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完《射雕英雄传》之后,才思泉涌的金庸一改风格,他以杨康之子杨过作为主角,讲述了另一个跌宕起伏的江湖故事。
为何笔者会说金庸一改风格?原来金庸是个喜欢创新的作者,射雕男主郭靖憨厚,神雕男主杨过则是狡黠聪慧;射雕女主黄蓉古灵精怪,神雕女主小龙女则是冷若冰雪。
此外,《神雕侠侣》的剧情也和《射雕英雄传》大相径庭,只因《神雕侠侣》全书围绕着一个“问世间情为何物”的主题,主要讲述的是杨过、小龙女历经诸多生死磨难,最终冲破礼教大防、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身为男女主角的杨过、小龙女的故事固然精彩,但围绕在杨过身边的那些女配角同样深入人心,好比程英、陆无双、公孙绿萼、郭芙、郭襄等女性人物,她们明明喜欢杨过,却因为各种原因错过了彼此,有的终身未嫁、有的香消玉殒,着实让人痛心疾首。
而杨过身边还有这么一位女性人物,她身为反派,却和杨过有过一段不解之缘,此人正是李莫愁!
尽管李莫愁在书中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反派角色,却让无数读者记忆犹新。原来李莫愁肌肤胜雪、娇媚动人,加之说话之声又是温柔甜美,实乃神雕时代一位不亚于黄蓉的绝色美人。
只不过李莫愁早年曾和一个叫陆展元的男子谈过一场恋爱,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哪知陆展元转身爱上了另一位女子,还在嘉兴大办酒席,害得李莫愁心如刀割,就此性情大变,沦为一个滥杀无辜的女魔头。
饶是如此,李莫愁仍是洁身自好,魅力非凡的她依旧是一个处女。可见,李莫愁只是遇人不淑才黑化堕落,她本就是一个痴情的女子。这也是读者们为何对李莫愁感慨万千的原因之一。
在《神雕侠侣》的末尾,李莫愁身中情花剧毒,又遭遇了群雄的围剿。万念俱灰的她索性投身于火海之中,在最后一次吟唱那一句“问世间情为何物”后,李莫愁就这样丧身于火海之中。
看过原著的朋友会发现,身为男一号的杨过竟对李莫愁之死表达了哀伤之情。
书中是这么写的,杨过从断肠崖前赶回之时,本想到大厅去抢出公孙绿萼的遗体,但火头从大厅而起,没行到半路,早已望见厅堂四周烈焰冲天,这时火势愈大,想起绿萼和李莫愁一善一恶,同是殉情而死,同是葬身火窟,心下黯然,不禁一声长叹。
此时的杨过历经了诸多生死磨难,绝不是一个轻易多愁善感之人,为何会黯然神伤,还不禁一声长叹?
值得一提的是,李莫愁虽屡屡加害小龙女,但她似乎对杨过颇有好感。早在神雕的开篇,年仅13、4岁的杨过就将李莫愁紧紧抱住,以便让程英、陆无双等人逃跑。
那时的杨过手无缚鸡之力,如何会是李莫愁的对手?然而李莫愁被杨过抱住之后竟浑身酥软,有一种极其美妙之感。
多年之后,杨过又在古墓抱住了李莫愁,这时的杨过长身玉立、英俊潇洒,更是抱得李莫愁快美难言,好似没了骨头一般。
读者们都看得出来,李莫愁喜欢杨过,金庸也这样写道:此时李莫愁见杨过这般诚心对待小龙女,不由得又羡慕,又恼恨,想起陆展元对自己的负心薄幸,双眉扬起,叫道:“师妹,你当真有福气。”
身为常人的我们都看得出来李莫愁喜欢杨过,聪明绝顶的杨过岂会看不出来?那杨过对这位守身如玉、吹气如兰的李莫愁有没有动心?
笔者认为还是有一点的,理由可以参考杨过对待陆无双、公孙绿萼等美女的态度。原来杨过乃杨康之子,也是一位风流人物,面对李莫愁这样的大美女,说杨过没有半点感觉显然说不通。
这样一来,不仅能解释眼见李莫愁离世,杨过为何会黯然神伤,也能解释当年李莫愁被冯默风用烧红的铁锤弄得衣不蔽体,也是杨过脱了自己的衣服给李莫愁披上。
此外,杨过和李莫愁还在机缘巧合之下度过了一段幸福又美妙的快乐时光,陪伴他们的,还有杨过和李莫愁的女儿。
那时小郭襄刚在襄阳城呱呱落地,郭靖、黄蓉就遭遇了金轮法王的偷袭。阴差阳错之下,小郭襄被杨过抱走。
杨过后来遇到了李莫愁,李莫愁误以为小郭襄是杨过和小龙女所生,可杨过矢口否认。李莫愁平日里杀人无数,但一见到可爱的女婴就情不自禁地心生怜爱。她和杨过一路寻找奶源,为的就是喂饱郭襄。
在路过一家农户之时,李莫愁发现了一个正在奶孩子的少妇,书中是这么写的,那少妇的儿子给摔在炕上,手足乱舞,大声哭喊。那少妇爱惜儿子,忙伸手抱起。杨过见那少妇袒著胸膛,立即转身向外,却听得李莫愁喝道:“我叫你给我的孩子……你没听见么?谁教你抱自己儿子了?”
你看,李莫愁的这一句“给我的孩子”竟然脱口而出。可见在李莫愁的潜意识里,小郭襄就是她的女儿。那这个女儿又是李莫愁和谁所生?自然就是李莫愁身旁的杨过了,毕竟李莫愁一直误会郭襄是杨过的女儿。
反观杨过这里,他对于李莫愁的那一句“我的孩子”没有出言阻止,也是默认了和李莫愁的夫妻关系。二人随后又抱着郭襄寻找母豹,最终成功解决了郭襄的奶源问题。
也是这一个多月的时间,让杨过对李莫愁有了重新的认识,正如金庸所写的那样,当李莫愁离世之时,就连黄蓉也带着郭襄朝火海拜了几拜——黄蓉怀中抱着郭襄,想及李莫愁无恶不作,但生平也有一善,于郭襄有月余养育之恩,于是拿着郭襄的两只小手,向火焰中拜了几拜。
这样一来,杨过为何会对李莫愁之死黯然神伤,倒也显得合情合理,毕竟“一日夫妻白日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