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李金水17岁参加八路军
创始人
2025-05-19 11:49:37
0

  抗战老兵李金水17岁参加八路军——

  “是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就应该站出来”(时空对话)

  编者按: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中国人民14年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中,抗战将士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前仆后继赴国难。拿起武器坚决战斗时,他们有的是青年,有的还只是孩子。在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正义,他们奔赴战场、同仇敌忾。

  岁月流转,每当回忆起峥嵘岁月,抗战老兵或激昂、或低语,有时微笑、有时落泪,他们的故事是最真实、最动人的民族记忆。本版今起推出“时空对话”系列报道,本报记者走近抗战老兵,听听他们忘不了的事、还牵挂的事,记下他们的故事,让他们的精神激励我们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

 

  年近百岁、面容清瘦,却脸色红润、精神矍铄。聊起8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仍然声音洪亮,思路清晰。眼前这位老人叫李金水,穿着整齐,胸前挂满纪念章。

  李金水1927年出生于山西省武乡县下北漳村一户贫苦人家。他所在的下北漳村是“前方鲁艺”学校所在地,1944年,17岁的李金水加入了八路军。

  什么是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为了抗日,是不怕死的”

  抗战期间,村里一直驻有八路军部队和鲁艺学校宣传抗日救国的师生。“八路军给村里的老百姓挑水、打扫卫生,对我们很好,我就受了很深的影响。”李金水至今还记得当时八路军宣传的主张,“是个有良心的中国人,就应该站出来!”

  当时仅有14万人的武乡县,9万多人参加了各类抗日团体,1.46万人参加了八路军,可谓“村村住过八路军,户户出过子弟兵”。1944年2月,17岁的李金水报名参加了八路军。部队番号,老人仍记忆清晰,“我在129师385旅769团2营4连当战士。”

  部队在故县(武乡县旧城)与日军展开战斗——那是李金水当兵后第一次打仗,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猛劲,往前冲时左腿不幸中弹。“当时我都没有意识到,是连长发现了,为我进行了简单包扎,后来把我送进了医院。”

  李金水回忆,连长是走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一名老红军战士,看到李金水勇敢战斗的样子后,连长说了一句令他难忘的话:“像个共产党员。”年轻的李金水当时还疑惑:“什么是共产党员?”后来李金水才知道,“共产党员为了抗日,是不怕死的。”

  没装备怎么打炮楼?

  “收集弹药,挖地道炸碉堡,让敌人坐‘土飞机’”

  在医院住了4个月,伤病还没痊愈,李金水就又上了战场。“为什么这么急?”李金水回答:“医院小,伤病员多,部队也需要人,我必须归队。”归队后,李金水在1945年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李金水还参加了解放段村(日军在武乡的伪政权驻地)的战斗。“敌人有日本人,也有伪军,我们打掉了敌人一个炮楼。”李金水回忆,后来解放地处太原和长治之间的交通重地刘凹垴时,我军包围了敌人的碉堡,但200多名顽固的日军仍不缴枪。

  “怎么办呢?我们当时就收集弹药,挖地道炸碉堡,让敌人坐‘土飞机’。”在抗日战争中,李金水先后三次参加对日军的战斗。“那时候抗日很艰苦呀,装备差距很大。我们很珍惜子弹,战士们不轻易开枪,就怕子弹打完了。”

  回顾自己的经历,李金水指着伤腿,眼眶泛起泪花,动情地说:“战场上,多少和我差不多大的战友,跑着跑着就倒下了,为党和人民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我们活着的人,党对我们很好。应该说,是共产党救了我这一辈子。”

  就着雪吃馍是什么滋味?

  “你们现在不爱吃的,是我们曾经做梦都梦不到的好食物”

  抗战胜利后,李金水继续在部队服役。1963年,李金水转业回乡,先后担任武乡县服务公司经理、县机床电器厂党支部书记兼厂长,与乡亲们一起过上好日子。

  老兵精神代代相传,儿子、孙子从小听着他的故事长大。在李金水的影响下,他的儿子、孙女婿等多人先后参军。

  李金水的孙子李欣,在太原的一所高校里从事纪检工作,经常带着3岁的儿子回县城家里,坐在沙发上一起听老人重温当年的革命故事。

  李欣记得,他小时候挑食,父母都管不了。是爷爷抱着他,给他讲随军征战的日子。高粱、黑豆是好饭,野菜、树皮能充饥,冬天的馍冻得像冰疙瘩,就着雪往下咽。李欣问道:“就着雪吃馍是什么滋味?”李金水没有回答,只是告诉孩子们:“你们现在不爱吃的,是我们曾经做梦都梦不到的好食物。一定要珍惜现在的生活,永远不要忘记共产党的好。”

  工作后,李欣一直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如今,我也成了一名父亲,我会把爷爷的好作风、好家风传下去,让它成为我们的‘传家之宝’。”

  采访快要结束,李金水得知自己的故事将要登在报纸上,眼神亮了起来:“我期待今年抗战胜利纪念日的到来!”

  链接

  抗战期间2.2万武乡民众为国捐躯

  抗日战争时期,山西武乡与八路军结下不解之缘。从1937年到1942年间,八路军总部机关曾先后五次进驻武乡,在王家峪、砖壁等9个村庄驻扎536天,成为八路军总部进驻次数最多的县,八路军曾有8个旅(纵队)、31个团在武乡征战。

  为保卫根据地,八路军先后在长乐村、南关、关家垴、段村等地与日寇进行了大小战斗6368次,平均每日发生战斗2.3次,取得了歼灭日伪军28830人的战绩。

  为支持抗战,武乡民众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仅有14万人口的武乡县,先后有1.46万人参加八路军;只有59万亩土地的武乡县,为八路军捐献粮食达240余万石;为开辟新区,武乡县调出5380名干部,留下了“出兵出粮出干部,五千干部一万兵”的佳话。

  抗日战争期间,武乡民众有2.2万人为国捐躯,载入烈士英名录的就达3200多名。

  众多的党政军机关驻扎,也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文物,当地抗战红色旧址、遗址多达1190处。近年来,武乡县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推动红色旅游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通过红色旅游专线公路提升利用,串联沿线八路军总部王家峪旧址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带动红色旅游快速发展。

  (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郑洋洋整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一块布,织出西藏小城的世界路丨...   (资料图)山南市曲松县邱多江乡江塘村合作社的农牧民身着民族盛装现场展示彩色氆氇和传统藏毯技艺编织...
应对AI挑战 国内外出版人探讨...   和商网广州8月17日电 (记者 程景伟)“智取未来:科技重塑世界出版新生态”论坛近日在2025南...
纪录片|山水长歌   巍巍青山为证,泱泱碧水作歌。20年间,生态文明的底色更浓,幸福生活的成色更足。中国大地上,跃动着...
(寻味中华|非遗)方寸间“显山... 图为6月21日,软木画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陈国弦在位于福建福州的工作室里,为18岁的...
2025年中国元史研究会年会在...   和商网银川8月17日电 (记者 李佩珊)8月16日至17日,“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视域下的黑水城...
镜观·回响|纪念胜利 铭记历史...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伟大抗战终获胜利中华民族浴火重生血泪浸染的历史册页由此开启...
广东阳江以西海域所有海上作业渔...   和商网广州8月17日电 (记者 王坚)据广东省应急管理厅17日消息,广东省防汛防旱防风总指挥部办...
江山如画:从海拔0米到4000...   今天(8月15日)是第三个“全国生态日”。20年前的今天,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来到余村考...
韩红现身南国书香节:文艺工作者...   和商网广州8月17日电 (程景伟 张跞乐)知名歌手、慈善家韩红16日晚携首部图书作品《我与蒙面诗...
专家:医疗健康和人工智能结合会...   和商网8月17日电(记者 石睿)目前,全球医疗价格都呈现持续攀升的趋势。北京大学全球健康发展研究...
普京通报俄美领导人会晤情况 称...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电 莫斯科消息:当地时间8月16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召集俄总统办公...
“本草香”融入“烟火气” 江西... 图为正在制作中药香囊的市民。 熊锦阳 摄图为正在“刮痧”的市民。 熊锦阳 摄一位少年正在制作中草药贴...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山洪已致8人遇...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7日电(记者赵泽辉)记者17日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有关部门了解...
少儿版《只此青绿》在京首演 童...   和商网北京8月17日电 在舞蹈诗剧《只此青绿》即将迎来演出四周年、累计演出达800场之际,由中...
宁夏银川启动17处城中村征地拆...   和商网银川8月17日电 (记者 李佩珊)记者17日从宁夏银川市住建局获悉,今年,银川市计划改造兴...
台湾青年登“陆”十余载 深耕户...   和商网漳州8月17日电 (郑江洛 张金川)“鱼类品种丰富多样,每种鱼都有其独特的习性与特点,这就...
(活力中国调研行)在绿水青山间...   中新社重庆8月17日电 题:在绿水青山间感受三峡库区“绿”动  作者 梁钦卿 吴旭  位于三峡库...
治水兴水看新疆丨数字农田让玛纳...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谢慧变  “以前大水漫灌时,渠边就是农田,农民得整夜守在渠边等水;现在精准...
辉煌60载 魅力新西藏丨传承发...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在西藏沧桑巨变的背后,有一种强大的精神...
三国故地8支球队江西庐山新结义...   和商网江西庐山8月17日电 (记者 吴鹏泉)2025庐山“村BA”全国三国故地邀请赛近日在江西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