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杭州钱塘江大桥:抗战烽火岁月中的“桥坚强”
创始人
2025-06-16 18:06:06
0

  和商网杭州6月16日电 题:访杭州钱塘江大桥:抗战烽火岁月中的“桥坚强”

  作者 林波

  88岁的钱塘江大桥如一条钢铁巨龙,横卧在宽广的钱塘江面。江风裹挟着湿润的气息扑面而来,火车轰鸣着从桥身穿过,汽车声与潮声交织成一首跨越时空的交响曲,让人仿佛能听见历史的回声。

  近日,作者参加浙江省档案馆组织的“我在档案现场解密档案故事”活动,走访88岁的杭州“桥坚强”——这座由中国人自主设计建造的首座公铁两用桥,诞生于战火,毁于战火,又在战火后重生运行至今。

茅以升《钱塘回忆:建桥、炸桥、修桥》手稿(资料图)。 (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建桥:打破“不可能”的东方奇迹

  “中国人无法在钱塘江上造桥!”1933年,面对外国桥梁专家的断言,在天津北洋大学任教的茅以升,受邀赴杭州兴建钱塘江大桥。

  钱塘江自古凶险,在江上造桥并非易事,上游时有山洪暴发,江流汹涌;下游常有海潮涌入,波涛险恶;台风天则浊浪排空,惊涛拍岸。

  作者在浙江省档案馆“走进档案”展厅看到了一张“全家福”——摄于1934年开工典礼的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全体职员照片。那年,茅以升38岁。

  照片中的他,表情凝重。

  时任浙江省建设厅厅长的曾养甫曾对茅以升说:“大桥造不好,你就跳钱塘江,我跟着你跳!”

  茅以升曾称,钱塘江大桥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实为不易。

  透过这张泛黄的照片,仿佛“重现”当年茅以升、罗英等工程技术人员和广大桥工群策群力,创造性地使用“射水法”“沉箱法”“浮运法”等先进技术的场景。

  80多年后,作者站在钱塘江大桥上,望着脚下奔涌的江水,想象着当年茅以升和工人们头顶飞机轰炸,夜以继日地赶工,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敬意。

  经过925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1937年9月26日,钱塘江大桥终于建成通车,为中国现代桥梁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1937年9月钱塘江大桥概观(资料图)。 (浙江省档案馆供图)

  炸桥:89天的生命通道与悲壮自毁

  然而,钱塘江大桥建成89天后就被炸毁。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

  随着战局的恶化,为了阻止日军南侵,茅以升接到了炸毁钱塘江大桥的命令,要在11月17日炸毁大桥,以防敌人过江。

  这对一个千辛万苦刚刚建桥成功的工程师而言,是何等残酷。

  “事实上,早在建桥过程中,考虑到时局的变化,茅以升便做了最坏的打算,他在南2号桥墩里,预留了放炸药的地方。”钱塘江大桥纪念馆管理员魏刚表示,造桥时,就想到了炸桥,这需要何等的勇气,也是何等的悲壮。

  88年后,作者站在钱塘江大桥南岸第二座桥墩上方的公路上,当年炸药就埋在作者的脚底下。

  翻阅浙江省档案馆馆藏的茅以升亲自撰写的《钱塘回忆:建桥、炸桥、修桥》手稿,他这样说,“所有这一天过桥的十多万人,以及此后每天过桥的人,人人都要在炸药上面走过,火车上桥也同样在炸药上风驰电掣,而开桥的第一天桥里就先有了炸药,这在古今中外的桥梁史上,钱塘江桥算是空前的了”。

  据统计,自建成到12月23日炸毁的89天时间里,100多万军民借此得以转移逃出生天。

  大桥被炸毁后,茅以升虽不在现场,但心如刀割。他愤然作诗:“斗地风云突变色,炸桥挥泪断通途。五行缺火真来火,不复原桥不丈夫。”

  当年除夕,他更是写下:“桥虽被炸,然抗战必胜,此桥必复,立此誓言,以待将来。”

2025年4月,钱塘江大桥一景。 林波 摄

  修桥:档案里的“重生密码”

  大桥被炸后,茅以升并没有放弃。即使在逃难中,他也随身带着建桥的14箱资料。

  作者站在浙江省档案馆的展柜前,看着那些泛黄的资料,仿佛能感受到茅以升当年的执着与坚韧。随后多年,他辗转于浙江、湖南、贵州、四川、上海等地,最后返回杭州,万里逃难,多次遭遇敌机空袭,资料却没有丝毫缺损。

  九年后,1946年,也就是抗战胜利的第二年,炸毁的钱塘江大桥开始进行修复,而修复工作同样由茅以升担以重任。

  茅以升等技术人员创造性地使用“套箱法”,对大桥进行修复。

  1953年,钱塘江大桥全部修复完成,茅以升“不复原桥不丈夫”的夙愿终得实现。

  1975年9月,茅以升将保存了40多年的钱塘江桥工程档案捐赠给浙江省档案馆。他说:“过去我为人民修建了钱塘江大桥,现在我又把大桥的全部资料献给国家,这才能说真正完成了国家和人民交给我的历史任务。”

  其后茅以升女儿茅玉麟和钱塘江建设工程师李文骥的女儿李希也陆续捐赠了部分档案。

  “他对档案工作的超前意识和前瞻性思维,使得这些珍贵的历史记忆能够在80多年后的今天展现在我们面前。”浙江省档案馆相关处室负责人如是说。

  而今,每天还有30多对火车通过这座“桥坚强”,汽车和行人更是成千上万,而且现在钱塘江上已经建成了十多座大桥。如果茅以升先生地下有知,该是多么畅快欣慰。(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上海举办展览纪念抗战胜利80周...   中新社上海8月6日电 (许婧 杜奕彤)《起来!起来!起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
《南沙方案》落地三周年 科创产...   和商网广州8月6日电 (王坚 林海欣)8月6日的广州德诚摩托车工业有限公司实验室里,模拟非洲路况...
台湾自媒体人体验“滇味”民族风...   和商网红河8月6日电(黄兴鸿 李柏涛)6日,第三届“情牵两岸·滇台同行”暨台湾网络新媒体人云南红...
印尼东努省公务人员首届汉语培训...   和商网雅加达8月6日电 (记者 李志全)8月6日,印度尼西亚东努沙登加拉省公务人员首届汉语培训班...
全国230余名青少年武术搏击选...   和商网宁德8月6日电 (吴允杰 游小玲 马启晨)5日至6日,2025年“柘荣高山白茶杯”武林风全...
边境冲突致泰国旅游业严重受损   中新社曼谷8月6日电 (记者 李映民)泰国旅游与体育部长索拉翁6日向媒体透露,泰柬边境冲突导致泰...
广州滑坡现场已救出8人 搜救仍...   和商网广州8月6日电 (记者 王坚)6日8时30分许,由于广州连日暴雨造成山体滑坡,致广州大源街...
沪浙签署长三角船检一体化合作协...   和商网嘉兴8月6日电(鲍梦妮 吴迪元)据浙江省交通运输厅6日消息,由上海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浙江...
中新网评:基层减负要见实效,需...   和商网北京8月6日电(记者 袁秀月)8月6日,中办、国办印发了《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若干规定》...
巴丹吉林申遗一周年记:近5万平...   和商网阿拉善8月6日电 题:巴丹吉林申遗一周年记:近5万平方公里沙漠里的守护与安心  和商网记者...
(抗战胜利80周年)“且看鹰隼...   和商网济南8月6日电(记者 孙婷婷 祁建月)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西安铁警全力护航旅客暑运出行 2025年暑运启动以来,西安铁路公安局西安公安处宝鸡南站派出所迎来旅游、探亲、学生等多重客流叠加高峰...
漳平台湾农民创业园实现台胞就地...   中新社福建漳平8月6日电 (陈俊毅)随着两岸(平潭)职业资格一体化服务中心漳平工作站6日正式设立...
海内外超200支高校队伍角逐合...   和商网深圳8月6日电(索有为 承潇龙)第四届合成生物学创新赛6日在深圳理工大学启幕,该赛事以“造...
刘慈欣:人工智能等技术发展为科...   和商网北京8月6日电 (记者 吕少威 陈杭)科幻作家刘慈欣6日在北京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
中国企业组团亮相印尼数字盛会 ...   中新社雅加达8月6日电 (记者 李志全)2025年印度尼西亚数字化转型博览会(DTI-CX)6日...
周鸿祎:安全智能体为应对 “超...   和商网北京8月6日电 (记者 夏宾)第十三届互联网安全大会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开幕,360集团...
聚焦人工智能产业链 山东蓄力打...   和商网济南8月6日电 (记者 沙见龙)“这项体系如同人工智能产业的‘中央厨房’,能根据不同行业的...
四川宝兴:游客避暑偶遇野生大熊...   和商网雅安8月6日电 (刘刚 王思芦)8月5日,在四川省雅安市宝兴县,前来避暑的外地游客唐女士一...
机坪最高温近60℃ 上海机场人... 8月6日,助航灯光维修员在虹桥国际机场机坪上检查高杆灯。根据上海机场集团统计,7月份上海浦东、虹桥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