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里当“篾匠” 90后女孩带动村民富起来
创始人
2024-10-11 09:41:18
0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90后姑娘刘霞冰返乡传承非遗技艺——

  钻研竹编老手艺 拓展增收新路子(我的家乡我建设)

  本报记者 张云河

  核心阅读

  广西钦州市灵山县平南镇硖木村的90后女孩刘霞冰,曾在外地工作多年,8年前返乡传承竹编技艺。开网店、做直播、改技术、增创意……在她的带动下,灵山竹编从单打独斗走向产业集聚,越来越多农户重拾竹编手艺,实现就业增收。

  “家乡老手艺不能丢。”返乡传承竹编技艺,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平南镇硖木村90后女孩刘霞冰很坚定。

  8年前,刘霞冰从大城市回到硖木村当“篾匠”,开网店、做直播,带领村民一起实现致富梦。创新技艺、与时俱进适应市场……昔日略显沉寂的竹编技艺,在她的带动下,重焕光彩。

  返乡创业 传承技艺

  硖木金成泽竹编工艺厂里,3万件竹编制品样式繁多。薄篾交织,经纬穿行,刘霞冰十指翻飞,她的父亲刘家盛在旁指点。

  “双手作笔,篾丝当墨,压一挑一,不留空隙。”刘家盛看似严厉,语气中却带着欣慰。竹编这门手艺,陪伴了老刘一辈子。11岁起,他师从祖父,至今已48年。

  30年前,平南镇数千人以竹编为生。老刘办竹编厂,做过外贸,按件给从事编织的村民付钱。刘霞冰自小喜爱竹编,“上色、刷洗、换钱,赶集买槐花粉吃”。

  后来,市场行情变化、成本增加,竹编产业受到影响。2016年,平南仅有30人做竹编。“没前途咯。”老刘打算改行。

  听闻此信,在外地工作的刘霞冰毅然回乡,“家乡的竹编技艺不能丢!”刘霞冰曾在广州、珠海等地打工,决定返乡前是一家服装店店长,即将升职。

  家人一开始对刘霞冰的决定很不理解。没想到她通过开网店很快为老手艺找到新出路。“突突突”,打印机欢快地吐着快递单,刘霞冰忙得不亦乐乎。各地订单纷至沓来,上海、山东、浙江……

  “女儿让我开了眼界!”称赞的同时,老刘也不禁疑惑,“我已经落伍了吗?”

  刘霞冰说:“营销方式只是手段,最重要的还是竹编品质,得靠您那手绝活。”

  2019年,老刘被评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灵山竹编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一手绝活,令人称道——一厘米的篾片均匀分成15根,细得可穿针眼。

  “我返乡的初心,就是传承竹编技艺。”刘霞冰在微信朋友圈写道,“竹编,一道由岁月编织的非遗文化,一股由时光沉淀的指尖诗意。”

  去年4月,刘霞冰成立广西刘家人竹制品有限公司,当年营业额超100万元。在某电商平台,刘霞冰的网店“刘家人竹编”积累了一大批固定客户。

  带动乡邻 就业增收

  工艺厂里,七八名妇女有说有笑,巧手不停。54岁的梁海芬挑着竹编猫窝上的毛刺说:“我就住附近,在这里务工,方便照顾家庭。”

  竹子变竹编,拢共分几步?灵山竹编技艺多样:从备料看,有砍竹、刮青、破竹、启篾、分丝、匀丝;从编织流程看,有起底、编筐、收口、防霉防腐、处理配件……

  订单增多,产量跟不上,刘霞冰四处游说老篾匠帮忙。有人说:“要求高,手生了,做不了。”

  市场欢迎什么样的产品?刘霞冰不断摸索。

  在当地,乡邻们多少都有点竹编手艺,可要做出符合要求的产品并不容易。他们做的是撮箕、箩筐、竹席、背篓等常用物,竹片粗,编织简单。而市场需要的竹编产品应贴近现代生活、有新意。为此,父女俩每天早出晚归,走村入户指导技艺。

  网店见效后,她开始尝试直播,卖果篮没啥人气,视频流量也少。一次,有网友评论“再大点,做成猫窝,肯定好卖”,让刘霞冰眼前一亮。

  老刘连夜设计,做出猫窝样品。第二天直播,因为竹编猫窝透气凉爽又适合猫咪磨爪子,受到不少消费者欢迎,不到两个小时,订单量就突破200个。

  接着,网友又留言:有毛刺。刘霞冰就教村民们如何处理。

  “脑洞”大开,销路拓宽——狗窝、鸟窝、龙猫窝、兔子窝,猫包、猫咪隧道、猫咪拉杆箱,刘霞冰跟着市场需求转型,卖起宠物用品。

  依托“工坊+农户”模式,乡亲们可以领订单回家,也可以在工艺厂做工。不仅村里的手艺人有活干,还辐射带动平南、烟墩两镇2000多户农户就业增收。“每个月工资有两三千元,销售旺季还会更高。”梁海芬说。

  越来越多的人参与灵山竹编产业,刘霞冰很高兴:“竹编织就梦想,人气旺了,活力就有了。”

  调研市场 推广非遗

  夏天时,刘霞冰店里的竹抱枕卖得最好。电商平台上,客户评价“很好看,能闻到竹子的清香”“纳凉用很舒服”“比较硬实,毛刺很少”。

  灵山竹编闯出名气,刘霞冰打算继续改进创意和技术,推出更多新产品。“单靠一两种网红爆款,难以实现‘长红’。”

  工艺厂展示柜上,上百个竹编工艺品吸引眼球。竹编胸针、戒指、仿古台灯、老式大蒲扇、月饼盒,五花八门。

  60岁的老师傅劳德聪把玩着竹编保温杯套,颇为自豪:“这是我编织的,防滑不烫手,不错吧!”他能编直径仅6厘米的手提篮,还教会刘霞冰20多种编织样式。

  多年做电商,刘霞冰有所领悟:“传统技艺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是自己会做什么就生产什么,而是消费者需要什么才生产什么。”近8年来,刘霞冰发明的竹编新品类达500多种。

  从卖产品到推广体验,刘霞冰想把竹编手艺发扬光大。今年,她去了许多城市做市场调查,把工坊搬到街头地摊,推广竹编体验活动。结合“非遗进校园”等活动,她还到灵山县第二小学、新华幼儿园、硖木小学分校开展公益性竹编手工实践教学。

  长春大学硕士生何永康毕业后回到家乡烟墩镇,在刘霞冰的启发下投身竹编产业,创办了广西灵山三竹壹品竹业有限责任公司。“我们每次来学习产品创意、制作技艺,刘霞冰都无私分享。”何永康说。

  灵山县推动“一镇一品”发展特色产业,在竹编产业大镇组织培训竹编手艺人开展电商直播带货。从单打独斗到产业集聚,灵山竹编迎来新发展。目前,灵山县平南镇、烟墩镇一带共有竹编企业30多家。

  “我相信灵山竹编不会过时,老手艺也能开新花。”刘霞冰说。(人民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举办展览纪念抗战胜利80周...   中新社上海8月6日电 (许婧 杜奕彤)《起来!起来!起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南沙方案》落地三周年 科创产...   和商网广州8月6日电 (王坚 林海欣)8月6日的广州德诚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实验室里,模拟非洲路况...
台湾自媒体人体验“滇味”民族风...   和商网红河8月6日电(黄兴鸿 李柏涛)6日,第三届“情牵两岸·滇台同行”暨台湾网络新媒体人云南红...
印尼东努省公务人员首届汉语培训...   和商网雅加达8月6日电 (记者 李志全)8月6日,印度尼西亚东努沙登加拉省公务人员首届汉语培训班...
全国230余名青少年武术搏击选...   和商网宁德8月6日电 (吴允杰 游小玲 马启晨)5日至6日,2025年“柘荣高山白茶杯”武林风全...
边境冲突致泰国旅游业严重受损   中新社曼谷8月6日电 (记者 李映民)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长索拉翁6日向媒体透露,泰柬边境冲突导致泰...
广州滑坡现场已救出8人 搜救仍...   和商网广州8月6日电 (记者 王坚)6日8时30分许,由于广州连日暴雨造成山体滑坡,致广州大源街...
沪浙签署长三角船检一体化合作协...   和商网嘉兴8月6日电(鲍梦妮 吴迪元)据浙江省交通运输厅6日消息,由上海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浙江...
中新网评:基层减负要见实效,需...   和商网北京8月6日电(记者 袁秀月)8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巴丹吉林申遗一周年记:近5万平...   和商网阿拉善8月6日电 题:巴丹吉林申遗一周年记:近5万平方公里沙漠里的守护与安心  和商网记者...
(抗战胜利80周年)“且看鹰隼...   和商网济南8月6日电(记者 孙婷婷 祁建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西安铁警全力护航旅客暑运出行 2025年暑运启动以来,西安铁路公安局西安公安处宝鸡南站派出所迎来旅游、探亲、学生等多重客流叠加高峰...
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实现台胞就地...   中新社福建漳平8月6日电 (陈俊毅)随着两岸(平潭)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漳平工作站6日正式设立...
海内外超200支高校队伍角逐合...   和商网深圳8月6日电(索有为 承潇龙)第四届合成生物学创新赛6日在深圳理工大学启幕,该赛事以“造...
刘慈欣: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为科...   和商网北京8月6日电 (记者 吕少威 陈杭)科幻作家刘慈欣6日在北京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中国企业组团亮相印尼数字盛会 ...   中新社雅加达8月6日电 (记者 李志全)2025年印度尼西亚数字化转型博览会(DTI-CX)6日...
周鸿祎:安全智能体为应对 “超...   和商网北京8月6日电 (记者 夏宾)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360集团...
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 山东蓄力打...   和商网济南8月6日电 (记者 沙见龙)“这项体系如同人工智能产业的‘中央厨房’,能根据不同行业的...
四川宝兴:游客避暑偶遇野生大熊...   和商网雅安8月6日电 (刘刚 王思芦)8月5日,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前来避暑的外地游客唐女士一...
机坪最高温近60℃ 上海机场人... 8月6日,助航灯光维修员在虹桥国际机场机坪上检查高杆灯。根据上海机场集团统计,7月份上海浦东、虹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