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禹
近日,2024网络视听精品节目合辑正式发布。其中,包括2个特别节目、4部网络剧、16部网络微短剧微电影、8部网络综艺、11部网络纪录片、5部网络动画片、2档网络直播和2部境外剧片脱颖而出,成为2024年度网络视听的精品创作示范。
主题创作呈现鲜明的 主题观和时代观
为什么要推出年度网络视听精品节目合辑?
从微观层面来讲,这是一次关于网络视听精品创作的年度总结,更是坚持“抓创作”与“抓生态”一体推进的重要实践;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是深入实施“网络视听精品创作工程”,持续擦亮网络视听文化名片,推动网络视听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的重要风向标。
从2024网络视听精品节目合辑可以看到,几乎涵盖了所有的网络视听艺术门类,并呈现出主题鲜明、题材多元、制作精良、内涵丰富等特点,从各个维度反映了时代面貌,通过多样态的影视表达,呈现积极进取正能量。
这些作品既有将宏大叙事赋予青春化表达的主题创作,也有深刻透视社会脉动的现实题材作品,还有彰显文旅融合特性的精品之作,当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刻解读也不可或缺,成为以影像力量讲述中国故事的重要样本。
其中,在主题创作方面,亦有着充分的代表性。
比如,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指导,人民视频制作的短视频《足迹·2023》,通过跟随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回望2023年中国人民接续奋斗、砥砺前行的历程,并由此延展开来,以真实、生动的影像记录,展现了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显著成就和人民的幸福生活。由中国网络视听协会、中国电视艺术委员会主办的主题晚会《同心向未来——2024中国网络视听年度盛典》,则以集体性文艺创新反映新时代气象,用主旋律引领大流量、用大流量传播正能量,开创了网络视听文艺创作的新样板。
再如,网络纪录片《红相册·毛泽东的故事》《红相册·邓小平的故事》,分别以毛泽东同志和邓小平同志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大量照片为基本素材,辅以历史影像、档案、实拍画面,以朴实的影像讲述有温度的的故事,以百姓视角,回望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温暖瞬间。
在网络视听主题创作上,现实题材越发成为主流,尤其是网络纪录片作为载体,呈现出更为丰富的文化内涵。
比如,网络纪录片《共赴山海》,以国际媒体人亲身寻访的第一视角和沉浸式的镜头语言,生动呈现浙江作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在发展与民生各领域取得的成果,为网络纪录片打开国际视角进行了有效尝试;《大国风华人民记忆—新中国成立75周年精彩瞬间》通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历程和珍贵历史瞬间,彰显大国风华与人民记忆;《我的名字叫国庆》选取3条以“国庆”为名的线索拍摄,从多个角度立体呈现新中国成立75年个人奋斗与国家奋进的同频共振。
网络纪录片《高质量好生活》选取中国东南西北中五个地理维度,讲述新时代发展新质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践探索故事;《万物经济学》以经济学者的专业思维为线索,以年轻化语态创新经济主题人文纪实节目样态,引领观众更加理性深入地理解经济生活;《两岸家书》透过跨越海峡两岸的家族和家庭书信,展示两岸的岁月沧桑,和无数普通人在时代巨变中的悲欢离合;《万物之生 贵州篇》从山野、丛林、溪谷、洞天、风物五个视角,全面展示贵州的生态景观、地质地貌。
网络剧《狗剰快跑》作为一部励志抗战剧,不仅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述了狗剩等小人物在成长逆袭之路上的遭遇,更是以小见大地呈现了动荡年代里的众生百态与家国情怀,实现了正剧创作的大胆尝试;网络剧《新生》则采用当下年轻人喜欢的“剧本杀”的叙事结构,用巧妙的叙事结构把五个人上当受骗的故事巧妙串起来,堪称反诈题材的现实主义力作。
这些作品有着鲜明的主题观和时代观,并展现出网络视听创作所特有的鲜活性和灵活性;在叙事上,以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回应着时代的关切,从而实现观照当下的创作初心,并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