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大火,没想到的是,导演饺子(本名杨宇)也成了网络追逐的对象。据上游新闻报道,近日,不少网友发帖称,网上出现数十个疑似假冒饺子导演的账号,一些账号粉丝量飙升到数十万,其中一个账号疑似吸粉后以6万元价格卖出。对此,相关平台工作人员表示,经核实众多账号都是仿冒的,已累计查处400余个仿冒饺子(杨宇)的账号。
根据媒体报道,这些高仿账号层出不穷,有的以导演本人自居,并发布一些电影或者导演相关视频,有的虽打着导演旗号但会在简介中弱弱备注一句“非官方账号”,一时间让人真假难辨。不管是大大方方“仿冒”,还是悄悄咪咪“声明”,这些高仿号都严重误导了观众和网友,也对导演本人及团队工作造成了困扰。对此,片方还特别郑重声明没有开通官方账号,大家不要轻信以“饺子导演”名义发布的内容。
其实,这类仿冒名人账号并非第一次出现。不管是社交平台上五花八门的假“罗翔语录”,还是短视频上层出不穷的假“靳东”,长期以来,这类高仿或仿冒的名人账号,都时不时在网络空间收割着流量。套路也都如出一辙:先注册含名人姓名、昵称的账号,再转发名人的公开视频、文章等吸引粉丝,利用名人的名气快速获得流量,再"摇身一变"做电商生意变现。
高仿号泛滥,不仅把网络空间搞得乌烟瘴气,还严重侵犯了当事人的肖像权、姓名权。如若这些账号利用虚假身份骗取网友信任,进行直播带货、从事商业行为或是要求打赏等,还可能构成消费者欺诈,损害消费者权益。不仅如此,有人以此吸粉养号进行买卖,更是违反了平台禁止买卖账号的相关规定。
打击这类高仿号,平台责无旁贷。一方面,要建立热点人物仿冒核实机制,从源头上避免类似账号生成,同时还要加强技术手段及时甄别并清理这类仿冒账号,让其无所遁形;另一方面,则要加大惩处力度,对于昵称、头像涉及仿冒热点人物的行为,不能一禁了之,应视违规程度或获利多少等对相关账号及人员进行惩处,让仿冒者付出代价,才能倒逼其自律。
说到底,高仿账号层出不穷,背后指向的仍是流量和利益。彻底打击高仿号这类网络顽疾,也需要从这方面下手,让高仿号没了流量,无利可图,自然就能销声匿迹。对此,平台要不断夯实主体责任,完善治理框架,形成常态化机制,彻底破除这类无底线蹭流量的行为,持续推动网络生态更加清朗。与此同时,各类账号运营者也要自觉自律,摒弃这类“不劳而获”的流量思维,蹭热度应适可而止,靠仿冒名人账号吸引粉丝,终难长久,一朝被识破,名利都将成泡影。
上游新闻评论员 龙春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