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左静
这几天的好莱坞,吵翻了天!
奥斯卡办了97年,估计还是头一次入围名单刚出来,就被全球观众指着鼻子骂:
“瞎了眼”、“不公平”、老白男“厌女”……
为啥?
为了电影《芭比》。
最佳女主和最佳导演的角逐赛,它连入场券都没拿到⬇️
与此同时,片中Ken的扮演者“高司令”(Ryan Gosling)却获得了最佳男配的提名⬇️
(他此前凭《半个尼尔森》、《爱乐之城》分别获得第76、89届奥斯卡最佳男主提名)
他唱的《I'm Just Ken》也入围了“最佳原创歌曲”⬇️
自动播放一部女性团队创作的女性议题电影,最后只有男人能拿奖?
网友辣评⬇️
不过其实除了高司令,影片中前台的饰演者费雷拉(America Ferrera)也入选了“最佳女配”⬇️
(《芭比》中葛洛莉亚一角的扮演者,主演过《丑女贝蒂》,07年好莱坞编剧为了呼吁提高薪资,罢工停摆100天,她是众多声援明星之一)
碧梨创作的《what was I made for》也提名了“最佳原创歌曲”。
此外,《芭比》拿的8项提名还包括“最佳影片”、“最佳改编剧本”和“最佳艺术指导”⬇️
但以上这些,依旧无法让人接受格雷塔(Greta Celeste Gerwig)未提名导演、罗比(Margot Elise Robbie)未提名女主的结果。
费雷拉说:“葛韦格做了导演几乎能做的一切,她没有提名让人失望。”
高司令也在社交媒体上表示:“没有芭比就没有肯”⬇️
重要奖项不提名,核心人物被冷落,都足以说明一个问题:
《芭比》的票房表现或艺术表达,在候选电影中绝对算耀眼的存在之一。可在奥斯卡现行标准下,它的价值依旧无法得到对应的肯定与嘉奖。
格雷塔和罗比或许没有好到必须得奖,但足以好到拿一个提名吧?
美国资深电影人斯蒂芬·金发声抱不平⬇️
(代表作品有《闪灵》、《肖申克的救赎》、《绿里奇迹》、《末日逼近》等)
希拉里·克林顿也在社交平台表示不满:
“致格蕾塔与玛格特。虽然赢得票房却没能带奖牌回家会令人觉得讨厌,可你们成百上千万的粉丝们都爱着你们。你们两人要比Kenough优秀得多。”⬇️
很多人之所以对罗比掉提感到诧异,是因为她之前拿遍了四大风向标(演员工会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评论家选择奖)的提名。
都以为她入选奥斯卡最佳女主也是稳操胜券,结果爆冷出局。
在演员工会奖公布的最佳女主提名名单中,罗比位列其中⬇️
(这个奖的评委大多同时握着奥斯卡的选票,所以评选过程基本相当于一次奥斯卡的预演)
可是奥斯卡公布的提名名单,其他四位照常入选,她却被桑德拉·惠勒取代⬇️
有人说,今年奥斯卡最佳女主竞争激烈,罗比的演技只是够用,还不够打⬇️
简单看看这几位的表现。
安妮特·贝宁《奈德》:64岁的女人在朋友帮助下重拾青春梦想,横渡110公里海域⬇️
莉莉·格莱斯顿《花月杀手》:印第安女子莫莉家族富有,可是当财富吸引来的却是暴力和贪婪⬇️
石头姐艾玛·斯通《可怜的东西》女人为了逃避丈夫虐待不幸溺水,当医生取出腹中胎儿植入头骨,重生之后她会面临什么?⬇️
凯瑞·穆里根《音乐大师》女人爱上了出色的指挥家,两人相爱并生育孩子,而她爱的人其实是男同性恋⬇️
桑德拉·惠勒《堕落的审判》女作家的丈夫在大雪里坠楼,当她被指控时,两个人的生活细节才第一次被重新审视⬇️
说实话,表演这种事各花入各眼,桑德拉·惠勒和罗比的演技差别很难具象化比较。
硬要说谁比谁强太多,好像也没法佐证。
“芭比”这个角色虽然被诟病很简单,但不是发挥空间小就等于没有难度。
罗比之前也两度入围过奥斯卡,但她说演“芭比”不比以前简单⬇️
不过话又说回来,奥斯卡也不见得像外界说的那样,是在针对罗比。
事实上,四项提名全拿却落选奥斯卡,这事之前也发生过。
在她之前,蒂尔达·斯文顿、玛丽昂·歌迪亚、艾玛·汤普森、艾米·亚当斯、Lady Gaga、维奥拉·戴维斯都有过相同遭遇⬇️
2012年,蒂尔达·斯文顿凭《我们需要谈谈凯文》获得演员工会奖最佳女主提名。
媒体盛赞她拥有“变色龙一般的演技”⬇️
可奥斯卡公布入选名单时,她却被《龙纹身的女孩》女主鲁尼·玛拉挤了下去⬇️
一个是四次被演员工会奖提名的前辈,一个是从未被提名、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为啥会被取代?
坊间有说法是,《我们需要谈谈凯文》的导演是英国人琳恩·拉姆塞,而《龙纹身的女孩》导演是美国人大卫·芬奇。
大卫·芬奇几乎每部电影都可以把新人送进提名名单,因为奥斯卡是美国人的主场⬇️
英剧《9号秘事》第四季第五集《最佳女演员》曾经讽刺过这种现象⬇️
最佳演员的评选,评委们考量的不是演技而是人际关系⬇️
那些学院评委们,绝大多数甚至连看都没看过提名的影片⬇️
《9号秘事》的讽刺有几分可信,不得而知,但至少,它们不全是空穴来风。
还记得去年杨紫琼拿奥斯卡最佳女主吗?
当时跟她一同竞争的,有个叫安德丽娅·赖斯伯勒的女演员⬇️
她出现在名单上,瞬间引发众怒,为啥?
她主演的《致莱斯利》在美国甚至都没有广泛公映,几场点映的票房仅2.7万美元,冷门到很多人听都没听过。
媒体爆料,原来是她利用人脉和公关手段向有投票资格的人进行示好、游说,让大咖帮她在社媒上做宣传、拉选票。
这姐也真是个公关奇才,跟她一同竞争的凯特·布兰切特都曾帮忙说过好话⬇️
杨紫琼在她饱受争议时也出面声援⬇️
奥斯卡允许电影团队进行公关,但是禁止个人通过任何方式直接向学院会员拉票。
这之后,官方启动了对提名者公平性的调查,不过结果却是保留了她的提名资格⬇️
奥斯卡采用会员制,招揽电影行业各领域的杰出代表。
为了防止出现“外行看热闹”的现象,奖项提名只能由对应的17个行会成员提出。
(分别是演员、导演、编剧、剪辑、音乐、制片、艺术总监、摄像、化妆、纪录片、执行官、公共关系、短片与专题动画、音效、视觉效果)
可是这样,真就能保证奥斯卡评奖的公平性了吗?显然不是。
毕竟,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讲人情世故就意味着有潜规则操作的空间⬇️
早期的竞争来的简单粗暴。
1930年第二届奥斯卡,玛丽·璧克馥凭借《贵妇人》获得奥最佳女主角。
结果被人爆料,她在颁奖之前把当时负责投票的五位评委请到家中吃饭喝茶⬇️
选票多少不仅仅取决于人际关系的好坏,肤色人种的差异、性别歧视、利益输送……都可能影响评委的决定。
奥斯卡作为好莱坞工业的产物,评奖过程带着“美国色彩”也不稀奇。
曾靠《霍德华庄园》、《理智与情感》拿到两座奥斯卡小金人的艾玛·汤普森对这点深有体会。
她被称为“好莱坞的英国皇室成员”,厌恶好莱坞爱用英国演员却在评奖时暗暗打压那一套,还看不惯所有性别歧视现象⬇️
在电影《祝你好运,里奥·格兰德》里,60多岁的她和20岁的男演员上演激情戏份。
面对媒体采访,她直言不讳,自己接这个戏就是因为看不惯好莱坞拍"老少配"的戏总搞男女双标⬇️
在一次采访中,她甚至大胆开麦,吐槽奥斯卡被一群“白人老头”把持着⬇️
她说的倒也没错。
2012年《洛杉矶时报》数据显示,奥斯卡会员里94%是白人,77%是男性,54%超过60岁。
这样的数据一出来,奥斯卡不欢迎女导演、有色人种,好像也没那么难以理解了。
1927年奥斯卡设立之后,过了50年才迎来了第一位女性“最佳导演”毕格罗,目前为止,该奖项被提名过的女性只有8位⬇️
1973年第45届奥斯卡金像奖,马龙·白兰度靠《教父》赢得最佳男主角,他派了一个印第安小女孩上台帮忙领奖。
印第安裔女子萨切恩·利特尔费瑟上台后却拒绝领奖,最后还发表了抗议演说⬇️
(马龙·白兰度后来回应,除非好莱坞电影界不再热衷于把印第安人塑造成了野蛮残暴的角色,他才会对奥斯卡表示尊重)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质疑,奥斯卡的评奖是否公平、公正。
2015年爆发了“Oscar sowhite”抗议活动,人们呼吁奥斯卡评委席应该向更多电影工作者敞开⬇️
为了增加公信力,奥斯卡自2016年起大规模向全球招募成员,数量从6000多涨到现在的一万多。
把原来的会员终身制改成了任期制,只有在电影界保持活跃,才能续任。
同时向女性和有色人种以及其他国家的电影工作者开放席位,吴京、黄觉、吴君如等中国艺人也陆续加入其中⬇️
2022年,奥斯卡还向萨切恩送去了迟到50年的道歉⬇️
今年入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十部电影,女性导演破天荒的占了3个席位⬇️
最佳女主提名名单,5位女演员诠释的角色都有关于女性议题的表达。
莉莉·格莱斯顿(黑脚族与内兹珀斯人)成为第一位被提名的美国原住民⬇️
但是在提名之后,她不顾是否会影响后续评奖正面硬刚,发文呛声“为什么这么久”?
比起感激,更多的是对奥斯卡长久以来歧视原住民的愤怒⬇️
她的愤怒,橘完全理解。
因为这一切虽然看起来都在变好,实则远远不够,还不值得女性感到乐观。
如今为《芭比》的冷遇群情激奋的画面,其实在40年前就上演过。
1984年,史翠珊自编自导自演《燕特尔》,讲述了一个男扮女装去上学的犹太女孩的故事。
电影很成功,但史翠珊却没有被提名,一群影迷聚集在奥斯卡会场外集体抗议⬇️
有人说,罗比虽然没有最佳女主的提名,但还有机会靠“最佳影片”拿奖。
毕竟这个奖是发给电影的制片人,而她正是《芭比》的牵头者⬇️
真的吗?想多了。
虽然最终获奖结果还没出来,但业内大多人基本都抱同一个态度:
《芭比》拿“最佳影片”这事几乎不可能。
要拿这个奖,最佳导演、最佳原创/改编剧本、最佳剪辑、最佳摄影这几个奖项的提名至少不能掉。
而《芭比》现在只入选了“改编剧本”的提名,其他几个指标,一个都没完成⬇️
也有人说了,那《芭比》有没有可能成为“黑马”呢?
毕竟它是全球票房冠军,上映46天全球票房达13.6亿美元,北美累计票房达6亿⬇️
殊不知,奥斯卡有自己的一套逻辑,为了标榜“艺术性”,对商业片甚至有点“排挤”。
“被市场肯定过的电影,不再给予奖项的二重肯定”,几乎成了默认规则。
94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007系列的谢幕之作《007:无暇死亡》和《古驰之家》这种商业影片都被排除在外。
Comscore数据显示,十部最佳影片在美国的总票房加起来还不到2亿美元⬇️
看起来还挺有原则,其实也不过是套路罢了。
一边把商业片拒之门外,一边又热衷资本商业权钱交易那一套。
美国的《商业内幕》曾公开表示过,一部合格的电影想要冲奥,其实并不难,前提是你要懂得规则:
其一、和奥斯卡主办方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评委们建立好关系。
其二、花重金聘请好莱坞专业的公关团队,给影片宣传造势。
所谓的建立关系,除了人情往来、利益输送,也包括情色交易。
好莱坞最大的性侵丑闻主角韦恩斯坦被抓后,人们才发现,他实施兽行长达30年。
2017年,安吉丽娜·朱莉、格温妮丝·帕特洛、艾什莉·贾德等87位女星,都表示曾遭受过他的性骚扰⬇️
这么长的作恶时间,这么多的受害者,难道圈内人真的毫不知情吗?
2004年,《纽约时报》准备爆料相关丑闻,最后却被施加压力不得不将稿件撤下。
作为好莱坞最有权势的制作人之一,他被外界称为“奥斯卡的金牌推手”。
说到底,在名利场混,唯有钱权是真理⬇️
走不了“私交”这条路的,就只好乖乖掏腰包搞公关。
花钱冲奥早就不是什么秘密,电影《寄生虫》的美国发行方NEON公司在颁奖季砸下重金⬇️
还专门找了公关公司进行宣推。
奉俊昊的配合度也很高,自己英文不好,就带着翻译去《吉米·法伦秀》等美国深夜秀节目刷脸⬇️
《芭比》这次被奥斯卡冷落,就有不少人认为,可能跟她不做公关有关⬇️
而罗比和葛韦格呢?这俩都不是妥协的人。
当初写《芭比》剧本时,华纳和美泰的高层就多次对其中讽刺男权社会的情节和台词提出质疑。
但罗比的做法是——可以解释到对方接受为止,但坚决不删改。
要是剧本有三处会刺痛他们,他们会要求拿掉这三处,如果到处都是痛点,他们反而无从改起了⬇️
在对外宣传时,美泰公司并不希望《芭比》这部电影贴上女性主义的标签。
但罗比和葛韦格态度鲜明,这就是一部完完全全的女性主义电影⬇️
这种“不迎合”的公关态度,显然在名利场里没那么讨喜。
老牌导演奥利佛·斯通曾公开批评《芭比》,说高司令演Ken完全是在浪费时间,这个电影只会让“好莱坞电影幼稚化”。
(他执导的电影《野战排》、《生于七月四日》分别获得第59、62届奥斯卡最佳导演奖)
结果在发言引起争议以后,他又出来回应解释,说自己吐槽那会其实还没看片子,看完以后觉得还不错⬇️
他的态度或许也是奥斯卡评委中一部分人的态度:
夸也好,骂也好,说穿了都只是看怎样发声符合自己的利益罢了,至于《芭比》电影到底该被怎样评价,谁在乎呢?
就像《芭比》里美泰公司老总的那句:“Call me mother”。
在资本+父权的世界里,女性的顺从和反叛没有区别,都可以被当成商品兜售⬇️
《Women VS Hollywood》一书曾对好莱坞的行业生态进行剖析:
从职位、到机会、再到薪酬,女性在不平等的结构中根本没有话语权⬇️
只要电影世界依旧由男性掌握制定规则的权利,优秀女性电影人就难以获得一席之地。
一如劳拉·穆尔维所言:
“我们无法在男权的天空下另辟苍穹。”
尽管《芭比》算是近些年最出彩的女性电影,可它的成功还是难以撬动固化已久的奥斯卡评奖体系。
可即使无法跳出固定范式的桎梏,依旧不妨碍它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因为现实种种艰难境遇恰好成了电影的彩蛋,它早已突破“第四面墙”,成了一部永远不会结束的“4D”电影。
最后一句
女导演逐渐崛起是不是意味着电影行业对女性更友好了?
戴锦华老师认为可能只是电影行业在衰落的表现而已。
“电影这艘大船要沉了,所以男性纷纷弃船而逃,
而女性就像在面对任何灾难时刻一样挺身而出去接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