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之笔,如何勾勒未来中国?
创始人
2025-06-19 13:04:46
0

  大国发展,规划先行。

  “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在6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的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如是强调。

  当历史的指针指向2025年的仲夏,这篇凝聚着思想光芒的重要文章,为正在谋篇布局的“十五五”规划点明了方向。

  一部部中长期规划中,我们能看出什么?规划之笔,如何勾勒未来中国?

  从历史维度看,它贯穿着“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战略定力。

  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

  1953年,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启动,随后几年,“156项工程”如新绿落地荒原,撑起共和国的工业脊梁;

  改革开放后,“六五”计划第一次将“国民经济计划”改成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意在促进社会与经济一同全面发展;

  进入新时代,“十三五”新发展理念扎根,“十四五”高质量发展塑造新优势,中国以五年规划为笔,在复兴长卷上挥毫泼墨,描绘坚实而壮丽的时代篇章。

  ……

  从1953年至今,14个五年规划(计划),勾勒着中国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一个主题一以贯之:“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几十载奋斗,一个主题贯穿始终。为什么中国能做到?

  “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五年规划,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条重要经验,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个重要政治优势。”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发人深省。

  “一张蓝图绘到底”的背后,刻画着一个大党的样子:它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大志向、“把民族复兴重任扛在肩上”的大抱负、“坚定不移走自己的道路”的大定力……

  这份定力,确保国家航船在惊涛骇浪中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科学谋划好“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仍然是关键词。总书记的话语掷地有声:“一个领域一个领域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提出思路举措”。

  定力的背后,是强大的向心力——中国共产党始终都是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定盘星、压舱石。

  从发展过程看,它凝结着科学谋划的坚定与笃行。

  “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科学谋划,见于一座城。为建好雄安新区这座未来之城,规划反复打磨,几经论证,多少次摆在中南海的案头。一尺一寸,一笔一画,前期规划定准了,才有了如今的高质量发展新城——

  从12平方公里的容东片区,到38平方公里的启动区,再到目前建设范围扩大到200多平方公里,一年接着一年干,新区规划图建设“进度条”不断更新,已新建道路800多公里,49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

  从一座城到一个国,科学谋划的理念一脉相承。

  回望5年前制定“十四五”规划,深入的调研,热烈的讨论,还有广泛的问计于民,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为了起草好规划建议,2020年的7月到9月,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的专题座谈会就有7场。

  规划定准了,才有了一个大国在百年变局中筚路蓝缕、铿锵前行: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中国经济迎难而上,2024年实现5%的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保持在30%左右,继续成为世界经济重要引擎。

  这个国的未来,还在因科学谋划而备受期待。

  “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前瞻性把握国际形势发展变化对我国的影响”“使制定的规划和政策体系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做到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

  ……

  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下一个五年,正擘画一个充满“确定性”“未来性”“机遇性”的中国,向世界昭示:“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

  从初心使命看,它体现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定话语揭示了规划的根本逻辑——好的规划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把时间回溯到五年前。在我国五年计划和规划编制史上,第一次通过互联网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短短两周,超过百万条建议从四面八方汇聚,内容涵盖科技、教育、医疗、养老等方方面面。

  习近平总书记专门作出重要指示强调,“有关部门要及时梳理分析、认真吸收”“要总结这次活动的经验和做法,在今后工作中更好发挥互联网在倾听人民呼声、汇聚人民智慧方面的作用,更好集思广益、凝心聚力”。

  这样的“集思广益”,已成常态。民营企业座谈会,党外人士座谈会……一场场坦诚交流,一条条真知灼见,如涓涓细流汇成江海,推动创新中国蓬勃发展,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迈出坚实步伐。

  这样的“集思广益”,今年再次如约而至。5月20日起,“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开展网络征求意见活动,为期1个月,有关意见建议将汇总整理后提供给中央决策参考。

  1956年,当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那条并不起眼的装配线上,缓缓驶出写着“解放”两字的国产卡车时,没人能想到:几十年后的今天,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超过1300万辆,占全球新能源车产量60%以上。

  2025年的夏天,当我们轻触屏幕、为“十五五”规划建言献策时,我们又怎能想到,下一个五年,下下一个五年,这个国家,还将迎来怎样的巨变?

  画好“最大同心圆”,中国式现代化气象万千。

  策划:王斌来、杜尚泽

  撰文:孙振

  海报:李艳

  编辑:蒋雪鸿

  校检:朱利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西贝旗下一食品生产企业拟注销   和商网9月22日电(吴家驹)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网站显示,泰安市锁鲜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正在进行...
2025新域新质创新大赛圆满收...   和商网青岛9月22日电(记者 吴涛)9月21日至22日,2025新域新质创新大赛决赛在青岛举办。...
持续完善灌排工程体系 我国耕地...   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近年来我国持续完善灌排工程体系,推动节水灌溉。目前,全国耕地灌溉面积已达到1...
德国外长呼吁尽快启动“两国方案...   中新社柏林9月22日电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在当地时间22日启程赴纽约出席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
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   和商网广州9月22日电 (记者 蔡敏婕)新型储能与新型电力系统产业生态大会22日在广州举行,与会...
上海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事务执...   和商网上海9月22日电 (记者 许婧)上海第48届世界技能大赛倒计时一周年活动22日在上海展览中...
残特奥会旱地冰壶项目落幕 各组...   和商网广州9月22日电 (张璐 肖惠津)全国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九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以下...
全球瞭望丨美媒:“经济停滞感”...   新华社纽约9月21日电(记者施春)美国《华盛顿邮报》21日刊文说,高昂的借贷成本、不断减少的就业...
2025年快乐垒球进社区、进校...   和商网北京9月22日电 9月21日,中国垒球协会2025年快乐垒球进社区、进校园(北京站)活动在...
广西梧州实施“东融”战略 加速...   和商网南宁9月22日电 (张广权)广西梧州市委书记蒋连生22日在南宁介绍,“十四五”以来,梧州发...
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在福...   中新社福州9月22日电 (郑江洛)第十二届丝绸之路国际电影节22日晚在福州开幕。  本届电影节以...
上海南京西路功能区与CGF共同...   和商网上海9月22日电 (记者 陈静)22日,2025“南京西路可持续生活周”在上海开幕。南京西...
侨创“浙里”汇智聚力 共探AI...   和商网杭州9月22日电 (钱晨菲 吴怡欣)9月22日,“侨创‘浙里’  AI未来”——企业家面对...
136幅中俄摄影油画作品在“赫...   和商网佳木斯9月22日电(张梓萌 郭艳丽 记者姜辉)近日,黑龙江省第三届中俄地方文化艺术季“同江...
香港全城戒备应对超强台风“桦加...   中新社香港9月22日电 (记者 戴小橦)超强台风“桦加沙”22日进一步趋向香港附近海域,香港天文...
216人在菲律宾反腐败抗议中被...   中新社马尼拉9月22日电 (记者 张兴龙)菲律宾内政部长雷穆利亚22日通报说,共有216人在日前...
凝心聚力搭桥出海 杭州以开放促...   和商网杭州9月22日电(蓝伊旎)9月22日,杭州市国际商会共同富裕委员会(以下简称“共富委员会”...
在“校馆弦歌”中汲取奋进力量   【光明论坛】在“校馆弦歌”中汲取奋进力量  正值开学季,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高校的...
珠江防总、珠江委启动Ⅲ级应急响...   和商网广州9月22日电 (王坚 张媛)受超强台风“桦加沙”影响,23日至25日,珠江流域自东向西...
中国多家机构将在琉璃河遗址联合...   中新社北京9月22日电(记者 徐婧)琉璃河遗址考古研究联盟22日在北京成立。中国多家考古机构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