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墨师遇到建筑师 能"整"出啥"新活"?
创始人
2024-10-12 08:29:15
0

  掌墨师携手建筑设计师——

  让木构技艺扮靓美丽家园(传承之光)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的一处空地上,一座工棚拔地而起,脚下的泥土被木屑盖得严严实实。掌墨师吴良玉戴上老花镜,拿起墨斗盒,夹着测量尺,围着刨光的木板测量、画线。短短20分钟,板材布满长短不一、形状各异的线条。木匠们接过板材,循着墨线凿眼、切割。

  在贵州侗寨,每逢孩子出生,孩子的父母会在山上种一片树,等到孩子长大成家,树木也已成材,可作新房的栋梁。可以说,这片土地上的木构建筑,都是从地里“长”出来的。这些建筑完全靠榫卯连接,负责建造的师傅被尊称为“掌墨师”,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他们在木头上画线,是修屋造房的“总工程师”。

  近年来,不少建筑设计师注意到黔东南州乡村传统木构建筑的魅力。他们走进乡村,与掌墨师一起,为村里建造出一栋栋既传统又时尚,既完美融入当地环境又适应现代生活的民居建筑,为村民们带来艺术之美。

  “把传统技艺同现代理念相结合,开拓木构建筑的生存空间”

  掌墨师建造房屋不用图纸,仅凭一个墨斗盒、一把测量尺、一把细竹刀,打点画线之间,将梁、柱、椽、枋、板等结构部件精准标示,没有丝毫偏差。待组装完成,接口严丝合缝,房屋线条流畅,长年不斜不朽。2006年,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良玉从小痴迷木构建筑,到处拜师学艺,后天的努力加上极高的天赋,26岁就当上了掌墨师。“不用画图纸,整体构思藏在脑海中,自有一套算法和口诀。”只需勘测地基数据,结合雇主的大概需求,吴良玉就能快速在脑海中形成房屋结构,估算所需木材,再将各部件尺寸、榫卯位置等用墨线标示。待木匠完成加工,吴良玉拿起细长的竹签,也叫墨签,逐一注明部件名称、尺寸、榫眼大小和深浅等数据。每一根墨签对应一个部件,实现精准组装。一座普通木房,需要上百根墨签。不用一钉一铆,即可组装成房。与墨线为伴,吴良玉画过44年光阴。房屋、鼓楼、风雨桥……由他经手的木构建筑,遍布十里八乡。

  2013年到2016年,建筑师陈国栋到黔东南州调研传统村落,被当地的木构建筑深深吸引。黑色的瓦屋,暗沉的木墙,青山绿水掩映中古色古香的吊脚楼,从山脚到山腰,层层叠叠,错落有致,将古村落装扮得宛若水墨画卷,述说着厚重绵延的文化底蕴。沟壑纵横,山峦绵延,相对闭塞的地理环境,让这里保存有大量少数民族传统村落。黔东南州现有中国传统村落415个,数量位居全国地州(市)级第一。在这里,非遗文化的多元性、木构建筑的完整性、农耕生活的原生性,深深打动着陈国栋。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审美需求的改变,村落里的传统木构建筑正逐渐被砖混结构取代,掌墨师的生存空间被逐渐压缩,技艺传承面临危机。如何让木构建筑适应现代生活,成为新时代美丽乡村的一道风景?2017年,陈国栋将自己创办的建筑事务所搬到黎平县茅贡镇,开展建筑研究。2019年,他开启“为老百姓造房子计划”,每年抽出时间,帮老百姓免费设计一两栋木房,联合当地的掌墨师共同建造。

  青色的瓦屋,红色的木墙,温暖的灯光,走进榕江县栽麻镇归柳村,树林山水间,一栋古色古香的民房格外显眼。红砖混凝土的底座上,站着一个杉木做的“盒子”,既有别于村里的传统木房,又能和谐融入其中。这是乡村教师杨慧的新房,由陈国栋团队设计,联合吴良玉等黔东南州掌墨师群体共同修建。

  “新房不仅要抵御山风和浓雾,还要住得舒服,突出当地侗族文化。”接受委托时,陈国栋面对的是一块有孔洞的梯形空地。那孔洞明显是为盖砖房打的桩。杨慧本想直接盖砖房,但又舍不得代代居住的木房子。传统木屋更适应当地环境,生态环保,成本更低,但在隔音、防火、采光、通风等方面确实性能不够好。为了不浪费已经打好的孔桩,并充分利用周边的木材,解决采光、通风、保暖等一系列问题,思来想去,陈国栋设计出砖混与木构组合的三层建筑。其中,第一层起居空间由红砖和混凝土建成,二、三层则是木质。

  “这是传统与现代的融合,设计细节上存在不少难题,需要跟掌墨师反复沟通,把传统技艺同现代理念相结合,开拓木构建筑的生存空间。”陈国栋说。不规则的屋顶该怎么架梁,如何把握屋檐的弧度、方便瓦片覆盖,这些问题的解决都凝结着掌墨师的创新智慧,是他们让传统木构更加符合现代审美。

  盼到新房落成,杨慧喜出望外。考虑到节约成本,建造时,所有屋架都完整裸露出来,完全体现木质结构本身的美感。房屋功能也经过精心的分区设计,下层为居住空间,中间和上层是活动空间。“建房时,我就跟建筑师和掌墨师沟通过,希望将家里多出来的空间做成可以交流的公共区域。”班上的学生不少是留守儿童,杨慧经常邀请他们到家里看书、玩耍,给予他们更多陪伴。

  唱侗歌、荡秋千、做刺绣……今年暑假,杨慧接待了五六拨亲子研学家庭。在不少客人眼里,她的新房宛如一件艺术品,住起来比城市的房子还舒适。

  “建筑的背后是审美,更是文化”,在800多年历史的黄岗村,能够感受到建设美丽乡村的匠心

  沿着蜿蜒的山路曲折前行,直至大山深处,两侧景色变换之间,视线忽然开阔,一大片木构建筑出现在前方山谷,有着800多年历史的黄岗村到了。黄岗村位于黎平县双江镇,是典型的侗族村寨,始建于宋代,2012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顺着宽敞的主街漫步,高耸的鼓楼、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延续传统审美的木构民宿,让游客王朝明有些挪不开眼。“建筑的背后是审美,更是文化,在黄岗村,能够感受到建设美丽乡村的匠心。”王朝明说。

  既要让传统的侗寨景观保存完整,又要在此基础上做出创新改变,建筑师和掌墨师费了不少心思。“当地村民延续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耕生活方式,保留着许多用来储存粮食的禾仓。经过重新设计改造,不少禾仓变成了条件舒适、功能齐全的民宿。”青年掌墨师姜继俊表示。这些别具特色的禾仓民宿,已经成为当地发展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

  37岁的姜继俊曾在浙江五金厂务工,为照顾家庭,2013年返乡,跟随父亲学习掌墨师的手艺。从2017年到现在,他与陈国栋团队合作了六七个项目,有餐厅、民宿,也有住宅、体验馆。“这些建筑的整体布局更舒适,空间结构更富美感,根本原因在于设计理念的更新。”姜继俊认为,这种新式木构建筑十分契合人们的使用需要、审美需求以及地方传统风貌保护,“只要设计得当,木构建筑能在乡村全面振兴中大放异彩。”

  “我们在茅贡镇调研过,全镇有15个村,大约共有80名掌墨师,每人带一些徒弟,木构从业人员可能达到1500到2000人,潜力巨大。”为了让掌墨师群体被更多人看到,让木构建筑之美传播得更远,陈国栋还带着掌墨师和他们的作品,走进了广州、重庆等地的多个美术馆。前段时间,在上海的一个展览活动上,掌墨师现场组装木质鼓楼,引来无数观众的围观和惊叹。

  陈国栋和他的团队发起了一个“掌墨师”计划,集结各地掌墨师,成立集生产、体验、研发于一体的木构研发基地,推动木构建筑适应社会发展。风雨亭、酒工坊、小剧场、生态厕所……不知不觉间,一个个既能适应现代需求又能融入周边环境的木构建筑,在贵州的乡村陆续出现,装扮着美丽家园。

  苏 滨

  《 人民日报 》( 2024年10月12日 06 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记者从国家文物局获悉,当地时间2025年7月11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
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天...   和商网天津7月11日电 (记者 王君妍 周亚强)2025上合组织数字经济论坛11日在天津开幕。本...
今年上半年广东绿电交易量同比增...   中新社广州7月11日电 (王华 沈甸)中国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11日消息,2025年1月至6月,...
【民生调查局】“中欣卡”突然停...   和商网北京7月11日电(记者 吴涛) 覆盖北京2000多家门店、拥有超150万持卡用户的预付卡“...
天津电网最大负荷创历史新高 达...   和商网天津7月11日电 (记者 周亚强)记者从国网天津电力公司了解到,受持续高温天气影响,天津电...
澳大利亚总理:期待与中国加强新...   中新社悉尼7月11日电 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11日在悉尼表示,期待与中国加强新兴产业领域的贸易...
新疆阿拉尔市:天山牧场迎来最美... 盛夏七月,新疆阿拉尔市四团天山牧场迎来一年中最美丽的时节。这里绿草如茵,山峦叠翠,牛羊成群,构成一幅...
黑龙江省今年暑期首趟“银发游”...   和商网哈尔滨7月11日电 (赵鹏飞)7月11日20时08分,在哈尔滨火车站,366名游客踏上开往...
中美青少年以乐会友 体验中华传...   和商网福州7月11日电 (郑江洛)11日,在2025年“鼓岭缘”中美青少年合唱周系列活动中,来自...
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巡视员...   和商网7月11日电 据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云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原巡视员李洪林(已退休)涉嫌严重...
东西问丨伊琳娜·博科娃:文化交...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文化交流为全球对话创造信任空间  ——专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
广西百色迎芒果丰收 中外客商订...   中新社广西百色7月11日电 (黄令妍)盛夏时节,芒果进入丰收季。广西百色市官方11日介绍,202...
两岸师生共传闽南方言 赓续闽台...   和商网福州7月11日电 题:两岸师生共传闽南方言 赓续闽台文脉乡音  作者 叶秋云  “12岁从...
“2025丝绸之路周”在杭州开...   中新社杭州7月11日电 (林波)7月11日,“2025丝绸之路周”在浙江杭州开幕。本届“丝绸之路...
东西问丨美国人杰克:“洋道长”...   中新社北京7月11日电 题:“洋道长”眼中的文化相通之道  ——专访美国武术运动员、武当三丰派第...
企业家献策助广东人工智能与机器...   中新社广州7月11日电 (记者 程景伟)11日在广州举行的广东省加快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专题会...
两岸同胞纪念刘铭传首任台湾巡抚...   中新社合肥7月11日电 (记者 张俊)“我们纪念刘铭传不仅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未来的契机。”台湾青...
2025年贵州国际拳击邀请赛开... 7月11日晚,女子60公斤级比赛现场。 记者 瞿宏伦 摄7月11日晚,女子60公斤级比赛现场。 记者...
台北城市书展、童书展联袂登场 ...   中新社台北7月11日电 (记者 张晓曦)2025台北城市书展、台北国际童书展11日开幕,近50家...
“夏”主题灯光秀点亮杭州   和商网杭州7月11日电(鲍梦妮 沈文琴)7月11日,杭州钱江新城“夏”主题灯光秀正式亮相。灯光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