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乡村村播、电商基地也早早开工,为农特产品吆喝,争抢新春流量。
在金东区赤松镇的一心佛手直播间,主播手拿金灿灿的佛手,一边介绍佛手的独特香气,一边展示佛手舒展手指、并指、握拳等各异形态。开播短短一小时,就成交了32单。负责人吴康说,新春开播三天来,每场直播观看量超万人,每天直播6小时,成交量超200单。
吴康:“有些人喜欢精致生活的,他会选一些有枝条的佛手,拿去插花瓶;有一些是比较虔诚 他就会选一些,比较圆润一点的果子,那这两天整个的单量也还是可以的。一天也有个两百来单左右。我们有一句话就是说佛手要不就不入坑,一入坑你就停不下来了,我们的回购率是很高的,我们现在有四万粉丝,每天的话都有几百个粉丝在涨。”
金东区赤松镇北山口村90%以上的村民都以种植佛手为主业,经过几年发展,已有直播电商十多家,不仅做大了销售“朋友圈”,提高了附加值,也倒逼种植户提升果树管理水平,佛手果品质逐年向好。
“这个果子大概在一斤二两左右,在直播间可以卖到三位数,就是一百多,以前都是在本地售卖的差不多就二三十块钱,好的东西肯定是先卖掉的,所以说这样子也促进了农户,他会更加用心去提高它的品质。”吴康介绍道。
随着美誉度和知名度的不断攀升,当地也开发出了佛手茶、佛手酒、佛手米月饼等十多种特色产品,北山口全村佛手种植面积从原来的500亩增加到1200亩,佛手及系列产品年产值达1.5亿元,村集体年收入18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万元。
有卖农产品的,也有卖手工艺品的。在金华武义县,一群畲族宝妈们摇身变为女主播,将手机变为“新农具”,直播变为“新农活”,抢占新春的第一波流量。
走进位于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的畲族文化馆,几个身着畲族传统服饰的宝妈正在镜头前展示她们最新制作的手工民族娃娃。她们通过直播的方式,向大家全过程展示了畲族手工文创产品的制作过程,并在产品讲解中融入畲族文化科普。不少粉丝都通过直播间定制心仪的民族手办。
武义县履坦镇坛头村村民王绚晔:“我平时在家也没有什么事情做,现在跟小姐妹们一起过来做这种手工的文创产品,不仅能让大家认识到我们的畲族文化,而且自己收入也提高了,还是挺不错的。”
畲族文化馆负责人蓝晓燕告诉记者,此次开年直播为粉丝们带去了不少蛇年限定款文创产品。其中以《白蛇传》为原型设计的白娘子和小青民族娃娃最受大家欢迎,春节假期中,已经有不少人预订,订单量是以往的好几倍。据了解,蓝晓燕从去年开始组织村内的宝妈进行畲族文创产品直播,如今直播团队已经有二十多人,年销售额近50万元。不少村妇就此变成了手工达人,抖音粉丝也从几十人扩大到上万人。
作为武义县畲族非遗文化传承人,蓝晓燕介绍:“今年,我们打算和村内的大学生创业基地合作,在电商平台推出我们民族娃娃以及戏曲娃娃盲盒,还会上线畲族香包DIY半成品材料包,让大家可以自己动手体验制作我们的畲族文创产品。”
除了手工文创产品,今年她们还计划将镜头对准田野,把畲族农产品搬入直播间,建立“共富工坊+宝妈主播+供应链”的模式,让畲族同胞们搭乘“电商直播快车”驶向共富路。
新春伊始,位于柯城区万田乡的柯城村播基地同样迎来了节后全面复工,基地里的68家企业迅速投入直播带货热潮,紧锣密鼓地打响新春“第一单”。
一大早,柯城村播基地内的直播间已经满员开工。在衢州市虫王渔具有限公司的直播间内,主播早已在直播间叫卖销售各类钓具产品。直播间内互动频繁,吸引了大量线上消费者关注。自2月5日公司全员复工以来,一天开5场直播,平均每场直播人数近万人。
衢州市虫王渔具有限公司主播萱萱:“1千多单的销量,像昨天也有几百单销量,确实还不错。今年上了几款新品。”
“有一百多万的订单在发,我们现在的人员全部到岗了,火力全开。”衢州市虫王渔具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郑富钢介绍说。
浙江微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的主播则走进餐饮店等各类店铺,拍摄录制商家的推广视频,开启他们的新春“第一单”。
浙江微古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主播余佳慧:“复工之后,每一天行程都是比较满的,像我们探店,一天要探3家。”
目前,在柯城村播基地内的68家电商直播企业,以及137名共富主播已经全部复工,主播们干劲十足,全部企业都迎来了他们的新春“第一单”。
衢州市柯城村播基地运营公司工作人员朱梦诗介绍,新的一年,他们打算再多引入一些直播企业。
“招引一些直播电商企业入驻在我们村播基地进行创业就业,同时我们会招引更多主播人才,给我们这些电商企业赋能。”
终审:袁 爽
责编:郑心仪
编辑:程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