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一位看哭三包纸巾的母亲
(内含一些小剧透,如果介意的父母们,可以先去电影院看完了,再来哦~)
一、“孩子,你疼不疼?”——混天绫缠住的是我的恐惧
当李夫人挺着孕肚上阵杀敌的画面出来时,我怀里两岁的女儿突然伸手擦我眼泪。
这个细节太真实了——哪个母亲不是一边想护孩子周全,一边被命运逼着冲锋陷阵?
哪吒剖开胸膛剜心魔那段,全场都在惊叹特效,只有我在数他额头的汗珠:十三颗。居然,和我生她时,产房挂钟的时间定格一样!导演太残忍,让母亲眼睁睁地,看着孩子把血肉撕开给人看,还要假装这是“成长必经之路”。
二、喂进哪吒嘴里的不是炊饼,是我无处安放的愧疚
殷夫人那个塞食物的动作,我太熟悉了。孩子发烧不肯喝药时塞棒棒糖,孩子摔跤后拼命喂水果,其实喂的都是‘’母亲的无力感‘’,那种无助又抓狂的心情, 谁能理解啊?
心理学说这叫“情感代偿”,我们这代妈妈更愿意承认:这就是笨拙的爱。
当哪吒吼出“你们给的我都不要”,黑暗里响起好几声压抑的抽泣。后排年轻姑娘可能以为是青春叛逆,只有妈妈们懂——那是我们在孩子奶粉过敏、学区房泡汤、工作陪读两难时,听过千万次的控诉。
三、玲珑塔里锁着的,何止是哪吒?
李靖写血书那段,我竟对这位严父生出悲悯。365封血书,分明是365次午夜惊醒的自我拷问:“该逼孩子练琴还是让她多睡会儿?”“该揭穿她的谎言还是维护自尊?”现代父亲的焦虑,裹上了神话的壳。
最扎心的是塔里飘落的血书碎片,拼起来竟是哪吒周岁时的脚印拓片。这哪里是镇压魔丸的法器?分明是所有父母珍藏的婴儿相册——以爱为名的囚牢,住着最舍不得放手的我们。
四、敖丙的龙筋,扯出母亲们的集体创伤
当敖丙抽出龙筋为哪吒续命,整个影厅的母亲都在倒抽冷气。不是震惊于特效血腥,是突然看清了:我们何尝不是在抽自己的“筋”养孩子?学区房抽走职场前途,辅导班抽走个人时间,妈妈的脊梁早成了孩子的登云梯。
但电影给的解药让我泪崩——是哪吒把龙筋化成混天绫新的流苏。
这隐喻太动人:当母亲学会把牺牲品变成装饰品,当孩子的叛逆,能被看作生命力的刺绣,我们才算真正完成了生育的闭环。
五、彩蛋里的元始天尊,像极了微信群里的“专家”
片尾跪在骷髅前的天尊,多像家长群里转发《哈佛研究:错过敏感期毁一生》的焦虑父母?我们跪拜着“科学育儿经”,却忘了最初抱起那个皱巴巴的小生命时,明明什么理论都不懂,照样让他笑得像个小神仙。
给所有母亲的情书:
走出影院时,三岁的女儿仰头问我:“妈妈,哪吒哥哥的妈妈爱他吗?”我蹲下来蹭蹭她的小鼻子:“你看,哪吒把天都捅破了,他妈妈还在给他系混天绫呢。”
或许母爱从来不是正确答案,而是明知会受伤仍要伸出的那双手——就像殷夫人接住魔化哪吒时,被灼伤也不肯放的手。
今夜,我要把压在女儿钢琴上的《育儿百科》收起来了。比起培养完美小孩,或许我更该学学太乙真人:带着酒气对孩子说:“徒儿,今天不想练功?走,师父带你去云彩里打个滚!”
(注:本文纸巾消耗量=哪吒眼泪数+敖丙龙筋断裂次数+李靖血书页数)
投稿、合作、加入读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