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邮家在沪展出珍藏精品 呈现邮票与印象派大师名画相融的魅力
创始人
2025-06-22 17:57:01
0

  和商网上海6月22日电 (记者 陈静)从1840年“黑便士”邮票诞生至数字通信时代之前,邮票一直是文化与技术的双重载体。当艺术品图像进入邮票,经典作品浓缩于方寸之间,演绎出一场艺术史与大众传播的奇妙邂逅。

  以“邮票中的世界名画”为独特视角的展览“邮票中的世界名画——未寄出的光与信:莫奈、梵高(凡·高)与印象派大师的纸上交响”22日正在REMIXX(上海)国际艺术中心举行,吸引了众多集邮和艺术爱好者。

以“邮票中的世界名画”为独特视角的展览22日正在上海举行。(和商网记者 陈静摄)

  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达·芬奇的《蒙娜丽莎》、鲁本斯的《鲁本斯自画像》、高更的《你何时嫁人》……在这里,邮票不再只是邮寄的凭证,而成为打开艺术世界的一把“钥匙”。展览通过以印象派大师们的名画为蓝本设计的邮票等,生动展现艺术家们对光影的极致追求、对情感的细腻表达以及与时代的深刻对话。策展人以莫奈、凡·高两位大师为线索,串联起整个印象派群体的创作历程,结合手稿,将艺术与生活、经典与当下完美交融。

  据悉,此次展览展出的邮票,均为集邮家李洪源四十余年的珍藏精品,是李洪源从海内外积聚邮资票品和大师手稿之藏的精粹展陈,带观众从邮票走近经典艺术流派——印象派。在展厅里,记者看到,大大小小的镜框装裱着邮票,在光影之中令人感到恬静而放松。

  李洪源在接受和商网记者专访时表示,此次展出的近5000张邮票是他收集的邮票中的一小部分。“大学时代临近毕业实习时一次逛书店,一本关于邮票与世界名画主题的书籍吸引了我的注意,从此与美术和邮票结缘。”回忆当初,李洪源说。

大大小小的镜框装裱着邮票,在光影之中令人感到恬静而放松。(和商网记者 陈静摄)

  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魅力、增长知识是集邮带给人们的最大乐趣。对此,李洪源说,集邮可以融合文学与艺术等不同门类的知识,给人带来更丰富的文化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的很多知识都来自集邮。”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第六届副会长李近朱则表示,集邮就是收获各种知识的过程,也是激发兴趣、不断钻研的过程。邮票是一种有价票证,或增值或贬值,集邮也会给收藏者带来一定收益。

  从小学5年级就开始集邮的李近朱至今集邮已有60余年。他说,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甚至90年代,集邮都是人们的一种业余爱好。近年来,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电子邮件、社交软件不断出现并迭代,邮票的使用需求越来越少。人们的通信不再依靠寄信,邮票本身的实用价值降低,邮资凭证功能淡化,人们的关注不断减少。时代发展至今,邮票成为一种艺术品。信息化和智能化时代,人们业余生活进一步多元化,兴趣爱好更为广泛。集邮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年届八旬的李近朱直言:“邮票可能会消失,集邮不会消失。”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经济、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这让邮票除了邮政价值之外还有收藏价值。在李近朱看来,除了文化功能,邮票还有文物功能,即:见证历史且不可复制。他以青铜器为例解释,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青铜器,现在虽然不作为日常器皿使用,但是具有巨大的文物价值。

  谈及此次展览,李近朱认为,这是一种适应大众审美习惯的布展,以“不一样”的邮展方式,在社会公众面前开出一片新的艺术天地。以往,邮票展常在集邮圈内举行,以专业布展形式亮相。而此次展览则创新采用更易于大众接受的展览形式,希望让集邮文化走近更多民众,增加对艺术爱好者的吸引力。

展览吸引了众多集邮和艺术爱好者。(和商网记者 陈静摄)

  据悉,艺术作品的邮票化始于20世纪的文化自觉。例如,意大利将文艺复兴巨匠波提切利的《春》印于邮票,通过鸢尾花纹饰边框的设计,将洛可可式的装饰性与古典主题放在一起;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被多次再版于邮票,她的神秘微笑从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走上日常信封;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借邮票的传播重构了艺术经典;莫奈的《花园中的女人》在邮票中以高饱和度色彩呈现,展现了印象派画家对光学的科学探索。“小小邮票上竟然印着人们熟悉的世界名画,特别是印象派大师的画作,真的很有意思、很新奇。”参观者吴先生对记者说。

  如何在未来的时代让集邮更好地发展下去?“内容是永恒的内核。”李近朱认为,应该通过展览等形式,让更多人关注邮票,尤其是引发年轻人对邮票的兴趣。面对邮票这个既熟悉又陌生载体,年轻人的好奇或关注十分重要。

  李洪源说,希望通过此次展览,让更多的观众“养眼”,同时助力建立个人的美学体系,提升参观者的审美情趣、文化内涵以及读书热情。他说,增强读书的推动力必然会提升民众的素质。(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贝旗下一食品生产企业拟注销   和商网9月22日电(吴家驹)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泰安市锁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
2025新域新质创新大赛圆满收...   和商网青岛9月22日电(记者 吴涛)9月21日至22日,2025新域新质创新大赛决赛在青岛举办。...
持续完善灌排工程体系 我国耕地...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持续完善灌排工程体系,推动节水灌溉。目前,全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达到1...
德国外长呼吁尽快启动“两国方案...   中新社柏林9月22日电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当地时间22日启程赴纽约出席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
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   和商网广州9月22日电 (记者 蔡敏婕)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22日在广州举行,与会...
上海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事务执...   和商网上海9月22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倒计时一周年活动22日在上海展览中...
残特奥会旱地冰壶项目落幕 各组...   和商网广州9月22日电 (张璐 肖惠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
全球瞭望丨美媒:“经济停滞感”...   新华社纽约9月21日电(记者施春)美国《华盛顿邮报》21日刊文说,高昂的借贷成本、不断减少的就业...
2025年快乐垒球进社区、进校...   和商网北京9月22日电 9月21日,中国垒球协会2025年快乐垒球进社区、进校园(北京站)活动在...
广西梧州实施“东融”战略 加速...   和商网南宁9月22日电 (张广权)广西梧州市委书记蒋连生22日在南宁介绍,“十四五”以来,梧州发...
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福...   中新社福州9月22日电 (郑江洛)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22日晚在福州开幕。  本届电影节以...
上海南京西路功能区与CGF共同...   和商网上海9月22日电 (记者 陈静)22日,2025“南京西路可持续生活周”在上海开幕。南京西...
侨创“浙里”汇智聚力 共探AI...   和商网杭州9月22日电 (钱晨菲 吴怡欣)9月22日,“侨创‘浙里’  AI未来”——企业家面对...
136幅中俄摄影油画作品在“赫...   和商网佳木斯9月22日电(张梓萌 郭艳丽 记者姜辉)近日,黑龙江省第三届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同江...
香港全城戒备应对超强台风“桦加...   中新社香港9月22日电 (记者 戴小橦)超强台风“桦加沙”22日进一步趋向香港附近海域,香港天文...
216人在菲律宾反腐败抗议中被...   中新社马尼拉9月22日电 (记者 张兴龙)菲律宾内政部长雷穆利亚22日通报说,共有216人在日前...
凝心聚力搭桥出海 杭州以开放促...   和商网杭州9月22日电(蓝伊旎)9月22日,杭州市国际商会共同富裕委员会(以下简称“共富委员会”...
在“校馆弦歌”中汲取奋进力量   【光明论坛】在“校馆弦歌”中汲取奋进力量  正值开学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
珠江防总、珠江委启动Ⅲ级应急响...   和商网广州9月22日电 (王坚 张媛)受超强台风“桦加沙”影响,23日至25日,珠江流域自东向西...
中国多家机构将在琉璃河遗址联合...   中新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 徐婧)琉璃河遗址考古研究联盟22日在北京成立。中国多家考古机构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