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新增信贷5800亿元 房贷延续增势
创始人
2024-12-16 11:05:34
0

  最新一期金融数据发布。12月13日,人民银行公布的2024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11月新增信贷5800亿元,个人贷款有所企稳,尤其是个人房贷持续回升,随着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密集出台与有效实施,社会预期和市场信心正在逐步回升。权威专家指出,与金融数据改善相互印证,体现出房地产市场和居民信心的进一步恢复。

  信贷结构持续优化

  金融统计数据显示,11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254.68万亿元,同比增长7.7%。

  前11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7.1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37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4144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95万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13.8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6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0.0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1.12万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增加2286亿元。

  具体到11月单月来看,该月新增信贷5800亿元,同比少增但环比多增,尤其是住户贷款层面,延续了上个月的增长趋势。

  总的来看,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信贷结构持续优化。北京商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获悉,11月末,“专精特新”企业贷款同比增长13.2%,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4.3%,均快于全部贷款增速。

  另据人民银行披露,初步统计,2024年前11个月社融增量累计为29.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4.24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6.21万亿元,同比少增4.91万亿元;企业债券净融资1.93万亿元,同比多257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9.54万亿元,同比多866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2416亿元,同比少5007亿元。

  地方化债力度加大

  从结构来看,对公贷款偏弱。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指出,虽然9月末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政策基调明确加大力度,但政策落地见效存在一定时滞,企业盈利预期的扭转以及加杠杆的意愿和能力的提升都是循序渐进的过程。此外,化债背景之下,一些存量信贷的偿还也会压制读数,后续企业部门信贷数据的改善需继续观察。

  就在近期,中央出台化债“组合拳”,新增6万亿元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额度,并从2024年起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用于置换隐性债务。北京商报记者从权威人士处了解到,财政部已将新增地方债务限额下达各地,部分省份已经启动发行工作。目前全国地方政府再融资专项债券发行合计金额已基本达到全年计划发行额度。

  另有市场机构调研,融资平台等主体拿到专项债资金后,大部分会在10—20天左右归还债务,其中绝大部分为贷款,以免债券和贷款“两头付息”,估计11月全国约完成近2500亿元地方债务置换,12月还将有更大规模的债务置换。

  由此可见,地方化债力度加大,短期地方政府可能加速置换债务,影响信贷存量。不过业内专家也指出,地方化债有助于优化银行资产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具体表现上,对于地方政府,债务压力缓释后,更有利于“轻装上阵”发展实体经济,对于纾解债务链条、畅通经济循环、防范化解风险等都是好事,具有多重积极效应;另对于银行机构,贷款的减少转为政府债券的增加,对银行资产的影响整体中性。债务置换虽然可能减少银行利息收入,但地方专项债券的风险权重(20%)低于贷款(75%—100%),债务置换后将降低银行的信用风险和资本消耗。

  此外,除了地方化债力度加大外,不良资产处置加快对金融总量数据也存在持续影响,银行业信贷资产登记流转中心披露的数据显示,三季度以来挂牌转让的不良贷款未偿本息及项目数均较上年同期显著增加。贷款核减会导致当月各项贷款余额存量减少,进而影响未来12个月金融总量数据的同比增速。

  据市场机构测算,11月全国金融机构改革化险处置不良资产规模近5000亿元。不过市场专家也提到,从长远看,不良贷款处置有助于金融机构化解存量风险隐患,为后续稳健经营奠定良好基础。

  个人房贷企稳回升

  零售贷款方面,居民中长期贷款同比多增,明明也提到,这背后反映了地产需求端刺激政策对居民加杠杆意愿得到提振。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近月来个人贷款有所企稳。从数据表现看,住户贷款增速近期已在上升,主要是个人房贷企稳回升。

  一方面,随着稳定房地产市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显效,个人房贷提前还款现象明显减少。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个人房贷发放量超过4000亿元,提前还款金额减少,提前还款额占个人住房贷款余额的比重明显低于8月政策出台前。

  另外,房地产市场也呈现积极变化,市场交易边际改善,11月30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近一年半以来首次转正,12月以来成交依旧相对活跃,与金融数据改善相互印证,体现出房地产市场和居民信心的进一步恢复。

  “居民和企业信贷环比回升,但同比少增,反映国内居民和企业借贷意愿偏弱。但值得关注的是,居民中长期贷款环比、同比多增,反映国内房地产需求端有所回暖迹象。”光大银行宏观市场部研究员周茂华说道。

  从趋势看,周茂华预计12月信贷将继续平稳增长。年底属于传统信贷小月,多数银行积极为明年初信贷投放“蓄势”,地方化债可能对贷款继续造成一定扰动。但国内一揽子宏观政策措施,将进一步活跃消费和投资活动,带动实体融资需求回升。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楼市销售回暖迹象,以及小微企业、制造业、新兴领域信贷将保持较快增长,国内信贷有望保持平稳扩张。

  北京商报记者 刘四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机遇香港)国庆中秋假期约13...   中新社香港10月8日电 (记者 魏华都)10月8日是2025年中国内地国庆中秋8天长假最后一天。...
国庆中秋假期全国治安秩序良好 ...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全国公安机关精准开展打防管控各项工作。截至10月8日18时,全国社会大局稳定、...
国庆中秋假期中国刑事警情同比下...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 郭超凯)记者从中国公安部获悉,截至10月8日18时,国庆中秋假期...
斯诺克西安大奖赛:世锦赛冠军赵...   中新社西安10月8日电 (记者 张一辰)2025世界斯诺克·西安大奖赛8日展开第二个比赛日的争夺...
三亚往返明斯克国际定期航线开通   【欧洲专线】三亚往返明斯克国际定期航线开通  中新社三亚10月8日电 (张月和)“三亚至明斯克定...
我的铁路风景|钢轨上的童年 窗外是流动的画卷窗内是温情的世间轨道绵延指向故事的起点“我的铁路风景”故事汇原创美文征集展示活动正在...
国庆中秋假期北京接待游客超25...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 徐婧)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北京...
水运江苏 向智向新   青春华章|水运江苏 向智向新  央广网南京10月8日消息(记者栾永胜 吕倩媛)江苏,全国唯一一个...
日本实际工资连续8个月同比下降   中新社东京10月8日电 (记者 朱晨曦)日本厚生劳动省8日公布的初步统计结果显示,由于工资涨幅不...
“丰收消费”打造农文旅融合新场...   央视网消息:国庆中秋假期,恰逢金秋丰收季。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调度显示,全国多地推出“丰收体验游”...
香港经历有记录以来最热“寒露”   中新社香港10月8日电 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寒露”,香港天文台总部当天录得最高气温33.1摄氏...
国庆中秋假期湖南接待游客近40...   和商网长沙10月8日电 (记者 邓霞)今年国庆中秋假日,在超长假期、宜游天气与惠民政策等多重利好...
“十一”假期湖北A级景区迎客逾...   和商网武汉10月8日电 (记者 梁婷)记者8日从湖北省文旅厅获悉,“十一”假期,湖北推出涵盖旅游...
国庆中秋假期中国跨区域人员流动...   中新社北京10月8日电 (记者 刘文文)中国交通运输部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1日至8日(国庆中秋假...
英国将出台新规严打向儿童售电子...   中新社伦敦10月8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英国政府8日发布消息称,将推出针对烟草、电子烟及尼古丁...
澳大利亚中国大学校友会联盟举行...   和商网悉尼10月8日电 澳大利亚中国大学校友会联盟第十五届理事会扩大会议7日在悉尼举行。本次会议...
广东消防救援力量全力推动湛江灾...   和商网湛江10月8日电 (梁盛 王维爽)强台风“麦德姆”5日正面袭击广东湛江市,给当地造成严重影...
(走进中国乡村)传统梯田邂逅“...   中新社福建南平10月8日电 题:传统梯田邂逅“520” 厝角自然村业态“热”起来  中新社记者...
宁夏银川:“商文旅农体酒”深度...   和商网银川10月8日电 (记者 李佩珊)记者8日从宁夏银川市获悉,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银川市...
2025国庆档票房破18亿,这...   和商网北京10月8日电(记者 郎朗) 国庆中秋假期接近尾声,电影市场依旧热度不减。据网络平台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