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商网海口10月19日电 (记者 王晓斌)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周活动正在海口举办。其间,多位律师就新阶段中资企业出海面临的挑战进行深入讨论,普遍认为文化差异是当前突出的问题。加强不同国家和地区律师的合作,是有效应对文化差异的关键措施之一。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资企业开始寻求海外市场机遇。与早期以简单贸易和投资为主不同,当前中企出海更多涉及深层次的市场开发和长期经营,这使得文化因素的影响愈发重要。
北京市道可特律师事务所国际业务部主任张婷长期从事涉外法律服务,她认为,从过去的“产品出海”到现在的“品牌出海”和“建立全球产业链”,中企在海外经营中难免遇到文化差异带来的挑战。由于文化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可能导致实际收益与预期目标相背离,甚至导致经营活动失败。
“这意味着为出海企业提供服务的法律团队,不仅要帮助企业遵守中国国内监管要求,确保企业经营符合目标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法规,还要帮助企业适应当地的文化环境。”在张婷看来,中企在海外面临的文化差异不仅涉及宗教文化,还包括工作习惯、生活方式、思维模式等多个方面。
马来西亚金圻律师事务所创始人、合伙人陈行昌对此深有体会。他举例说:"在中国,开具发票是再普通不过的商业行为。但在马来西亚,收据就相当于发票。如果中国企业不了解这一差异,很可能在日常经营中产生困扰。"
陈行昌认为,文化差异无法像法律规则那样通过查阅条文或案例来解决,它更为隐性、复杂,且难以通过标准化的方式应对。他建议,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律师应秉持包容姿态相互合作,努力成为"文化沟通的桥梁"。
泰和泰(海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田吉安也从实践出发,谈到了中国律师在中企出海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他认为中国律师应发挥管理人和协调者的角色,“我们更多的是与当地机构、律师事务所以及企业界建立高效协同关系,确保中企在海外能融入当地社会和商业环境。这种融合不仅是法律层面的,也是文化和商业习惯的深度融合。”(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