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杭州钱塘江大桥:抗战烽火岁月中的“桥坚强”
创始人
2025-06-16 18:06:06
0

  和商网杭州6月16日电 题:访杭州钱塘江大桥:抗战烽火岁月中的“桥坚强”

  作者 林波

  88岁的钱塘江大桥如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宽广的钱塘江面。江风裹挟着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火车轰鸣着从桥身穿过,汽车声与潮声交织成一首跨越时空的交响曲,让人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近日,作者参加浙江省档案馆组织的“我在档案现场解密档案故事”活动,走访88岁的杭州“桥坚强”——这座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首座公铁两用桥,诞生于战火,毁于战火,又在战火后重生运行至今。

茅以升《钱塘回忆:建桥、炸桥、修桥》手稿(资料图)。 (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建桥:打破“不可能”的东方奇迹

  “中国人无法在钱塘江上造桥!”1933年,面对外国桥梁专家的断言,在天津北洋大学任教的茅以升,受邀赴杭州兴建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自古凶险,在江上造桥并非易事,上游时有山洪暴发,江流汹涌;下游常有海潮涌入,波涛险恶;台风天则浊浪排空,惊涛拍岸。

  作者在浙江省档案馆“走进档案”展厅看到了一张“全家福”——摄于1934年开工典礼的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全体职员照片。那年,茅以升38岁。

  照片中的他,表情凝重。

  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的曾养甫曾对茅以升说:“大桥造不好,你就跳钱塘江,我跟着你跳!”

  茅以升曾称,钱塘江大桥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实为不易。

  透过这张泛黄的照片,仿佛“重现”当年茅以升、罗英等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桥工群策群力,创造性地使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等先进技术的场景。

  80多年后,作者站在钱塘江大桥上,望着脚下奔涌的江水,想象着当年茅以升和工人们头顶飞机轰炸,夜以继日地赶工,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

  经过925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终于建成通车,为中国现代桥梁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37年9月钱塘江大桥概观(资料图)。 (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炸桥:89天的生命通道与悲壮自毁

  然而,钱塘江大桥建成89天后就被炸毁。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随着战局的恶化,为了阻止日军南侵,茅以升接到了炸毁钱塘江大桥的命令,要在11月17日炸毁大桥,以防敌人过江。

  这对一个千辛万苦刚刚建桥成功的工程师而言,是何等残酷。

  “事实上,早在建桥过程中,考虑到时局的变化,茅以升便做了最坏的打算,他在南2号桥墩里,预留了放炸药的地方。”钱塘江大桥纪念馆管理员魏刚表示,造桥时,就想到了炸桥,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也是何等的悲壮。

  88年后,作者站在钱塘江大桥南岸第二座桥墩上方的公路上,当年炸药就埋在作者的脚底下。

  翻阅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茅以升亲自撰写的《钱塘回忆:建桥、炸桥、修桥》手稿,他这样说,“所有这一天过桥的十多万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上桥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掣,而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钱塘江桥算是空前的了”。

  据统计,自建成到12月23日炸毁的89天时间里,100多万军民借此得以转移逃出生天。

  大桥被炸毁后,茅以升虽不在现场,但心如刀割。他愤然作诗:“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当年除夕,他更是写下:“桥虽被炸,然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立此誓言,以待将来。”

2025年4月,钱塘江大桥一景。 林波 摄

  修桥:档案里的“重生密码”

  大桥被炸后,茅以升并没有放弃。即使在逃难中,他也随身带着建桥的14箱资料。

  作者站在浙江省档案馆的展柜前,看着那些泛黄的资料,仿佛能感受到茅以升当年的执着与坚韧。随后多年,他辗转于浙江、湖南、贵州、四川、上海等地,最后返回杭州,万里逃难,多次遭遇敌机空袭,资料却没有丝毫缺损。

  九年后,1946年,也就是抗战胜利的第二年,炸毁的钱塘江大桥开始进行修复,而修复工作同样由茅以升担以重任。

  茅以升等技术人员创造性地使用“套箱法”,对大桥进行修复。

  1953年,钱塘江大桥全部修复完成,茅以升“不复原桥不丈夫”的夙愿终得实现。

  1975年9月,茅以升将保存了40多年的钱塘江桥工程档案捐赠给浙江省档案馆。他说:“过去我为人民修建了钱塘江大桥,现在我又把大桥的全部资料献给国家,这才能说真正完成了国家和人民交给我的历史任务。”

  其后茅以升女儿茅玉麟和钱塘江建设工程师李文骥的女儿李希也陆续捐赠了部分档案。

  “他对档案工作的超前意识和前瞻性思维,使得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能够在80多年后的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浙江省档案馆相关处室负责人如是说。

  而今,每天还有30多对火车通过这座“桥坚强”,汽车和行人更是成千上万,而且现在钱塘江上已经建成了十多座大桥。如果茅以升先生地下有知,该是多么畅快欣慰。(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理响中国】5.3%:说明了什...   7月15日,在国内外的高度关注中,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上半年中国经济成绩单。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国内...
烽火林州启新篇:从抗日根据地到...   新华社郑州7月15日电(记者刘振坤)“这里是八路军总部豫北办事处旧址,很多抗日将领都曾在这里驻扎...
中煤集团新疆能源有限公司原党委...   和商网7月16日电 据安徽纪检监察网消息,中煤集团新疆能源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执行董事赵立正涉嫌...
成都发布高温红色预警 图为市民在烈日下出行。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图为市民在烈日下出行。中新社记者 安源 摄 图为市民...
待在室内就不会中暑吗?丨中新真...   和商网7月16日电 中暑是人体体温过高造成的一系列症状。中暑的发生和人所处环境的温度、湿度及通风...
再迎国际头衔卫冕战 徐灿:我就...   和商网北京7月16日电(记者 刘星晨)“我就是要赢,决心源于我本身,要证明给大家看,我还是那个体...
日本公司一员工在华被判间谍罪 ...   和商网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 黄钰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6日主持例行记者会。  有记者就...
浙江湖州可持续发展实践经验亮相...   和商网湖州7月16日电(胡丰盛 邵丹红)美国东部时间7月14日,2025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高级别...
中外“泳士”竞渡长江 激情涌动... 图为参加抢渡挑战赛女子选手劈波斩浪。中新社记者 张畅 摄 图为参加抢渡挑战赛男子选手劈波斩浪。中新...
第三届链博会北京倡议发布 呼吁...   和商网北京7月16日电 7月16日,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开幕式上,中国...
业界人士在长春聚焦AI时代汽车...   和商网长春7月16日电 (谭伟旗 李彦国)2025新能源智能汽车新质发展论坛15日在吉林长春开幕...
信心、传承、责任……5位民营企...   信心、传承、责任……7月15日下午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上,...
江西庐山西海“亲水经济”激发夏... 图为在水面飞驰的水上摩托。 熊锦阳 摄图为体验电动水翼板的游客。 熊锦阳 摄市民游客正在体验脚踏船和...
王沪宁出席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调...   新华社北京7月16日电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调研协商座谈会7月16日在京召开,就有关民主党派中央、...
农业农村部:进一步加强农村残疾...   和商网7月16日电 国新办16日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20...
国话“CNT现场”高清展映季携...   和商网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 应妮)记者从15日在京举行的2025中国国家话剧院“CNT现场”...
黎巴嫩遭遇干旱致该国最大水库水...   和商网北京7月16日电 据路透社15日消息,受干旱影响,黎巴嫩最大水库盖劳恩湖水位已降至历史新低...
国台办:持续“谋独”必会损害台...   和商网7月16日电 7月16日,国务院台办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有记者问:近期有两家日本大企业从台...
克罗地亚外长拉德曼将访华   外交部发言人宣布:  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邀请,克罗地亚外长拉德曼将于7月20日至...
国台办评民进党当局要求陆配补缴...   中新社北京7月16日电 (记者 刘玥晴 朱贺)国务院台办发言人陈斌华16日表示,民进党当局刻意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