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片片,精彩绝不错过
2015年,小鲜肉占领大银幕,老戏骨被迫成为绿叶。
属于影视行业的流量时代正式崛起。
2025年,三岁男主用百亿票房向内娱宣布,流量时代正在走向末路。
真正被观众喜欢的作品,根本不需要流量站台。
2020年的《三叉戟》早已证明,只要内容够好,就算是仨老头儿,照样有人爱看。
《三叉戟》开播初期,评分一度飙到8.4分。
由于后续年轻配角加戏,导致评分下滑到7.5分。
剧集完结后,仍然有无数观众期待能出续集。
等来等去,却等到了影版贡献的依托答辩。
好在剧方不负众望,今年终于把 《三叉戟2》抬上来了。
咱们简单复习下人设背景。
崔铁军,年轻时爱梳油头,外号大背头。
经侦出身,心思缜密,擅长推理。
因办案招式出其不意立过功,也惹过麻烦。
徐国柱,外号大棍子。
刑侦出身,擅长摸排抓捕。
性格耿直脾气暴,线人横跨黑白两道。
潘江海,外号大喷子。
预审老手,特别能喷。
再嘴硬的犯人,遇上他就没有不撂的。
这三人合作默契,对彼此的认知也非常清晰。
(*评价很中肯)
哥儿仨全靠夏春生当调和剂,四人合称四大名捕。
后来大棍子和大背头,因为线人之死而决裂,三叉戟从此解散。
不料,夏春生退休前一天,在任务中牺牲。
三叉戟为调查凶手,重归旧好,重出江湖。
还联手破获了金融犯罪大案。
接着就到了第二部的剧情。
三叉戟在前作结尾破获重案,得到领导表彰。
趁休假机会带上家属,去了三亚旅游。
却意外撞上了传销团伙组织的老年旅游团。
案情迫在眉睫,大背头灵机一动的毛病又犯了。
跳过汇报流程,就地开始办案。
三人成功混入诈骗团伙,擒获小头目。
这招本来是想露个脸,最后现了个眼。
原来被抓的小头目,竟然是警方卧底。
人家辛苦好几个月,这下全完了。
为了将功补过,大背头提出妙计。
他自立门户跟诈骗团伙抢生意,引对方大佬出洞。
没想到,所谓的大佬竟然是三叉戟的熟人。
此人名叫魏胜毅。
十年前,因故意伤人致死而入狱,刚放出来没几个月。
这么短时间,肯定搞不了这么大的诈骗局。
没错,魏胜毅也是傀儡一枚。
他这边刚暴露,就接到真大佬的电话。
魏胜毅当即从楼上一跃而下,线索咔嚓断了。
大背头越想越不对劲,查看了魏胜毅十年前的旧案。
案发地点在化工厂的危险品仓库。
死者是魏胜毅在化工厂的同事。
现场所有线索被浓硫酸烧了个干净。
案发后,魏胜毅主动自首,才补全了案件真相。
他家境并不好,却请到著名律师做辩护,最后只判了十年。
如今看来,无论是旧案还是新案,背后一定另有乾坤。
此时,局里刚好新成立了三叉戟工作室。
三叉戟一边接手其他案件,一边悄悄调查旧案。
然而,后续接手的诈骗案,却都和旧案有千丝万缕的关系。
旧案背后,竟然还涉及一桩未完结的毒品大案……
《三叉戟2》的导演、编剧、演员还是原班人马。
身经百战的大金杯也重新上路了。
第一部中拉低评分的角色,也只出现在台词里。
基本上把第一部的雷点都改掉了。
目前剧集已经快播完了,豆瓣评分7.6分。
整体质量远超及格线,但优缺点都很明显。
先说剧情设计方面。
《三叉戟》的剧情,依托于原著小说。
第一部基本上把小说内容都拍完了。
《三叉戟2》属于原创剧本,整体节奏很快。
十五集涉及到4个支线案件,一个旧案主线。
这4个案子又和主线有关联,在线索上层层推进。
小说的原作者吕峥,仍然在第二部担任编剧。
他本身就是公安作家,参与过很多重要案件。
由于编剧身份的特殊性,案件选题比较贴近日常。
内容集中在诈骗题材,类型很丰富。
有针对老年人的传销诈骗、养老诈骗;
针对年轻人的网红美容贷案件;
以及利用AI技术进行的电信诈骗。
这些选题也都是很多刑侦剧中出现过的,乍一看挺俗套。
不过, 《三叉戟2》的案件重点不是抓罪犯,而是环环相扣的骗局设置。
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以房养老”诈骗案。
这桩案件的结构设计比较精巧。
编剧在情节中,将骗局和剧本杀结合。
诈骗团伙又是租群演,又是租场地,制造了一场沉浸式骗局。
诈骗过程,也严格遵循三幕式剧本结构。
第一幕是老中医免费体检。
活动只针对50岁以上的老年人。
用送鸡蛋的噱头吸引群众的同时,还打着免费的旗号,降低群众戒心。
第二幕安排癌症患者上演苦情戏。
围观群众自然身临其境成为戏中人。
看完之后对老中医的能力深信不疑。
第三幕邀请群众参加电视台的健康大讲堂。
利用群众信任,让老中医卖理疗床。
三幕戏还讲究循序渐进,分多日完成。
受骗群众从一盒免费鸡蛋开始,一步步踏入陷阱。
按照戏剧结构来看,第三幕就是结尾。
紧接着又迎来了最精彩的反转。
前面的三幕戏,只是筛选诈骗对象的手段。
骗子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卖8888元的理疗床。
专挑那些名下有房,又缺乏子女关心的老年人下手。
以高额收益,哄骗老年人过户房产,进行投资。
只要一签合同,几百万的房子立刻就到了骗子手里。
一个骗局,三层套,最后还有终极反转。
只能说,编剧不愧是警察出身。
对骗子的套路,以及受害者心理拿捏得很准确。
编剧在破案的情节设计上,也做了巧思。
三叉戟识破骗术后,立刻找到了为骗子写剧本的写手。
当时,写手正在演出舞台剧。
舞台剧情节就是骗子把骗子给骗了。
三叉戟破“以房养老案”时,同样采用了“骗”骗子这招。
创造迷局的人,提供了破局的关键。
除了“以房养老案”之外,其余几个支线案件都不复杂。
虽然精彩程度一般,但好在节奏很快,能吸引观众看下去。
剧集最大的缺点,就是前三集非常赶客。
严格来说,从开场第一个镜头就开始赶了。
看到这幕,我差点以为自己打开的是《逐梦演艺圈》。
三位大爷出现在画面中的一刻,周身瞬间浮现一层油光。
五年前,编剧用一整部剧情,塑造三叉戟的人格魅力。
五年后,导演一个镜头把三叉戟的气质拉没了。
前三集剧情还出现了非常明显的逻辑硬伤。
第一集卧底徐蔓一出来,身上正义之气挡都挡不住。
和印小天饰演的传销同伙,形成鲜明对比。
身经百战的三叉戟,愣是没发现不对。
大背头还违反纪律,不向领导上报情况就直接办案。
导致警察好几个月的努力功亏一篑。
三叉戟的形象瞬间转变为贪功冒进。
能看出编剧的意图是想让三叉戟顺理成章参与案件,从而触发主线剧情。
可这么降智的行为,发生在老三位身上,显然很不合理。
另一处槽点,是魏胜毅之死。
魏胜毅和大背头见面时,非常谨慎,先后安排了两个傀儡。
可他却没给自己留撤退的后路。
暴露之后,直接上了天台。
更离谱的是,警察谈判不成,没有立刻采取措施抓人。
而是眼睁睁等魏胜毅接完电话,再眼睁睁看他跳了楼。
前三集的槽点频繁出现,非常影响观众对续集质量的判断。
导致一部分观众,还没进入主线就弃剧了。
冲着前作来的观众,只有忍到三集之后,才能逐渐找回《三叉戟》的老味道。
值得欣慰的一点是,编剧确实把观众的意见听进去了。
第一部中,编剧明显不会塑造女性角色。
夏静怡和杨小雪,被写成了最令观众讨厌的人设。
没脑子就算了,还到处添乱。
坏人绞尽脑汁,不如她俩灵机一动。
第二部中,讨厌的角色都没有出现。
编剧重新塑造了一个新角色——女警察徐蔓。
徐蔓人设非常讨喜。
要智商有智商,要武力有武力。
性格洒脱干练,浑身散发着侠女气质。
最重要的是,几乎没有降智行为。
鉴于第一部中夏静怡戏份过多,被观众狂骂加戏。
编剧也考虑到了徐蔓的戏份问题。
一边给她设计凸显人格魅力的高光时刻。
一边又避免她抢三叉戟的戏份。
徐蔓在整部剧里的作用,就像火锅局里的冰粉。
解腻的同时,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此外,第一部最出彩的是角色塑造。
这一优点在《三叉戟2》中得以延续。
第二部最成功的角色不是老三位,而是楚政委。
这位申论满分选手,在剧里正得发邪。
时时刻刻,都在紧抓三叉戟的思想教育。
表面看上去是哥仨儿的阻碍,其实是最大的助力。
楚政委做的不是嘴上功夫,有事儿他真上。
为了任务卧底,他被队友遗忘在荒郊野外。
自己拄着拐棍徒步二十公里,毫无怨言。
三叉戟调查洗钱拍卖行,需要两百万经费当敲门砖。
楚政委为了支持工作,拿出了准备买房的186万。
楚政委代替死去的夏春生,成了三叉戟的后盾。
第二部的人物塑造,更加丰盈。
此外,三叉戟在第一部中插科打诨的喜剧日常,深受观众欢迎。
编剧也有意识的在续集中,放大了三位的幽默互动。
最后温馨提示一下:
如果大家喜欢的是第一部中边缘化小人物重燃理想的过程,那《三叉戟2》可能会让你失望。
《三叉戟2》喜剧效果出现得非常频繁。
有些笑点太过刻意,反倒成了尬点。
总之,整体风格和前作区别很大。
大家可以根据偏好,选择观看。
今天就说到这里!
拜了个拜!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梅子
看完还不够,点击回顾
在看护肝,观众老爷点个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