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娱乐圈的璀璨星河中,每位艺人都有着独属于自己的轨迹,或一帆风顺,或跌宕起伏,赵亮便是其中一位经历丰富、让人忍不住探究的存在。如今 55 岁的他,早已远离了聚光灯下的喧嚣,过着别样的生活,可回首往昔,那一路走来的点滴,桩桩件件都满是故事。
2008 年,本应是赵亮生命里洒满蜜糖的年份。他与相恋五年的女友胡敬,携手步入了婚姻的神圣殿堂。胡敬可不是一般姑娘,1.8 米的高挑个头,往那一站,气场十足,容貌更是出挑,还头顶全国模特大赛冠军的光环。这般组合,在外人看来,着实有些反差萌。一个是在荧幕上专演小人物的喜剧演员,成天灰头土脸、插科打诨;另一个却是 T 台上光彩照人、步步生风的时尚宠儿。可爱情这事儿,向来没什么道理,在胡敬心里,赵亮那股子踏实劲儿,还有随时随地能给她的安全感,才是最最打动人的,那些外在的眼光,又算得了什么?他俩沉浸在新婚的小甜蜜里,日子平淡又幸福。
然而,命运的巨轮从不按常理出牌。就在赵亮还沉醉于新婚喜悦时,一场灭顶之灾毫无征兆地袭来 ——2008 年 5 月 12 日,汶川突发特大地震。刹那间,山河破碎,曾经的家园沦为废墟,无数鲜活的生命消逝在黑暗里,幸存的人们满脸惊恐与无助,眼神空洞得让人揪心。电视上不断滚动播放的灾区画面,像一把把利刃,狠狠刺痛着赵亮的心。他望着满目疮痍的景象,只觉一股强烈的使命感在心底翻涌,再也无法置身事外,下定决心要为家乡、为受难同胞做点实事。
彼时的赵亮,正处于演艺事业的上升爬坡期,“三德子” 这个角色给他带来了海量的名气与财富,未来演艺之路一片光明,旁人都觉得他要是这时候放弃,简直是疯了。可赵亮眼里,名利哪比得上同胞的苦难?他毅然决然放下手头演艺工作,转身回到家乡,一头扎进灾后重建的浪潮里。
而他选中的创业方向,是养鸡。初时,赵亮想得简单,仿佛找块空地,撒上几把玉米,鸡就能茁壮成长,马上给灾区人民送去急需的肉食。但真干起来,才发现困难重重。他承包的那片山林,是曾经跟着部队扶贫过的地方,地势崎岖得很,四处坑洼,交通更是不便,像样的路没几条,基础设施几乎为零。要在这儿养鸡,先得解决住的问题,鸡舍、宿舍都得从零搭建,路也得想法子修通。而且,养鸡远不是撒把粮就行,鸡的生长讲究科学饲养,防疫、疾病防控这些专业知识,对毫无经验的赵亮来说,全是陌生又棘手的难题。
创业伊始,赵亮事事都亲自动手。搭建鸡舍时,他扛着一根根沉重的木料,累得气喘吁吁,手上磨出好几个血泡;选购鸡苗,他一家家养殖场跑,蹲在鸡笼前,仔细端详每一只小鸡的状态,眼睛瞪得酸痛;调配饲料,拿着本子反复计算比例,还不时向专家请教;防治疾病,更是日夜守着鸡群,稍有不对劲儿就紧张得不行。资金也是个大窟窿,一开始投进去的钱,没几下就见底了,后续只能不断追加投入,有时候兜里没钱了,还得自掏腰包往里垫。
艰难时刻,赵亮也不是没打过退堂鼓,心里犹豫挣扎,想着要不干脆放弃。可一想到灾区那些失去家园、没了工作,连顿饱饭都吃不上的乡亲们,他又咬咬牙坚持下来。他清楚,自己扛着的不只是养鸡赚钱这点事,更是帮灾民重建生活的希望火种。
日子一天天过去,赵亮在摸爬滚打中渐渐积累起丰富的养殖经验。他不再是当初那个懵懂无知的门外汉,而是成了行家里手。他四处学习科学养殖法,引进优质鸡种,不断优化养殖技术,鸡的成活率蹭蹭往上涨,产量也越来越可观。鸡场规模跟吹气球似的,从最初几百只鸡,慢慢发展成几十万只的大场子,成了当地响当当的龙头企业。
赵亮没忘初心,他把鸡苗免费分给灾区乡亲,手把手教他们养殖技巧,帮着大家一起发展。还优先吸纳受灾村民来工作,那些因地震落下残疾、没了生计的人,在这儿重新找到了生活的奔头,慢慢融入社会。他的养鸡场,不光给大家提供了肉食,更成了当地经济复苏的有力引擎,为灾后重建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为拓展市场,赵亮又把目光瞄向餐饮业。他在重庆开起一家家店,专卖自家养的柴火鸡。店里食材新鲜,现杀现做,烹饪方法独特,再加上赵亮的名人效应,食客们蜂拥而至,生意火爆得不行。他坚守 “真材实料” 原则,口碑越来越好,餐饮事业也蒸蒸日上。后来互联网兴起,赵亮紧跟时代步伐,玩起直播带货。他把山里的土鸡、鸡蛋放上直播平台,对着镜头热情推销,还分享创业中的酸甜苦辣,传递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吸引了一大波粉丝关注。
再聊聊赵亮的演艺路,那也是布满荆棘。他生于成都一个文艺世家,父母都在艺术圈浸淫多年。从小受熏陶,他对表演满心热爱,学校文艺活动总少不了他的身影,也由此打下演艺基础。可在那个追捧 “小鲜肉” 的年代,赵亮没长相优势,文化课更是拖后腿,数学有次居然只考了 7 分,不少人都不看好他的演员梦。赵亮心里有数,知道考中戏、北影这类名校无望,便追随父亲脚步,成了一名文艺兵。
在部队里,他靠着对表演的痴迷与刻苦训练,很快崭露头角,得到领导赏识,被招进成都军区话剧团,和父母成了同事。后来还获推荐,去解放军艺术团深造,专业能力又上一个台阶。本以为进了剧组就能大放异彩,没想到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只能演些没几句台词的小角色。赵亮没气馁,每次演出都用心琢磨问题,逮着老演员就虚心请教,拼命提升演技。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4 年,赵亮终于等来转机。他登上春晚舞台,和其他演员合作小品《八哥来信》,这一亮相,让全国观众记住了他的名字,也为他叩开更多机会的大门。
1997 年,张国立执导的《康熙微服私访记》开拍,赵亮幸运入选,出演 “三德子” 一角。这个角色机灵俏皮、善良聪慧,和以往刻板的太监形象大相径庭,观众喜欢得不得了,赵亮也凭借此角一炮而红,成了家喻户晓的喜剧明星。
此后,片约像雪片般飞来,赵亮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角色,“葛大年”“葛大康”“马成功”“黑白子” 等,各有各的特色,充分彰显他作为演员的多元与可塑性。
他还频繁登上春晚和各类综艺,与郭冬临、范明等喜剧大咖合作的小品《路口》《东南西北兵》《耙耳朵》等,都成了经典之作,给观众带来无尽欢乐。
如今的赵亮,岁月在脸上刻下深深痕迹,早已没了当年 “三德子” 的青涩模样,长时间户外劳作,让他看着比同龄人更显苍老,有人打趣说他像 70 多岁的农村老大爷。
不过,他精神头十足,眼里透着乐观与生机。他和胡敬,还有两个可爱儿子,在山区过着宁静又充实的日子。他爱在社交平台分享搞笑段子,唠唠日常琐事,跟粉丝逗趣互动。
那些段子满是正能量,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赵亮,不再只是舞台上逗人发笑的艺人,更是热爱生活、心系社会、有担当的普通人。“又是照亮生活的一天啊!”
这句常挂在嘴边的话,成了他的生活座右铭,透着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如今儿子一天天长大,身为明星父亲,他从不藏着掖着,大大方方带在身边。
俩儿子跟他就像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除了眉毛有点差别,活脱脱两个小赵亮。
日常生活里,赵亮凡事亲力亲为,给孩子树好榜样,尽可能多陪伴孩子,为他们带来无尽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