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龄“幸福圈”撬动银发“经济圈”
创始人
2025-06-19 16:59:48
0

  花费10多元,就能享受一顿营养美味的社区养老餐;每月花费数百元,智能语音机器人能为老人提供24小时心率、血压等健康监测;花费上千元,家居设施可以进行一系列适老化改造……近日,记者走访了多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发现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愿意为了追求生活品质而买单。相应地,各个社区也加大了惠老助老力度,银龄“幸福圈”正有力撬动银发“经济圈”。

  民政部老龄工作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意味着通过整合社区及周边养老、医疗、生活照料等资源,将碎片化服务整合为系统性供给,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目前,各地已创建2990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

  相关研究表明,随着老年人的消费意愿不断提升,“商品+服务+数据”的社区消费新生态正逐步兴起,助力银发经济破局。

  基础设施升级,养老环境持续改善

  家住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石油大院社区的濮永芳老人,今年已经80多岁了。前段时间,濮奶奶身上配置的体征监测带示警,她签约的家庭医生立即同她取得联系,询问相关情况。“有了这些关爱保护举措,我晚上睡觉更踏实了!”濮奶奶笑着说。

  上述举措,只是石油大院社区推广智慧养老的探索之一。石油大院社区工作人员赵萌告诉记者,当前,社区常住人口达11000人,其中,6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27%,80岁以上的老人占比6.6%。“这一数据凸显了社区在养老服务方面具备巨大潜力。”赵萌说。

  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意味着要打造智慧健康养老新业态。为此,石油大院社区与某科技企业合作,引入其智能语音机器人,为老年人提供全天24小时的火灾报警、跌倒报警、心率监测、远程问诊等多项服务。

  学院路街道工作人员陈琢介绍,石油大院社区还引入了智慧健康养老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老年人提供上门理发、陪医就诊、外出接送等增值服务,“让更多老年人‘用得上’‘用得起’”。

  来到临近的二里庄社区,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优护万家养老照料中心坐落其中。照料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照料中心与二里庄社区卫生服务站同楼运营,形成了“前医后养”的独特模式。同时,照料中心还与人工智能医疗企业开展合作,通过生命体征监测雷达、跌倒检测雷达和后台管理系统,实现实时呼吸、心率监测,睡眠质量分析,以及针对呼吸、心率异常和卫生间跌倒等情况的及时告警,帮助照料中心的医疗团队更加精准地掌握老年人健康状况。

  “今年下半年,我们计划将智能设备部署到二里庄社区与石油大院社区的老年人家中,让更多老年人只需花费很少的费用,就能享受优质的守护。”学院路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秦爱光说。

  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离不开社区养老服务环境的改善。

  家住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牛市口街道九眼桥社区的唐立贞奶奶,今年已经90多岁。前段时间,唐奶奶向社区申请了家庭适老化改造,包括建筑硬件改造、家居家装改造、智能化用具配备等。

  九眼桥社区党委书记董毅告诉记者,通过锦江区民政局发起的“友邦友爱·乐龄计划”项目,社区为唐奶奶在浴室加装了坐便椅、沐浴椅,在过道安装智能感应小夜灯,在卧室配备特定电磁波治疗仪,在客厅配备血氧仪、血压计、血糖仪等,并提供智能手环等诸多设备,大幅提升了她的生活品质。

  不只是改造一个老人的家园,更是要改造全体老年人的家园。董毅介绍,社区工作人员、微网格员每月定期对特殊老年群体家庭用水、用电和用气等设施进行安全检查、隐患排查,并按照热水器400元/台、灶具200元/台、软管20元/根的标准,为特殊老年群体家庭申报燃气具更换补贴。同时,社区还在宏济新路95号老旧小区改造项目、D10新建小区中,增设坡道、栏杆扶手等无障碍设施设备;在老年人主要活动场地及通行道路上设置休息座椅,方便老年人出行。

  “在各项改造工作中,社区针对老年人的实际需求,都会提供相应的补贴,让老年人的每一笔花费都物有所值。”董毅说。

  生活更加便捷,老年人愿为服务“下单”

  清晨8点钟,家住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三墩镇政苑社区的章阿姨,又来到社区民生综合体一层的幸福餐厅,享受起可口的早餐。“我每天都来,但总也吃不腻,因为啊,这里每天都有新花样。”章阿姨笑着说。

  政苑社区党委书记章晓蓓告诉记者,整合利用社区资源,以社区食堂、老年助餐点、上门送餐等形式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是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重要内容。作为一个拥有1770余名老年人的社区,这些年,幸福餐厅不仅成为老年人的“暖胃之所”,更成为托起老年人幸福生活的“民生支点”。

  记者了解到,幸福餐厅采用“三餐全覆盖+特色服务”的运营模式。同时,针对社区高龄老人占比高的特点,幸福餐厅又推出了“软烂版”餐食标准,所有菜品均采用少油少盐烹饪。每周更新的菜品中,还固定搭配山药、秋葵等养生食材。70岁以上老人凭市民卡可使用100积分抵扣餐费,折算后每餐实际支付不足10元。很多老年人都说:“20元享受三菜一汤,比自己做饭还实惠。”

  “为了延伸幸福餐厅的服务边界,社区还为老年人提供‘餐品配送+代购代办’的一站式服务,只需支付一定的配送费即可。”章晓蓓介绍,幸福食堂自2021年投入使用以来,已累计服务居民超4万人次。同时,为了拓宽盈利渠道,幸福食堂也开始探索对外营业模式,向社会人员提供中餐、晚餐等,并通过外卖平台进行点餐配送。

  来到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柳荫街社区,只见刘海胡同11号的便民临时蔬菜摊点前,翠绿的菠菜带着晨露,红彤彤的西红柿整齐摆放……很多老年人正兴致勃勃地挑选着心仪的蔬菜。

  柳荫街社区党委书记范丽丽告诉记者,社区如今有983位60岁以上老年人,很多住在热门旅游景点附近,附近没有合适的超市,“就近买菜难”困扰着很多老年人。“为此,社区经过多次研究考察,选择密云区蔬菜种植基地作为合伙人,每周基地定期将刚采摘的新鲜蔬菜直接运送到便民临时蔬菜摊点,并以实惠的价格出售,让广大老年人买得放心、吃得安心。”范丽丽说。

  “下一步,社区计划将便民临时蔬菜摊点从单纯的‘卖菜’升级为‘便民服务驿站+社交平台+健康管理站’,切实解决老年人‘买菜难’的痛点,提升老年人幸福感和社区归属感。”范丽丽说。

  以温情相伴,不断擦亮“幸福养老”民生底色,这样的故事正在更多地方上演。

  近日,家住江苏省苏州市姑苏区沧浪街道桂花社区的王奶奶遇到了难题。前些日子她意外骨折,只能卧榻休养,而老伴儿则重病住院,无法给予照料。无奈之下,王奶奶在姑苏区的社区互助养老平台上发布了代取药品的信息。很快就有人接单,帮助王奶奶解了燃眉之急。

  桂花社区社工季婷告诉记者,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需要建立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之间的服务转介衔接机制。社区引入“腾讯・姑苏银发科技实验室”的互助养老平台,老年人除了可以发布各项求助信息之外,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预约各项服务,如缝补衣物、探访关爱等,并根据实际情况支付相应报酬。

  “比如前几天,有位瘫痪在床的孙伯伯想理个发,刚发布了求助信息,就有理发师上门服务。这一创新模式能够让每一份需求都得到及时回应,每一份善意都能精准送达。在这个平台的守护下,老人们可以悠然自得地安享幸福晚年。”季婷说。

  打造互动空间,老年精神生活更充实

  从北京地铁6号线北海北站出来,走到厂桥胡同12号,便抵达了什刹海街道兴华社区的海畔邻里客厅。店内装饰怀旧风满满,老式电话、搪瓷缸、收音机、卡式磁带等元素随处可见。简餐区里,几位老年朋友正手捧咖啡,聊得正欢。

  兴华社区党委书记盛洁告诉记者,这里多为平房,每家每户地方都不富余,一旦有客来访,或者子女带着孙辈看老人,连个聊天的地方都没有。社区决定开设这个300平方米的会客空间,每小时收费80元,还提供茶饮、简餐,没想到特别受社区老年人欢迎,“有的老年人还把自己的孙子孙女带来写作业、读书,都说什刹海居民有了放松的地儿”。

  “我们在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时发现,很多老年人都希望能依托各类综合性活动场所开展活动,满足其日常社交和文化生活需要。”盛洁介绍,社区决定依托社区内的各类商户探索无门槛的公共空间,在服务社会人群的同时,也为老年人提供各类活动机会。

  步入“有面儿友酒”餐厅,作为专业歌手的店主正深情吟唱,这里刚举办了一场“兴文尚福”传统文化展演活动。活动以“传统曲艺+互动体验”的形式,为辖区居民呈现了一场有趣的文化雅集。九榀咖啡厅二楼是一个阅读空间,店主正在书架旁认真摆放着书籍,他说,周末这里将为老年朋友开设一场科普沙龙,报名的人可多了……

  “美食、啤酒、咖啡、甜品,很多老年朋友也都喜欢。今后,我们希望同更多的商户合作,打造更多开放、共享的文化空间,贴近老年人的日常需求,让他们更好地走出家门,走向社会。”盛洁笑着说。

  暖心社区绘就银龄幸福画卷。在构建老年友好型社区的过程中,山东省济南市市中区七里山街道海珀社区以“老人有需求、社区有服务”为原则,聚焦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精心打造了家门口的老年大学——“海葵学堂”。学堂既有智能手机操作、短视频AI制作等贴合时代潮流的科技课程,助力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也开设传统文化、书法、舞蹈、太极拳等经典项目,滋养心灵、强健体魄,还联合山东省青少年宫推出插花、整理收纳、化妆、健康养生等低偿进阶课程,让“老有所学”成为社区生活的生动写照。

  海珀社区党委书记王娟介绍:“我们始终将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作为工作重点,全力营造温馨和谐的社区氛围。”依托“橙”意联盟单位资源,海珀社区定期开展公益集市活动。活动现场,义诊、义卖、法律咨询、反诈宣传等便民服务应有尽有,磨剪子戗菜刀等传统手艺再现烟火温情;同时,汇聚老字号美食与非遗文化展演,为老年人奉上家门口的文化饕餮盛宴,让归属感与幸福感在一次次互动体验中生根发芽。

  一个社会幸福不幸福,很重要的是看老年人幸福不幸福。各地在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过程中打造的“银发经济生态圈”,使社区从“服务终端”转型为“消费主场”,值得进一步探索。

  专家表示,创建老年友好型社区,不仅可以在硬件设施方面通过适老化改造等措施,让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更安全舒适,也可以通过整合资源,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在让老年人享受到更便利可及服务的同时,也能让其他群体重新认识银发族的价值。(光明日报记者 任欢 杨桐彤)

  《光明日报》(2025年06月19日 15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运丢五万元手镯,快递公司只赔六...   价值107万元的加油卡,在快递途中离奇“消失”,最终竟现身二手交易平台。更让寄件人难以接受的是,...
列车一次性座椅套卖爆,真有必要...   本报北京7月25日电(记者杨召奎)“已经下单了,8.8元8包,还包邮,能用好几次。”7月24日,...
华文媒体行走翠云廊 领略千年古...   和商网广元7月25日电 (尧欣雨)“这是我第二次来到翠云廊,今天的翠云廊充满了鸟语花香和蝉鸣,和...
夏繁科技联盟在四川阿坝成立   和商网成都7月25日电 (陈选斌)夏繁科技联盟成立大会25日晚在四川省阿坝州马尔康市举行。会上,...
德国能源转型旗舰项目SuedL...   中新社柏林7月25日电 德国能源转型进程中规模最大的基础设施项目之一SuedLink于25日在巴...
天津:哪吒号主题游船正式运营 图为小游客观看船舱“哪吒”主题画。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图为“哪吒”主题人物迎接游客上船。中新社记者 ...
下水摸鱼、篝火打跳嗨不停!暑期...   云南省马关县腊科村紧邻中越边境,属于国家级传统村落,堪称彝族文化活态博物馆。暑假期间,当地别具特...
谢锋:中美只有维护和平合作的责...   中新社华盛顿7月25日电 (记者 陈孟统)中国驻美大使谢锋25日在华盛顿表示,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
中国财政部官员简介财政政策如何...   中新社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赵建华)今年,中国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部预算司一级巡视员...
以音符话交流 2025成都友城...   中新社成都7月25日电 (记者 岳依桐)以“音符里的公园城市”为主题的2025成都友城青年音乐周...
“艺术中的中国故事”系列讲座在...   和商网吉隆坡7月25日电 (记者 陈悦)“艺术中的中国故事”系列讲座于22日、23日在马来西亚举...
世卫组织:基孔肯雅热病毒扩散全...   和商网7月25日电 据路透社等外媒报道,当地时间25日,世界卫生组织警告,基孔肯雅热病毒正在全球...
聚焦《百位著名科学家作风学风故...   和商网北京7月25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国科学院直属机关党委、科学出版社联合举办的“弘扬科学...
记者手记:青城暴雨 暖流涌动   和商网呼和浩特7月25日电 题:记者手记:青城暴雨暖流涌动  作者 乌娅娜 王雪汀  7月25日...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   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向海图强之路  ——我国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度观察  风从海上来,电送...
香港特首与瓦努阿图副总理兼财政...   和商网香港7月25日电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25日在香港与瓦努阿图副总理兼财政部长约翰尼·科纳...
自驾出游新体验:暑期广东服务区...   和商网广州7月25日电 (记者 蔡敏婕)“驿路探享,畅游山海”暑期自驾游活动25日在广东开阳高速...
“喜马拉雅泰国风情”博览会在尼...   中新社加德满都7月25日电 (记者 崔楠)“喜马拉雅泰国风情”博览会25日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开...
数智新时代 电商新价值|解锁吉...   央广网长春7月25日消息(记者舒震)在东北振兴与“一带一路”交汇的坐标上,一场关于电商未来的“吉...
(抗战胜利80周年)香港举行报...   中新社香港7月25日电 (记者 戴梦岚)香港多个团体25日举办报告会,悼念在香港“银矿湾惨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