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不是个人私藏,而是要接受市场检验的商品
2月14日,“蛟龙行动撤档”冲上热搜。
据报道,电影《蛟龙行动》官方微博发布《发行通知》:电影《蛟龙行动》将在充分听取广大观众建议的基础上,制作一部特别版,择日再与观众见面,敬请期待。参与联合发行的华夏电影宣布《蛟龙行动》定于2025年2月15日起,密钥不再延期。
这意味着,这部经历争议的春节档电影,还是走到了撤档这一步。
本来,电影撤档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去年由于撤档电影过多,甚至被网友戏称为“电影撤档元年”。《蛟龙行动》之所以冲上热搜并被热议,不只是观众震惊于它的突然,主要还在于此前制片方的嘴硬。
春节期间,在《蛟龙行动》陷入排片困境、影片遭遇水军恶意打低分等话题时,该片总制片人于冬在路演活动时激动发声,表示“打一星的都是‘黑水’”,并希望院线能稍微增加一些合理场次,给春节档观众提供更丰富的选择。影片主演于适也借用电影台词表示“我们只想要公平”。更关键的是,于冬还高调喊出——《蛟龙行动》绝不撤档。
这是一份誓要与“黑粉”抗争到底的勇气,也是一份对《蛟龙行动》影片质量的自信:自信电影可以征服观众,自信票房可以达到预期。但遗憾的是,截至目前该片累计票房不到4亿元。这个成绩,在这个热闹的春节档,实在显得有些暗淡。
于冬的嘴硬没能扭转《蛟龙行动》的走势,如今的撤档也打了他的脸。
从最新公告中也可以看出,制片方已经在市场面前服软,态度有了明显转变,表示“将在充分听取广大观众建议的基础上,制作一部特别版”,可以说间接承认了目前上映的版本,没有达到观众的预期,也没有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实际上,在面对网络口碑不佳时,制片方如果能积极和观众沟通交流,而不是一上来就给打一星的观众扣上“黑水”的帽子,可能还不会引发网友的逆反心理,甚至还能从众多意见中找到新的宣发思路。制片方虽然表示了虚心接受客观理性的批评,但和主演类似“声讨”的行为,都给人一种不允许输只接受赢的强硬观感。
电影不是个人私藏,而是要接受市场检验的商品。如果过于高估自己,低估观众,就很容易陷入认知困境,最终的结果就可能不仅是影片票房不佳,还可能会成为制片方甚至导演、演员的“黑历史”。
《蛟龙行动》的撤档无疑说明了一个简单的道理——再硬的嘴也得在市场面前服软。同时也给所有影片制片方提了一个醒:与其在宣发时嘴硬,不如在制作上用力;与其和观众较劲,不如与影片较真。
目前,《蛟龙行动》已虚心接受了广大观众的意见,迈出了很需要决心的关键一步,亡羊补牢为时或许不晚,希望来日再见时,它能符合观众的预期,取得更好的票房成绩。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黄秋荻
编辑 汪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