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上限是163亿|《哪吒2》票房观察02
创始人
2025-02-13 21:36:22
0

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须认识到一个基本的概念。任何市场的观影人群都有其上限,且观众不可能无限制地重复观看一部电影,每部影片所能获得观众数量存在一个天花板。通常情况下口碑相近的小体量电影相较于大制作电影往往拥有更好的票房走势,也正是这个原因。接下来我将聚焦中国内地市场,对相关情况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们需要研究,当前中国观影人口的基础是多少?

2015年以来中国电影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增长,仅在《战狼2》上映的两年时间内,中国票房历史记录便被连续四次被刷新。2017年《电影产业促进法》的颁布进一步提振了人们对电影市场的信心,中国超越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影市场似乎指日可待。《战狼2》将单片观影人次推向了1.6亿的新高并首次代表华语电影打入全球影史前100,这个成绩也比原纪录《美人鱼》提升了72%以上。当时普遍观点认为这并非中国电影的极限,随着银幕数量的激增,单片观影人次有望达到2亿到3亿。

然而尽管电影院数量疯狂上涨,近年来的多部爆款电影其票房难以突破60亿大关,观影人次也停滞在1亿水平。2021年《长津湖》在虽凭借票价优势再次刷新票房纪录,但观影人次仅为《战狼2》的四分之三。

随着单银幕产出的不断下降,2024年超过一半的电影院不得不面对亏损或无利可图的境地。已经有分析悲观地认为中国电影市场达到饱和,未来可能只剩下市场进一步萎缩和影院逐渐倒闭的末路。然而《哪吒2》的巨大成功提醒我们,中国电影市场仍然有巨大潜力可挖。

每当提及单片观影人次上限,总会有人提及1992年以前计划经济时代的电影市场。那时几亿人次电影比比皆是,年人均观影20次往上。一些人认为在极限情况下现在市场也是可以对标当下的盛况。然而两个时代电影放映模式已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并不具备可比性。下面是中国观影人次高峰期8年的市场数据,我将结合数据做一个说明。

可以说,在计划经济时代人次高峰期市场与现在的主要差异表现有以下四点:

1)因为娱乐方式缺乏,在当时电影是主要和重要的娱乐手段。在创纪录的1979年,平均每人要去电影院24.6次。同时根据1982年中影的调研报告,92%的中国观众每年至少可以去电影院看上一次电影,覆盖率是当下难以比拟的。当时的电影院只有广播和剧团表演两个主要对手,但因为介质和覆盖范围的原因都难形成挑战。另一个竞争对手电视正处于方兴未艾状态,根据1987年中央电视台首次进行的全国抽样调查,推算当时电视观众总数为5.9亿占总人口的55%。如果依据电视产量和保有量反算,在1978年时电视观众数尚不足6000万。且当时电视节目短缺,影响力也要打点折扣。

而现在连当时对电影最具威胁的电视的地位都摇摇欲坠。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最新数据,到2024年底中国网民人数总规模已经达到11.08亿次。而综合多个第三方公司测算数据,5家主要流媒体软件平均月活用户数超过15亿,去重活跃用户数超过9.5亿;抖音、快手两家主要短视频软件平均月活用户数超过11亿,去重活跃用户数超9亿;到2024年底微短剧用户规模超过6亿人,其中字节旗下的“红果”月活超过1.4亿。流媒体、短视频、短剧早已压倒电影成为主要娱乐方式。

2)在80年代农村市场得到了充分开发,并贡献了接近三分之二的人次。1983年逐步启动“乡改镇”工程时,中国的乡及行政区数量为8.52万个,流动放映队有13.08万个,农村市场基本具备让农民“每个月看一场电影”的投放能力。随着娱乐形式的多样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市场的商业潜力大幅度流失和减弱,目前主要以公益放映为主。2024年,中国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达到821万场,观影人次4.23亿,其中大部分是公益科教片和经典老电影,无法直接对院线产生价值。尽管四线城市也拥有电影院,但约4.8亿或占总人口的34%农村居民,在很大程度上被排除在电影院体验之外。只有在春节等假期,随着返乡年轻人的增多,才有可能带动他们重新走进城走进院线电影院。

3)票价低廉同样被认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仅从大数上说,观影人次最高的1979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05元,每张城市电影票占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025%。农村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60.2元,每张农村电影票占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0.008%。此外根据1982年中影公司的摸排资料,74%对内俱乐部、65%农村放映单位、41%的礼堂并不售票,而是通过所在单位、学校、村委会统一包场,作为福利免费提供给员工、学生、村民。实际上文所述的平均负担还要再打个折。

而用现在对比,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万1314元,院线电影平均票价42.1元,每张院线电影票占年人均可支配收入0.1%。可以说很多人一天的工资都买不到3张电影票。这主要是受限于电影院房租和固定资产投入过重,在网络媒介可以提供更低廉的影视服务情况下,影院对预算有限人群的吸引力不可避免受到影响。

4)夸张的上座人次和疯狂的观影热情,也是现在现在无法复刻的主要因素。因为《哪吒2》爆火后一堆在2010年左右转为数字化影院的礼堂在假期放起电影,引发了网友热议。实际上这种封闭礼堂型的兼映电影院在30、40年前都是凤毛麟角的顶级存在,很多人还很难有机会去这里看电影。到1985年最繁华的首都北京有2138个放映单位,但专业电影院都只有20个,兼映电影院也只有76个,这96个电影院的平均座位数高达1152座。剩下的流动放映队或临时放映点等,座位数少的有6-700座,多的可以到2000座。当时各种放映单位主打一个座位多,现在国内300多座的大厅在当时不复存在。

大家都知道看电影人太多会不可避免影响观感,而当时之所以动辄5-600人场均,除了娱乐方式单一外,就是留给每部电影放映周期有限。与现在一个月起步,可以延长放三四个月,全城随便都可以看的数字电影不一样。当时电影使用实体拷贝,每部影片35mm拷贝最多发行300多个,16mm拷贝1500多个。将这些拷贝分到全国,是无法做到同时每个地方都有的。为了尽可能全面覆盖,一个拷贝在可能同时跑片在2、3家电影院上映,半年时间要在10多个县市几十家电影院不停流转,一般给每个放映单位的时间只有1-2周。

所以你一旦错过某一部电影,从当时的角度来看可能再也不能在大屏幕上看到,遇到有兴趣的影片大家都想尽办法去捧场。而在如此便利的现在,这种疯狂的举动也只能成为历史。不说大城市影院分布有多密集,就算真的没空去,用手机看枪版还是再等上几个月上线流媒平台都有的选。

在这我们再以1978-1985年观影人次最高的十部电影为例。

从表中不难看出,具有农村受众根基的电影有相当大占比。其中李炳淑和方小亚主演的京剧电影《白蛇传》是历史上唯一一部不含免费放映而观影人次超过9亿的电影,80%的观影人次由农村观众贡献。如《少林寺》这种跨时代作品,因为母带原因无法转制为8.75mm拷贝发行,无法深入到最偏远的农村地区,最终人次也稍逊一筹。

此外和尽管场次上,当年影片无法做到现在顶级大片动辄4、500万的总场次,但平均800、900的场均人次、放映一周一个县城人人都看过的盛况,则是现在电影没法比拟的。和当时经常就排队买电影票、买站票不同,1992年市场化以后出现大规模供片不足排队买票的电影,也就只有《泰坦尼克号》《阿凡达》《战狼2》和《哪吒2》四部而已。去电影院看电影作为一种娱乐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方式取代,再想复刻过去万人空巷的情形已无可能。

另一个经常被大家广泛采用的方法是使用其他市场,尤其是选取一些发达国家市场的占比,寄以展望内地市场可能达到的高度。然而我们必须要注意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特性,如果仔细分析的话,很多市场并不具有参考性或者参考性很低,存在无法复现的独特情形。例如曾长期占据人均观影最多的市场是冰岛,在2024年人次下跌10%的情况下仍有90.5万,人均观影2.27次每年,但这主要因该国较高的城市化率以及靠近北极圈冬季工作时间短等因素影响。所以采用这种方法,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为排除市场早期数据的干扰,我们以2000年为界列出了亚洲主要市场观影人次冠军的占比情况。

如上图说是,以年度占比考量日本的《鬼灭之刃》无疑拔得头筹,占据了当年超四分之一的观影人次,尽管有疫情影响因素但也是一个很可观的数据。从人口占比来说2014年《鸣梁海战》观影人次占全韩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还多,扣除年纪过大或过小无法观影人群,我们可以说整个韩国40%以上的适龄观众都曾去电影院观看过本片。

《哪吒2》最终观影人可以达到中国内地总人口的20%+,在亚洲已经是非常高的数据,力压一众发展中市场,但是距离发达市场仍存在一些差距。所以不少人提出了中国内地市场上限远不止于,可以看齐韩国的三分之一水准。

但想要达到这些占比和发展程度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城镇化率。例如上图中人口占比达到或接近30%的市场,韩国的城镇化率达92%(韩国基准),中国香港和新加坡的城镇化率更是几乎达100%,电影院的潜在覆盖受众几乎涵盖了整个地区的所有人口。而2024年中国内地的城镇化率为67.0%,近期的年增幅在0.5%-0.9%之间,与上述市场还有一定追赶空间。同时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大国,到城镇化率到达一定程度后很难无止境的上升。

下面我们再列出一些欧美主要发达国家的数据。

整体来看,这些大型的发达国家市场影史冠军人次占比普遍在四分之一左右。其中例外的《阿凡达》在澳洲创纪录的表现,由于在一衣带水的新西兰拍摄,男主角又由澳洲男星萨姆·沃辛顿担纲,极大的激发了澳洲观众热情几乎持平《乱世佳人》保持的澳大利亚观影人次影史纪录。

而不足20%的地区,也各有各的经济和文化隔阂问题影响。例如加拿大《星球大战7》表现明显弱于美国和英国,主要源于包括魁北克在内的法语区观众对本片兴趣不及英语区。根据魁省统计本片法语版观众仅81.8万,只有该地区母语为法语人口的10%,这个成绩从2000年开始算都只能排在第15名。类似的还有瑞士作为一个有四种官方语言的联邦制国家,法语片《无法触碰》虽然摘冠但也未达20%大关。

德国则是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拖累,尽管两德合一已经有35年之久,原东德地区经济仍然显著落后原西德地区,进而影响东德地区电影院发展。截至2024年东德百万人平均银幕数只有西德的65%。与其相似的意大利“南穷北富”问题,根据初步统计显示去年全意年人均观影为1.2次,但在卡布里亚和西西里这个数字只有0.78次,表现看齐一些发展中市场。

那么综合来看美国的3.4亿人口、937万平方公里面积、稳健的81%左右城镇化率、22%使用非英语语言作为家庭语言等背景因素等存在很大的可参考性。但我们并不能直接这么带入,首先需要探究美国的观影基础是如何搭建,再来进行比较。

为避免疫情和好莱坞双重罢工导致的数据异常,我们选用MPA在2019年调查报告。在报告中存在一个70年代诞生的概念——观影人群(Moviegoer),即一年至少去一次电影院的全体。2019年的北美年人均观影为3.5次,以北美2岁以上人口计算,其中24%的非观影人群(Non-Moviegoer)当年一次电影院都没去,76%的观影人群贡献了全部人次,人均观影为4.6次。在此基础上还有至少每月去一次的常观影人群(Frequent Moviegoer)、频次不足一月一次的偶尔观影人群(Occasionall Moviegoer)和一年只去一次的不常观影人群(Infrequent Moviegoer)三种分类。常观影人群仅占总人口的11%,但贡献了47%的门票,平均观影15次;偶尔观影人群占总人口的54%,贡献了51%的门票。平均观影3.3次。

这里我们就要引入一个标准计算公式,以计算当前市场单部影片的表现情况:

单部影片观影人次=(观影人群×转化率)×(1+复刷率)

在这里观影人群指的是每年至少去一次电影院的Moviegoer。对于一部电影而言,想要获得更高的人次。一方面除了需要如何尽可能多的常观影人群,另一方面还要正对不常观影人群展开攻势,如何产生足够吸引力或噱头者把握住他们每年一次的难得的观影机会。

目前国际上主要针对观影人群调查机构如日本的GEM(ジェムスタンダード)、法国的观众回声(L'Écho du public)等虽然调查公式和思路上略有差异,但整体是按照这个逻辑执行。

如何计算中国经常观影人口的计算呢?

在这方面,中国无论是学术还是商业上都开展过很多调查,但没有单独针对这一纬度的详细调查。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不可能在搞一个全国调查,国内外大专院校、智库、咨询公司做研究,非统计数据也都使用抽样调查得到。这其中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系统抽样误差”,这是由于抽样方法或程序存在缺陷,必须要人工对结果进行修正。

从数学的概率上讨论,我们可以对任何一组数据进行范围内的区间估计,而区间估计就是我们说的置信区间。这个区间是否可信,我们则使用置信度来衡量。一个概率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和它样本量、置信区间选取、置信度都有相关。

这些概念较为复杂,但为了行文必要需要做一个交代。这里我用大家比较熟悉的美国大选抽样调查做例子。经常会有人问为什么只用抽样一千人就可以做一份民调,实际上从统计学上来说这点样本已经足够做一次有参考性的抽样调查。目前国际通用的选举民调参数是,95%置信度、标准差3%、计算支持率,在数学上每次调查只需要1067个样本即可达到该精度。

那么,增加样本对结果准确性是否有帮助?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抽样程序没设计对只能适得其反。一个重要的例子发生在1936年美国大选,选前《文学文摘(The Literary Digest)》杂志收集238万份海量问卷,发布的抽样调查预测共和党候选人兰登将获得57.1%的普选票和370张或70%选举人票。而实际上这次选举上罗斯福大获全胜,兰登只获得了36.5%的普选票和8张或1.5%的选举人票,如此大的差距使得《文学文摘》信誉破产在一年后停刊关门。

经过了上百年目前全美有20多家机构从事大选调查工作,为什么也很难得到准确的结果?为什么《文学文摘》统计了足足2000倍标准值的数据却与结果相差甚远能?这些问题答案就在于,除了数学上的误差,在于抽样程序设置中还埋了非常多的问题。虽然看起来只要随便找1067个人就可以,但如何让取样过程客观广适存在很多挑战。比如如何平衡不同地区、不同族裔、不同工作受访者;如何平衡不同群体的投票率差异;如何保证受访者抽样选择不存在操纵是客观的;如何保证受访者且回答结果是真实;如何避免问题诱导受访者;如何处理不表态数据等等。尽管数学上只需要4个数字就可以带入公式进行计算,但机构选举抽样调查计算公式最多可以代入200多个不同参数,一些参数选择涉及到它们的独家机密。

我们在对电影进行调查时也会遇到上述问题。

目前我国最早的全国性、综合性、连续性学术调查项目莫过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hina general social survey,缩写为CGSS),该项目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负责管理。CGSS从2003年诞生至今,每1-2年执行一次全国性调查,每次从全国各地选取一万多户家庭进行抽样调查,其数据被作为很多论文调研的支撑,可靠性得到了学界认可。

其中自2010年起A.30第二项就包括“出去看电影”的频次(在某些年份由不同说法)。由于并非专项调查,该条目设置与我们想要达成的研究成果存在一定差异;根据对数据分析,由于问题不清晰结果响应存在一定偏差。但整体而言从趋势上来说仍具备相关性。

数据处理上我们将“不知道”和“拒绝回答”作为无效样本移除,这部分数据均低于0.5%。选择“从不”的视为非观影人群,选择其他答案的作为观影人群,其中选择“一月数次”以上的视为常观影人群。同时考虑到以家庭为单位相应会将“老年人、不计票儿童、身体残疾的不适应影院观影受众”排除计算,在此我们使用国家统计局各项人口数据,并借助Stata/MP分析移除非观影群体,进行观影人口推算,具体结果如下:

从上图可以清晰看出,观影人群占比随着院线发展平均以每年2%幅度递增,同时高观影频次的常观影人群也在增长。2021年受到了疫情供片影响人均观影回落,但观影人群已经突破4.5亿。如按趋势发展,2024年中国观影人群应突破了5亿大关甚至更高。

此外,灯塔和猫眼分别从2016和2017年起,根据其APP售票情况和人物画像推算每名观众的观影频次,灯塔更进一步依据频次信息推算观影人口。猫眼也有根据人均观影计算预估观众人数的数据,但因商密原因未透露。尽管其大数据带来的数据量较为充足,但需要注意的是APP售票推算仍然存在很多系统误差,包括但不限于因为票补投放不同,很多观众同时使用两个APP或者更多平台购票寻去优惠;非本人购票行为,以及朋友购票行为等。

灯塔是采用用户人均观影来对观影人群进行推算,从它们的研究来看,他们认为观影人口的最高峰出现在2019年,并在疫情后逐渐夺回失地。到2024年观影人群已经回到和2019年齐平的5.3亿水平。

这两份目前来看最具权威性的的分析结果有所差别,有着从数学角度无法从消除其中结构误差,但整体趋势上是相近的。那在这里我可以下个结论:当前我们大多数研究普遍认为,到2024年底中国内地市场每年至少去一次电影院的观影人群在5亿以上。

单片观影人次的极限的简单计算

在完成了上述讨论后,要计算单片观影人次极限只剩下最后一步,那就是获得转化率和复刷率两项参数。

其中复刷率可以通过淘票票和猫眼等购票平台获得。根据以往的经验,粉丝向电影的综合复刷率往往偏高,甚至整体可以超过10%;而对于底盘大的电影,即便拥有大量粉丝,复刷率也会有所下降。以《流浪地球》为例,综合各平台数据,其春节档复刷率曾经达到过10%,但最终有所回落。根据猫眼截至2月5日的数据,今年春季档电影中复购率第二高的影片是《哪吒2》,复购率为7.6%。考虑到部分粉丝观众并非每次都是亲自购票,以及他们可能会更换购票平台等因素,综合来看将复刷率记为10%是一个相对较高且合适的估计值。

关于转化率我们先使用海外调查机构数据,对发达国家市场转化率进行推算。以下是本人总结的6个市场转化率,其余市场因调查资料丰度不足,为避免影响考量故排除。

整体来看,在榜的三个亚洲市场都在50%左右。特别是日本和韩国几乎相同的转化率,如果扣除多刷的影响,大概一半有去电影院习惯的电影观众都去看了这两部影片。尽管欧洲市场整体比例偏低,但如果考虑《泰坦尼克号》的存在,实际上北美和法国的转化率也曾经在1998年达到50%水平。在抖音等媒介加速了对下层市场的宣传引流的当下,我们参考50%的转化率进行推算是较为客观的。

综上所述,根据现有情况。如果按照根据CGSS和一些其他学术调查较保守的数据计算。2024年中国内地市场单片观影人次极限为:

5亿(观影人口)×50%(转化率)×110%(10%多刷)=2.75亿

如果按照灯塔预测的5.5亿观影人,并调高转化率至55%就计算,2024年中国内地市场单片观影人次极限为:

5.5亿(观影人口)×55%(转化率)×110%(10%多刷)=3.33亿

按照目前《哪吒2》49.2的平均票价,最终就是163亿。虽然《哪吒2》已经真正意义上的达到了中国观影人次极限,但可怕的是,《哪吒2》其实还在正在不断的对观影人口进行扩展,大量好几年没有进过电影院的观众开始重新进入影院,经此一役估计2025年中国的观影人口很可能会扩展到6亿以上,而《哪吒2》究竟撬动了多少观影新人群,也最终将决定其最终票房落点。

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建成银幕数量已接近9.1万块,与2017年《战狼2》相比增长了79%。仅计算活动电影院的话,银幕和座位数也分别增长了60%和51%。终于在基础设施万事具备的背景下,横空出世的《哪吒2》终于兑现了市场期望,再度大幅度提高观影人次。

当然未来几年是否会有电影再度刷新纪录,以及未来几年是否会出现高人次电影大爆发,目前只能说谨慎看好。一个类似的情况发生在俄罗斯,在2023年1月新年档,全民向的动画电影《大耳猴》大幅打破影史纪录拿下67.87亿卢布和和2243万人次,人次方面将原纪录提升了75%,占当年全俄人口的15.6%。然而2024年新年档冠军兼年冠《富二代2》只有987万人次回归正常,今年新年档冠军《翡翠城巫师》最终落点在720万左右,目前甚至连可以达到该片一半人次的种子选手都找不到,俄罗斯市场大盘也未出现太明显复苏。

无论如,何《哪吒2》在这个新年的巨大成功,象征着中国电影业已经走出过去几年阴霾,重新走上挑战世界第一大市场的道路。

作者按:本文的大纲最早可追溯至2014年《变形金刚4:绝迹重生》提振影史观影人次纪录时,2021年当《鬼灭之刃》打破《千与千寻》被认为“永不可破”的日本观影人次纪录也曾撰稿一份。然而由于这个问题看似简单但所涉甚广,过去十年间我反复构思写了七八版草稿,却始终未能将其付梓。恰逢《哪吒2》打破《战狼2》保持了七年半之久的内地电影市场化时代最高观影人次纪录,尽管未能很好完成研究,我还是决定将其作为阶段性成果发表,不吝指正。

谨以本文纪念齐藤守彦先生(1961-2018),在本文前期研讨中得到了您很多帮助。

本文的参考了阿瑟·丹尼尔·墨菲教授(Arthur Daniel Murphy, 1932-2003)以及伦纳德·克拉迪先生(Leonard Klady, 1951-2019)的一些研究,愿票房研究领域的先驱者们安息。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 近日,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 2》)的相关话题引发广泛关注。导演在公开场合表...
原创 创... 2月13日19时10分,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下称《哪吒2》)在上映的第16天票房迈过百亿元门槛,...
【2025.2.13】王一博打... (娱乐爆姐) The first question 1 爆姐你好,请问《掌心》这部电视剧截至目前热度...
【2025.2.12】《寻秦记... 娱乐爆姐的爆料间 大家都是凡人,谁还没有七情六欲,谁还没有脾气啊,不要把艺人看的太神圣,他们只是有名...
什么人都能当演员了吗? 时隔5年,国产炸裂演综又要回归了。 不是,怎么都这么喜欢比烂啊? 杨子也是搞起了延迟退休,演都不演了...
【2025.2.13】檀健次结... (扒酱来了) Question 1 The first question 1 惠英红番位很低吗?被天...
喜综大年之后,新一年的创新试水... 据艺恩数据,在 2024年上线数量排行前十的综艺题材里,喜剧综艺无论是播放热度还是口碑都位居榜首。喜...
汪明荃忙到元宵节仍有人拜年,与... 本文编辑剧透社:明熹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发现抄袭者将进行全网投诉 77岁的“阿姐”汪明荃,如今入行已...
【圈快报】奚梦瑶、虞书欣、董思... 圈快报 01 《青簪行》这几天 可能会 空降,女主角不会配合宣传,因为合约规定期限已经过期; 02 ...
原创 播... 中华文化促进会主持人专业委员会公开消息,在今日,中国播音界泰斗、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首批播音员、第一代主...
TVB绿叶转行做司仪成抢手货,... 编辑剧透社:小麦Shirley 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发现抄袭者将进行全网投诉 说到演员陈霁平,可能大家...
原创 韩...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的小娱~今天要给大家带来一个让韩娱圈沸腾的重磅消息!据韩国媒体2月13日报道,ae...
50部作品何以入选2024网络... 王禹 近日,2024网络视听精品节目合辑正式发布。其中,包括2个特别节目、4部网络剧、16部网络...
人气花洗白遭警告?贾乃亮辟谣去... 小仙女们,晚上好! 烧脑时间开始,交白卷的小仙女们,可以围观一下评论啊,真相帝往往就隐藏在其中! 人...
唐嫣 || 黑衣雪肤,女王范十... 唐嫣 || 黑衣雪肤,女王范十足
哪吒也来闹元宵!元宵晚会节目单... 花灯映月圆,万家共此时 今天晚上8点档 央视 《2025年元宵晚会》 将与大家见面 节目单已经出炉 ...
原创 翁... 随着2月即将过半,距离《心动的信号7》收官已经过去了三个月,当初撒糖撒到齁嗓子的5对CP仅剩下孙乐言...
中华文明连续性是多种因素共同作...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
编剧刘吾驷入职阿里大文娱,曾参... 2月13日,曾参与《唐探1900》、《误杀2》、《我和我的家乡》等多部影视作品的编剧刘吾驷正式入职阿...
刚刚,《哪吒2》票房破百亿!一... 就在刚刚,中国影史首部百亿票房电影诞生了! 2025年2月13日19时,《哪吒之魔童闹海》票房(含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