而,高开低走的情况也屡见不鲜。如果节目组不能及时调整策略,积极回应观众的诉求,那么节目的热度很快就会消退。
内娱综艺的复兴,需要所有从业者的共同努力。只有回归内容本身,尊重音乐,尊重歌手,才能赢得观众的认可。与其纠结于“药丸不药丸”的讨论,不如脚踏实地,做出真正优质的节目。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只有用心才能换来真心。
予方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