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内铁路:凝结的是友谊,带来的是希望
创始人
2024-10-10 15:05:36
0

  【机遇东方来】

  光明日报记者 王妤心泓 余致远

  相距500公里,耗时10小时,这样漫长且路况危险的旅程,让曾经穿梭于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及其第二大城市蒙巴萨之间的民众苦不堪言。直到2017年,这种状况终于发生改变——被肯尼亚人誉为“世纪铁路”的蒙内铁路通车,两城之间的旅行时间自此缩短至4个多小时。

  每天早上8点整,伴随着清脆的鸣笛声,蒙内铁路上的第一趟列车分别从蒙巴萨和内罗毕对开,满载旅客的列车缓缓驶出站台。这趟“幸福列车”周而复始地行驶在东非大地上,如今已安全运营7年,人们乘坐列车上班、旅游、走亲访友,越来越多民众的生活因蒙内铁路而改变。正如肯尼亚歌手苏迪演唱的歌曲《蒙内之歌——铁路修到了我家乡》:“朋友请听我讲,铁路的故事长又长。它凝结的是友谊,它带来的是希望。我的家乡,一天天更加美好,我的同胞,一天天更加昂扬……”

  道路通,百业兴。这条“世纪铁路”还让各种货物的运输更加快捷。如今,从欧洲、美洲等地驶来的满载小麦的货轮靠泊在蒙巴萨港,码头传输带将小麦源源不断运送至蒙内铁路上的港支线16道,装上在那里等候的火车。不到10小时,这些小麦便运抵内罗毕,再通过货运送至邻近城市及周边国家。当地一家粮食运输公司负责人高兴地说:“以前需要几百辆货车运完的粮食,现在只需要两三趟列车就能拉走,蒙内铁路为我们节省了大量的运输时间和成本。”

  人享其行、货畅其流,蒙内铁路成为肯尼亚的一条“黄金通道”。截至今年5月,蒙内铁路日均开行6.4列客运列车、15列货运列车,累计发送旅客1286万人次、货物3287万吨,对肯尼亚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2%。7年来,蒙内铁路推动了肯尼亚经济社会发展,改善了肯尼亚人民的生活,促进了整个东非交通的快速发展。

  作为一条采用中国标准、中国技术、中国装备建造的现代化铁路,蒙内铁路的日常作业少不了中国人的身影。印有“连接国家 走向繁荣”标语的蒙内铁路机车旁,中国人和肯尼亚人每天结伴走过。

  来自甘肃兰州的陈玲,是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电子设备检修工区的中方技术工程师。初来肯尼亚时,摆在陈玲面前的是一道道难题:肯尼亚徒弟从未接触过先进的铁路设备,对检修技术也很陌生,师徒间语言不通。

  “我们班组担负着蒙内全线和内马线室内信号设备的故障维修和轮修任务。”为解决这一难题,陈玲同当地工程师们一起编写了一套中英文版的继电器标准化检修作业程序指导书,同时将中国技术标准翻译成英文制定成册,以便于肯尼亚工作人员阅读。“在传授过程中,有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再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教学就变得容易多了。”陈玲欣慰地说。

  中国标准,体现在中国工程师整理的一册册中译英的指导书中;中国技术,在中国“师父”们手把手的教学中得到传承。“教学中最难的是需要手工操作的继电器压力测试。感受继电器的压力全凭经验,是技术传承中最难言传的部分。”陈玲感慨道,“要想让徒弟们学会,就得手把手地教他们怎么操作。只有毫无保留地把技术传给徒弟,让他们拥有‘带不走’的本事,我才能放心。”

  中肯人民间的情谊,在铁路运营园区的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具象化。中国“师父”蒋立平是非洲之星铁路运营公司机辆部的火车驾驶员。2018年,他来到肯尼亚,负责驾驶员日常技术业务培训等工作。他回忆说,初到园区时,肯尼亚人对中国人还很疏远,但这样的陌生感并未持续很久。他坚持“授人以渔”的观念,每次下班都会督促肯尼亚操纵司机诺曼回去看书,三个月后,顺利通过操纵考试的诺曼送了一只自家养的鸡给他。“他自己买个饼都不舍得,却送了价值1500先令(约合105元人民币)的鸡给我。”蒋立平感动地说,中肯人民间的质朴友谊可见一斑。“用五年乃至十年时间把肯尼亚人培养起来,助力当地的生产和发展。等他们在技术等层面能够自主操作,才意味着我们取得了成功”。

  为了更好地助力当地青年人成长,在蒙内铁路开通前,北京交通大学与承建蒙内铁路的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启动了联合培养肯尼亚本科生项目,为肯尼亚和东非区域铁路运输行业输送管理人才。肯尼亚青年卡里乌七年前报考该项目,在中国完成了本科学位,随后在肯尼亚铁路局实地工作了两年,如今在北京交通大学攻读土木工程硕士学位。中国系统完善的学术教育让卡里乌拥有了成为铁路专家的梦想,他一直在为此努力。完成研究生学业后,卡里乌计划回到肯尼亚工作。他说:“我将运用所学到的技能,为改善肯尼亚交通基础设施尽一份力。”

  在肯尼亚,像卡里乌这样的青年人还有很多,蒙内铁路让他们的人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7年来,蒙内铁路为肯尼亚创造了超过7.4万个就业岗位,培养出2800余名高素质铁路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有效促进了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蒙内铁路上奔跑的“幸福列车”,给更多中肯年轻人带来追逐梦想的机会,书写了一段又一段中非友谊的美好故事。

  《光明日报》(2024年10月10日 12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本周末为何没有“苏超”比赛?   和商网南京7月12日电 (记者 朱晓颖)本周末没有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比...
宁夏银川举办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   和商网银川7月12日电 (记者 李佩珊)北京时间2025年7月11日22时23分,在法国巴黎召开...
香港TVB艺人写歌迎世运会:跟...   中新社成都7月12日电 题:香港TVB艺人写歌迎世运会:跟着赛事看遍祖国千山万水  中新社记者 ...
香港原创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在...   和商网北京7月12日电(李百加 应妮)由香港西九文化区委约创作,香港话剧团联合主办及制作,香港特...
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启幕 超...   和商网重庆7月12日电 (记者 贾楠)11日晚,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暨第三届重庆国际啤酒文化节...
人民财评:稳就业“组合拳”,有...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以下简...
第一观察 | “多样文明是世界...   “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7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致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贺信中,鲜明指出多样...
(经济观察)中国航海向“新”逐...   中新社海南博鳌7月12日电 (记者 王子谦)“利用人工智能建立精准模型计算油耗,2024年即使船...
(活力中国调研行)“小快递”带...   和商网江西横峰7月12日电 题:“小快递”带来“大电商” 江西横峰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和商...
(活力中国调研行)在中国首个碳... 图为采访现场展示的煤矸石等样品。杨英琦 摄图为中试基地内生产场景。杨英琦 摄图为记者们在中试基地内参...
辛纳、阿尔卡拉斯晋级温网男单决...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当地时间11日,在英国伦敦进行的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半...
海外华裔大学生海南研习行:触摸...   和商网海口7月12日电 (记者 张茜翼)清雅的音乐声中,茶香氤氲,15名海外华裔大学生屏息凝神,...
并蜀对秦帝国形成有何贡献?铜鍪...   和商网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公元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95年后,秦国统一六国建立...
阿尔山“清凉经济”吸引中外游客   中新社内蒙古阿尔山7月12日电 题:阿尔山“清凉经济”吸引中外游客  中新社记者 张玮  进入7...
西藏林芝森林消防支队察隅中队开...   和商网拉萨7月12日电 (费贤浩)近日,西藏林芝森林消防支队察隅中队紧贴实战,以“断网”为硬课题...
粤港澳大湾区儿童社会服务能力提...   和商网广州7月12日电 (记者 程景伟)9日至11日,“湾社同行”粤港澳大湾区儿童社会服务能力提...
面对干旱,夏粮何以稳产丰收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我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身处种粮一线的人们更了解,是什么在护航...
“外卖大战”为何卷土重来,即时...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邵冰燕 吴雨欣 实习生 刘天颖  订单不断从外卖接单机中吐出,一米、两米、...
入轨误差小于4秒 天舟九号的“...   今天(12日)早上8时开始,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开...
俄外长抵达朝鲜进行访问   新华社平壤7月12日电(记者王超 冯亚松)据朝中社12日报道,应朝鲜外务省邀请,俄罗斯外交部长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