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各高校招生咨询会密集举办 为考生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
创始人
2025-06-19 16:45:38
0

  央视网消息:距离高考出分还有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连日来,各地各高校纷纷展开全矩阵立体化的高招咨询和志愿填报服务,多地还开启志愿模拟填报演练。

  连日来,各地各高校招生咨询会密集举办,为考生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在浙江,2025年高考志愿“云咨询周”公益活动正在开展,省教育考试院及在浙招生的高校招生老师,与考生展开线上互动交流。在湖南,2025湖南高考志愿公益大讲堂正式开讲,将于6月23日前陆续覆盖全省14个市州。

  湖南省教育厅学生处副处长 陈衡:高考志愿大讲堂组织省内20余名高考志愿指导专家指导考生填报志愿。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招生考试机构和中学,号召万余名党员干部志愿者通过进山村、进学校、进山寨等方式,为考生送上门指导服务。

  河南、山东、安徽等多地还启动了高考志愿填报模拟演练,帮助考生熟悉志愿填报规则、流程和操作。

  河南省新乡市英才学校高三学生 路桦羽:我们学校会对每一位学生都组织几次模拟志愿(填报),然后在分数出来之后,老师也会为我们开设(志愿填报)讲座,然后老师也提出在(填)报考志愿的时候,有任何不懂的地方可以向他电话咨询。

  高考志愿填报用AI靠谱吗?

  最近,各类AI辅助填报志愿工具迅速“上线”,引发家长和考生关注,那么,利用AI填报志愿靠谱吗?

  记者在各大平台上看到,目前辅助志愿填报的AI工具分为几类,一类是教育部及各省份推出的官方辅助系统,另一类,像DeepSeek、豆包等免费开放平台也可以提供初步建议和分析。此外,在各大软件平台,搜索“志愿”“高考”等关键词,相关App多达数十款。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生办公室招生管理科科长 崔冰:AI作为一个填报志愿的工具,尽量使用官方的。同时,多用几个平台来验证,互相印证一下。

  专家表示,AI在辅助填报高考志愿中,可以打破一些信息差,拓展考生、家长收集院校、专业信息等的渠道,但AI的可靠性依赖于数据的准确性、时效性和完整性,这方面官方辅助系统更具优势。另一方面,AI无法真正理解考生的个性化需求,因此,考生选择某院校、某专业还需要考虑自己的兴趣和发展规划等多重因素。

  如何正确看待所谓“冷”“热”专业 要怎么选?

  每到填报志愿的时候,都会听到一些这样的声音,这个专业“热”,可以考虑;那个专业“冷”,千万别报……究竟如何正确看待这些声音?如果孩子和家长在专业选择上意见不同,该怎么办?

  所谓的“冷专业”通常是以好不好就业、对应岗位的收入高不高这些来衡量,比如此前网上传的生物、化学、环境、材料等,但近年来,随着国家的战略布局,这几个专业都迎来了自己的发展机遇。

  北京化工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 李庆:比如说我们的化学专业,由传统的合成制备,咱们现在包括绿色制造、节能减碳、资源的可重复再利用上面,我们都有新的领域。

  前些年的“冷门”,今天可能就是“宝藏”;而当年大热的专业,如今有可能已经就业饱和或者被新技术新工具所替代。时代和需求都在变化,冷热一定不是选择专业的标准,那么该看什么呢?

  一、要能力匹配,千万别让短板成为“痛苦源”。比如,数学很差硬报计算机,物理一般非选量子,大学四年可能会陷入“听不懂学不会”的困境。

  二、要兴趣导向。热爱是坚持的动力,另外,报志愿的时候,还要警惕“一分也不想浪费”的心理,每年都有学生为了不浪费分数而选择了自己并没有兴趣的专业。

  三、没想法,实在不知道报啥,那么,国家需要和目标院校的优势专业,可能成为你迷茫时的指南针。此外,还可以考虑进行专业倾向测评和心理测评,教育部阳光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就提供这项服务,测评完立刻生成报告和适合你的专业清单。

  四、考生和家长意见相左,该怎么办?专家建议,一定要充分沟通,在生存需求、发展需求和兴趣需求之间寻找平衡点。

  山东省实验中学升学指导中心主任 高良元:家长一定要有一个定位,未来学习的事情一定是孩子的,不想学什么都白搭,你认为好的路径,他可能就走不通、走不下去。考生要充分去思考,我更喜欢什么,更适合什么?然后跟父母多交流,彼此说出理由。你认为(这个专业)好,好在哪里?在好的这个道路上会遇到哪些困难?这些都要去考虑。

  最后帮大家补齐一个缓解焦虑的信息差,现在各高校都有转专业政策,一次选择不等于终身选择。另外,学科交叉培养正成为趋势,很多学校还提供辅修、微专业、双学位等多元选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贝旗下一食品生产企业拟注销   和商网9月22日电(吴家驹)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泰安市锁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
2025新域新质创新大赛圆满收...   和商网青岛9月22日电(记者 吴涛)9月21日至22日,2025新域新质创新大赛决赛在青岛举办。...
持续完善灌排工程体系 我国耕地...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持续完善灌排工程体系,推动节水灌溉。目前,全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达到1...
德国外长呼吁尽快启动“两国方案...   中新社柏林9月22日电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当地时间22日启程赴纽约出席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
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   和商网广州9月22日电 (记者 蔡敏婕)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22日在广州举行,与会...
上海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事务执...   和商网上海9月22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倒计时一周年活动22日在上海展览中...
残特奥会旱地冰壶项目落幕 各组...   和商网广州9月22日电 (张璐 肖惠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
全球瞭望丨美媒:“经济停滞感”...   新华社纽约9月21日电(记者施春)美国《华盛顿邮报》21日刊文说,高昂的借贷成本、不断减少的就业...
2025年快乐垒球进社区、进校...   和商网北京9月22日电 9月21日,中国垒球协会2025年快乐垒球进社区、进校园(北京站)活动在...
广西梧州实施“东融”战略 加速...   和商网南宁9月22日电 (张广权)广西梧州市委书记蒋连生22日在南宁介绍,“十四五”以来,梧州发...
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福...   中新社福州9月22日电 (郑江洛)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22日晚在福州开幕。  本届电影节以...
上海南京西路功能区与CGF共同...   和商网上海9月22日电 (记者 陈静)22日,2025“南京西路可持续生活周”在上海开幕。南京西...
侨创“浙里”汇智聚力 共探AI...   和商网杭州9月22日电 (钱晨菲 吴怡欣)9月22日,“侨创‘浙里’  AI未来”——企业家面对...
136幅中俄摄影油画作品在“赫...   和商网佳木斯9月22日电(张梓萌 郭艳丽 记者姜辉)近日,黑龙江省第三届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同江...
香港全城戒备应对超强台风“桦加...   中新社香港9月22日电 (记者 戴小橦)超强台风“桦加沙”22日进一步趋向香港附近海域,香港天文...
216人在菲律宾反腐败抗议中被...   中新社马尼拉9月22日电 (记者 张兴龙)菲律宾内政部长雷穆利亚22日通报说,共有216人在日前...
凝心聚力搭桥出海 杭州以开放促...   和商网杭州9月22日电(蓝伊旎)9月22日,杭州市国际商会共同富裕委员会(以下简称“共富委员会”...
在“校馆弦歌”中汲取奋进力量   【光明论坛】在“校馆弦歌”中汲取奋进力量  正值开学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
珠江防总、珠江委启动Ⅲ级应急响...   和商网广州9月22日电 (王坚 张媛)受超强台风“桦加沙”影响,23日至25日,珠江流域自东向西...
中国多家机构将在琉璃河遗址联合...   中新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 徐婧)琉璃河遗址考古研究联盟22日在北京成立。中国多家考古机构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