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詹森·莫雷诺:艺术如何架起菲中民心相通之桥?
创始人
2025-02-26 01:32:58
0

  中新社马尼拉2月25日电 题:艺术如何架起菲中民心相通之桥?

  ——专访菲律宾艺术家詹森·莫雷诺

  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艺术是连接人心的桥梁,无需翻译,就能让彼此看见对方的美好。”菲律宾艺术家詹森·莫雷诺(Jensen Moreno)2013年踏足中国,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找到了新的创作灵感。她的画作融合菲律宾的热带风情与中国艺术的深邃意境,而在教学中,她也感受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共鸣。近日,詹森·莫雷诺在马尼拉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畅谈她对跨文化艺术、生活、创作及中菲人文交流的理解。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您缘何来到中国从事艺术教育与创作?

  詹森·莫雷诺:2013年夏天,我刚结束在越南的工作,正思考下一步艺术道路时,恰好收到中国广东一所中学的邀请。这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次职业选择,更是探索全新文化、拓宽艺术视野的绝佳机会。一年后,怀揣着更大的艺术理想,我从广东前往北京,投入艺术创作与教学。在北京,我看到798艺术区充满张力的涂鸦墙、前卫的装置艺术,以及各类风格迥异的艺术展览,让我灵感迸发。北京是一座古今交融的城市,老胡同与摩天大楼交相辉映,传统书法与现代装置艺术并存,每个角落都蕴藏着创意的火花。这样的氛围让我对未来的创作充满期待。

图为詹森的代表作“Mariposa”。Mariposa是西班牙语,意思是“蝴蝶”。 (受访者供图)

  在北京生活的十多年里,我尤其钟爱春天。那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公园里繁花似锦,微风拂过长廊,行人驻足欣赏、拍照留念。这些美好而短暂的瞬间,总让我想用画笔将它们定格。我始终相信,绘画不仅是技法的展现,更是对当下生活的情感记录。每当沉浸在这样的环境中,我的内心就会被宁静和活力交织的情感填满,而这种情感最终也化作画布上明亮饱满的色彩。

  中新社记者:多年的中国生活给您的艺术创作带来哪些影响?

  詹森·莫雷诺:我的艺术始终根植于菲律宾,但在中国的生活让我学会用更开放的视角去理解世界。在这里,我不仅接触到传统水墨画和书法艺术,还深刻感受到现代装置艺术和数字艺术的迅速崛起。中国艺术家们敢于突破常规、勇于创新,这种精神让我从早期的写实探索,逐渐转向用更大胆的色彩捕捉内心瞬间。我特别喜欢中国传统服饰的色彩搭配,它们常常成为我作品中的灵感来源。

2022年11月,詹森为北京冬奥会创作的画作《虎年》亮相在重庆举办的“宾纷意犹未尽”菲律宾当代艺术群展。  (受访者供图)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潜移默化”,这种影响同样渗透到艺术教育中。在汉字书法与国画的熏陶下,中国学生在绘画时展现出极大耐心和细腻手法。而当我看到孩子们作品中开始融合两种文化元素,甚至用自己的方式诠释艺术时,我都会感到由衷的欣慰。这也让我更加坚定地相信,跨文化艺术交流不仅能激发年轻人的创造力,更能在菲中两国之间播下未来合作与理解的种子。

  中新社记者:中菲两国在艺术审美和表达上各有特色,您如何看待这种差异,又如何调和二者使观众产生共鸣?

  詹森·莫雷诺:菲律宾的艺术热情洋溢,色彩鲜艳,常以民俗、神话等为题材。而中国艺术则更讲究意境和留白,水墨画常让观者在留白间自行补足画面,这种含蓄与想象的结合,形成了独特的东方美学。两者虽风格不同,但其核心都是对世界的独特感知和表达。

  我长期从事艺术教育,始终认为创作的过程比结果更为重要。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而不是简单地模仿某种风格或技法。我的作品也不会刻意迎合某种文化的偏好,而是忠于内心的情感表达。例如,我会在创作中运用菲律宾艺术中的明亮色彩,同时借鉴中国水墨画的流动感,使两者自然交汇,而不是生硬地拼贴在一起。实际上,只要我们内心充满热情,那份真实的情感便会自然流露,打动观众。一次,一位中国观众在欣赏我的画作后对我说,那幅作品唤起了她对家乡的回忆。她看到的是画中的热带风景,但情感触动却来自她内心深处的乡愁。这种超越国界的情感共鸣,正是艺术交流的意义所在。

  中新社记者:今年正值中菲建交50周年,如果以此为主题创作,您的构思会是什么?

  詹森·莫雷诺:1417年,菲律宾苏禄东王、西王和峒王率领庞大使团访华,在北京受到明朝皇帝朱棣的隆重接待。然而在返回途中,苏禄东王不幸染病在山东德州逝世。明朝廷以王礼安葬,并在德州为其修建宏伟陵墓,以示尊崇。这段历史不仅是菲中交往的重要见证,也象征着两国超越时空的友谊。如果以此为主题创作,我会呈现一幅融合古今的画面,将那段历史佳话与当代两国在经贸、文化等领域合作现状相结合,用画笔勾勒出象征两国人民跨越时空的情感纽带。

  中新社记者:作为旅居中国十余年的菲律宾艺术家,您如何看待中菲在更广泛领域的合作前景?

  詹森·莫雷诺:近年来,菲中艺术交流愈加频繁,中国观众对菲律宾文化的兴趣不断增长,而菲律宾年轻艺术家们也开始尝试融入更多东方元素,这种相互借鉴和影响,是文化共融最直观的体现。未来,我希望能进一步推动菲中艺术家的深度合作,比如举办跨国艺术工作坊,让年轻创作者们在共创中碰撞灵感,同时策划一系列联合展览,让两国艺术家携手呈现各自的文化特色,创造更多跨文化对话的空间。

2024年12月,在海南国际知识产权交易大会上,多国观众在詹森作品展厅前合影留念。  (受访者供图)

  当然,艺术与文化交流之外,菲中在其他领域的互补性也极为突出。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无现金支付模式和高效的基础设施管理,都能为菲律宾提供值得借鉴的宝贵经验;而菲律宾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元文化和年轻人才储备,也为中方企业和文化机构提供了广阔的合作空间。

  正如我自己所经历的那样,跨文化交流不仅能拓展视野、激发创造力,还能带来实实在在的改变。中国不仅是我的第二故乡,更是我创作和成长的福地。我期待未来能用画笔继续讲述这段跨文化的故事,也希望我们两个国家能在更多领域携手同行,共同描绘更美好的未来。(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马来西亚工商界的“进博会故事”   中新社吉隆坡2月25日电 题:马来西亚工商界的“进博会故事”  作者 陈悦 林诗琦  24日上午...
东西问丨程燕:如何从“安大简”...   中新社合肥2月25日电 题:如何从“安大简”追寻中华古文明踪迹?  作者 程燕 安徽大学文学院院...
【新思想引领新征程】人工智能创...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
广西科研专家用“中国芯”造“神...   和商网柳州2月25日电 题:广西科研专家用“中国芯”造“神车” 助新能源汽车出海  作者 林馨 ...
香港一月份出口货值同比升0.1...   中新社香港2月25日电 (记者 魏华都)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5日公布,2025年1月香港整体出口...
北京城市副中心吸引绿色金融机构...   中新社北京2月25日电 (记者 陈杭)北京将积极吸引更多绿色金融专业机构在城市副中心聚集,鼓...
克宫:只有解决乌克兰问题,俄美...   和商网2月25日电 综合俄媒报道,当地时间25日,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方注意到美方在乌...
被疑病症硬控的人:七天跑六次医...   疑病症的患者在感到身体异样时,会无限放大每一处异常,怀疑所有的器官出现病症。焦虑越滚越大,最终成...
韩总统弹劾案庭审结束最后一场辩...   中新社首尔2月25日电 (刘旭 季龙雨)韩国宪法法院25日下午举行总统尹锡悦弹劾案第11场、即最...
新疆启动“百校联合”科学教育提...   和商网乌鲁木齐2月25日电 (记者 王小军)25日,新疆科技馆联合多所院校及单位,正式启动“百校...
吐鲁番博物馆:科技赋能让“馆舍...   和商网新疆吐鲁番2月25日电 (苟继鹏 谢懂飞)“隔空触摸文物、魔镜一秒穿越千年、沙海里看鱼群游...
【央广时评】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日前正式发布,“发展县域富民产业”首次独立成章。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2024年西藏金融系统落实一揽...   和商网拉萨2月25日电(李林)24日,2024年西藏金融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在西藏拉萨召开。202...
浙江交通观察:高速如何托举“青...   和商网温州2月25日电(蓝伊旎 胡柳岚岚)连日来,浙江交通集团高速公路温州管理中心负责运营的文泰...
“千企雄安行”2025年新产品... 图为活动现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布环节。中新社记者 韩冰 摄 图为活动现场新产品新技术发布环节。中新社记者...
多省晒“过紧日子”账单,有的节...   健全过紧日子长效机制是今年地方财政工作的一个重点  在财政收支矛盾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今年继续过...
山东打出“组合拳”推进“万企出...   和商网济南2月25日电 (记者 沙见龙)推出2025年外贸稳量提质十大行动,“上新”金融服务外贸...
保利美高梅博物馆与南京历代云锦...   和商网澳门2月25日电 保利美高梅博物馆21日联同南京历代云锦博物馆在澳门举办文博单位交流活动—...
老外观影热情高涨!中亚友人入境...   今年春节档,《哪吒2》一举打破多项中国电影影史纪录,不仅在国内热度爆棚,在国外也引发了强烈关注,...
西康高铁安康隧道顺利贯通   和商网陕西安康2月25日电(记者 张远)西康高铁重难点工程安康隧道25日顺利贯通,这是西康高铁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