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与津巴布韦大学联合成立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
创始人
2024-10-12 16:35:00
0

  10月11日,津巴布韦哈拉雷,中国人民大学和津巴布韦大学联合成立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China-Africa Joint Research Centre for Exchanges and Mutual Learning between Civilizations),并联合举办首届中非文明论坛(China Africa Civilization Forum)。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中国驻巴布韦大使周鼎、津巴布韦大学执行校长保罗•马弗莫出席仪式并致辞。津巴布韦大学教务长穆尼亚拉齐•马丹比主持仪式。

张东刚、保罗·马弗莫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揭牌

  张东刚指出,中非友好穿越时空、跨越山海、薪火相传。在中非共赴现代化新征程的重要时点,中国人民大学和津巴布韦大学赓续传统友谊、共谋发展新机,携手成立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既是落实共筑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举措,也是推进中非教育和科研合作的有效之策,更是加强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不同文明和谐共生、共同进步的典范之举。中心将整合两校优势学科资源, 构建融研究、交流、传播于一体的合作平台长效运行机制,厚植育人沃土、培育全球文明使者,打造研究高地、深化中非文明研究,搭建交流桥梁、推动人类文明发展,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为传承弘扬中非友好合作精神注入强劲动能,为中非合作发展锻造坚固纽带,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保罗•马弗莫热烈欢迎中国人民大学张东刚书记一行来访,他表示,津巴布韦大学与中国人民大学在促进中非文明交流互鉴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在中津两国深化和提升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高水平中津命运共同体的历史背景下,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作为两校深度合作的重要结晶,将成为中非教育合作的标杆。该中心的设立是中非携手打造学术交流与文化对话新阵地的重要里程碑,将引领双方在人文社科领域的合作迈向新高度、拓展至更宽广的领域,为中非双方深化伙伴关系开辟更广阔的合作空间,孕育更多合作机遇。津巴布韦大学期待与中国人民大学并肩前行,不断深化中非文明交流互鉴,搭建起连接非洲与东方的友谊之桥,共同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双方签署《中国人民大学与津巴布韦大学关于共建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的协议》

  周鼎指出,中非友好交往源远流长,经过近70年的辛勤耕耘,中非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近期圆满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将中非关系定位整体提升到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中津两国传统友谊深厚,近年来,在两国领导人战略引领下,中津关系实现了全方位跨越式发展,前不久姆南加古瓦总统对华国事访问,双方决定进一步深化和提升中津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一致同意构建中津“五星铁杆”合作框架。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两国关系重要内容和鲜明底色。近年来,在驻津使馆的见证和支持下,双方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涌现出许多令人难忘的精彩瞬间。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成立恰逢其时,驻津使馆将和中心一道,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六大主张”和“十大伙伴行动”为契机,深入推动中津文明交流互鉴,增进两国人民间相知相亲,推动共同发展繁荣进步。

  开幕仪式后,以“中国式现代化与构建中非全天候命运共同体”为主题的首届中非文明论坛在津巴布韦大学Innovation Hub召开。论坛设“以发展为核心,共享知识体系”“共识凝聚力量,合作创造价值”两场分论坛,来自中国、津巴布韦、南非等国家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与讨论。

来自中国津巴布韦和南非的多位专家参与论坛

  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由中国人民大学与津巴布韦大学共同设立,秘书处分设在津巴布韦大学哈拉雷校区和中国人民大学中华文明研究院。中津携手共建中心,旨在深入贯彻中非深化合作的共同愿景,为中非高等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增添新动力,促进中非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持续深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探索多元共生的人类文明新图景贡献新力量。

  中非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将聚焦全球发展、和平与安全、文化多样性重大议题,展开深入战略合作。通过加强人文联系,实现文化交流“双向互动”,为推动构建包容、平等、多元共生的全球文明格局贡献力量,中非双方携手共进,为全球治理提供新思路,为人类共同繁荣与发展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中国人民大学不断推进与海外高校的交流合作,先后成立中希文明互鉴中心和中法、中匈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研究中心,共同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持续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文明互鉴伙伴行动居于首位。作为贯彻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精神、首批赴非洲访问的第一所高校,中国人民大学愿与非洲高校携手前行、共创未来,加强中非文明互鉴、助力中非文明繁荣。10月7日至17日,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率团访问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和安哥拉,此前已在坦桑尼亚展开深入交流,和尼雷尔领导力学院、达累斯萨拉姆大学签署校际合作协议,并将于10月14日在安哥拉罗安达,和中国驻安哥拉大使馆联合举办第六届中国可持续发展年会(2024)。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黄山新安江游轮上新 解锁徽派山...   和商网黄山7月22日电 (江婉琪)安徽首艘柴电混合动力新能源游轮“黄山·岸香号”在黄山市屯溪区2...
千年表里山河道“晋”法治新声   中国青年网太原7月22日电(记者 田昕禾)谈起山西,最先想到的是什么?是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或是...
“铭记历史、赓续友谊”乔治·何...   和商网伦敦7月22日电 (欧阳开宇 李可奕)“铭记历史、赓续友谊”乔治·何克纪念招待会日前在伦敦...
2025年全国商业科技质量大会...   和商网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阮煜琳)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主办的2025年全国商业科技质量大会日前...
教育家精神万里行|方娇莉:勇立...   方娇莉,昆明理工大学信息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授,2024年全国模范教师获得者。  她躬耕教学教研一...
直击桂林武警“保障尖兵”比武现... 图为驾驶员专注操作,驾驶车辆在考核场上灵活穿梭。施晨洲 摄图为参赛官兵驾驶军车迅速通过单边桥。李笑...
劳工抗议:民进党当局对美关税谈...   中新社台北7月22日电 因顾虑民进党当局对美关税谈判牺牲劳工、传统产业,逾500名台湾劳工22日...
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建设项目·...   和商网石家庄7月22日电 (赵丹媚 邢璐 俱凝搏)7月22日,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建设项目·中刚...
科创板开市六周年:制度创新铺就...   (经济观察)科创板开市六周年:制度创新铺就“硬科技”成长跑道  中新社上海7月22日电 (高志苗...
向新而行|勇攀科技高峰和产业高...   珠穆朗玛峰北坡,皑皑白雪覆盖着雪域之巅,这里不仅是登山者魂牵梦萦的圣地,更是中国科技工作者永不言...
两岸青年北京“斗舞” 交流拉近...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刘玥晴 王朝东)跳跃、转体、爵士劈叉、地板步......22日,伴着动...
大暑音乐会举行:中西乐器合鸣创...   和商网上海7月22日电(记者 陈静)22日,当天色渐渐暗下来,夜幕下的上海交响音乐厅内,在中国鼓...
中国羽毛球公开赛:国羽首日表现...   中新社北京7月22日电 2025中国羽毛球公开赛22日在江苏省常州市拉开战幕。首日,中国羽毛球队...
观长白丨百年老街如何演绎“三退...   长春市新民大街,一条有着近百年历史的街区。作为吉林省首条“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新民大街两侧有10...
中日韩三区青少年羽毛球比赛及交...   和商网北京7月22日电 (记者 贾天勇)第二届中日韩三区青少年羽毛球比赛及交流活动22日在北京龙...
英国批准价值380亿英镑的塞兹...   中新社伦敦7月22日电 (欧阳开宇 李可奕)英国政府22日宣布,已批准建设位于英格兰东部萨福克...
三个维度探寻发展之道 倾听传统...   三个维度探寻发展之道  倾听传统与现代的赣鄱交响(活力中国调研行)  盛夏时节,沿江而行,赣鄱大...
顾阳:扩大有效投资,怎么干?   长期从事经济报道,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以前一用就灵的投资,如今却屡屡失灵?是不是传统的投资、消...
第六届安多地区“腊子口杯”则巴... 图为开幕式现场。(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九美旦增 摄图为青海省泽库县参赛代表队入场。中新社记者 九...
沪市债券ETF总规模突破400...   中新社上海7月22日电 (高志苗)记者22日从上海证券交易所获悉,截至21日,沪市债券ETF(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