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超”带火赛事旅游,客流如何向“留客”再迈一步?
创始人
2025-06-11 08:18:25
0

  单场最高2.2万名观众,江苏省内景区预订同比增长305%……

  “苏超”带火赛事旅游,客流如何向“留客”再迈一步?

  阅读提示

  近日,“苏超”爆火出圈,掀起“跟着赛事去旅行”热潮。以赛事为媒,各地“花式揽客”,点燃游客旅游消费热情。进一步激发文体旅融合活力,变客流为“留客”,需要完善配套服务,创新多元业态,推动“体育+”多维度产业有机融合。

  “比赛第一,友谊第十四”“楚汉之争”“早茶德比”……近日,“苏超”凭借高水准的竞技表现、接地气的参赛阵容和趣味十足的城市“热梗”走红,吸引了大批球迷和游客关注。继“苏超”“村超”“村BA”爆火出圈后,全国各地掀起一股“跟着赛事去旅行”的热潮。

  近年来,草根体育赛事通过降低参与门槛、融合地方文化特色等方式成功点燃了人们的观赛热情,成为文体旅融合的新引擎,“体育+文旅”“体育+消费”大放异彩。如何进一步激发文体旅融合活力,从客流向“留客”再迈一步?对此,记者展开了采访。

  跟着“苏超”去旅行

  “我平时自己也爱踢球,‘苏超’球员水平很高,每场比赛都非常精彩。”在北京上大学的张翼然来自江苏南通,他时刻关注着“苏超”赛事,不错过南通的每一场比赛直播。

  “苏超”全称“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由江苏省13个城市各组建一支球队参赛,尽管参照职业联赛标准进行赛程编排,但“苏超”采取的是“草根化”组队模式,65%以上都是业余球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

  随着比赛进行,各个城市“热梗”频出:苏州与无锡的“太湖恩怨”、扬州与镇江的“早茶德比”、南京与无锡的“盐水鸭对阵水蜜桃”都掀起讨论热潮。“感觉家乡被更多人看到了。”张翼然告诉记者,身边不少同学都在谈论“苏超”,还把江苏列入毕业旅行计划,这让他感到非常自豪。

  “苏超”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也实实在在地按下了推动消费、提振经济的按钮。开赛以来,“苏超”单场最高2.2万名观众,盐城2万份“观鸟+观赛”产品瞬间售罄,常州“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本地萝卜干品牌线上销量翻番。美团数据显示,端午节后,江苏省文旅热度持续走高,6月3日~8日,省内景区预订同比增长305%。

  这种以体育赛事撬动地方旅游市场的模式并非个案,近两年爆火的贵州“村超”同样印证了“体育+文旅”的强大“吸金”能力。据了解,自“村超”举办以来,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累计接待游客超过170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约200亿元,落地招商引资项目30余个。

  赛事搭台,各地“花式揽客”

  伴随夏季旅游旺季到来,多地推出系列赛事,通过各种办法“花式揽客”,激发游客旅游消费热情。5月31日,第十一届梅里100极限耐力赛在云南省迪庆自治州德钦县举办,“赛事巴士”专线途经各大景点,带领选手领略沿途风光;6月4日,秦皇岛举办ILCA亚洲帆船锦标赛,配套帆船基地、海边市集及非遗文创,打造“帆船之城”城市名片,吸引游客体验滨海特色与长城文化……

  “我们民宿附近的榕江县广场有一个巨型LED屏幕实时转播比赛,观众参与度很高,不少六七十岁的老人也会围观喝彩,能感受到这里的足球文化下沉到每一个人。”和朋友在现场观看贵州“村超”的经历,让陆娅记忆犹新。

  陆娅对“村超”的“接地气”津津乐道:“即使在体育馆内,一瓶矿泉水售价也只有2元,没有溢价,场馆内外遍布贵州本地特色美食,中场休息时还有侗族大歌表演……看得出主办方在用心展示当地文化的魅力。”她回忆道。

  对于“苏超”“村超”等地方赛事的爆火,中国饭店协会酒店资产管理专业委员会专家王悦认为,当下,居民的旅游模式逐渐从花更多钱、去更远的地方转为精细化、重视文化体验。“这类草根赛事打破了专业比赛的壁垒,激发了人们对体育文化的热情,从而带动消费增长。”王悦说。

  变赛事为促进消费新“赛道”

  “我平均一年参加8场到10场马拉松比赛,每次参赛都会在当地多待几天。”来自湖北的曾晓辉是资深马拉松爱好者,他告诉记者,马拉松比赛本身的报名费不高,大部分花销都用于往来路费和在当地游玩。“不过这是很好的了解一座城市的机会,我不想错过。”曾晓辉说。

  和曾晓辉一样,不少体育爱好者“因一场比赛,奔赴一座城”。变赛事为促进消费新“赛道”,需要进一步推动文体旅融合发展,打造新场景、创造新供给、激发新消费。

  “‘苏超’的门票不过5元~10元,价格相当亲民,可以吸引大量观众,把本地文化和经济发展结合起来,这种做法被称为‘轻资产运营’模式。”王悦认为,轻资产运营能通过较低的成本刺激消费、发掘商业潜力,对于政府和企业来说,立足于基础项目推广城市文化,以“小而美”的方式来吸引更多游客,也能获得很大收益。

  “文化和旅游本就相生共兴、相辅相成,文体旅融合成功的核心要素在于城市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活化。”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殷杰表示,城市需要自主发掘地方文化独特性,将文化符号转化为可体验的旅游产品,并进行精细化引流和宣传推广。

  殷杰认为,要实现文体旅融合的长效发展,关键在于配套服务的完善和业态创新。一方面,需加强赛事场馆、交通、住宿、餐饮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另一方面,推动“体育+”多维度产业有机融合,例如与文创产业合作开发赛事周边、策划本土化的特色旅游产品,以优质文旅供给将客流变为“留客”。(工人日报 记者 张小简)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世界级重大考古成果!中国发现3...   和商网北京7月4日电 (记者 孙自法)由中外多家科研单位专业人员组成的云南甘棠箐遗址发掘研究团队...
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   和商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 谢艺观)记者3日从2025年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新闻发布会...
2025两岸青年峰会在北京开幕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刘玥晴 陈建新)2025两岸青年峰会3日在北京开幕,海峡两岸各界人...
王欣瑜止步温网女单次轮 中国军...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在当地时间3日举行的2025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女单第二轮比拼中,世界...
专家驻企破瓶颈 湖南大通湖冬闲...   和商网益阳7月3日电 (刘庆 刘婷 昌诗琴)7月3日,在湖南丰汇麻业有限公司与湖南农业大学共建的...
未来已来!自动驾驶新技术成“交...   和商网北京7月3日电(记者 张尼)自动驾驶卡车穿梭在城市之间,自动驾驶出租车一键可约,无人物流车...
中越民众边境共庆京族传统盛典“...   中新社防城港7月3日电(翟李强)7月3日,中国农历六月初九,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京族,在广西防...
上海机场陆续新开至乌兰巴托、塔...   中新社上海7月3日电 (记者 李佳佳)上海机场航线网络“朋友圈”又扩大。  3日0时12分,随着...
千余名英国中学生在华开启中文学...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曾玥)英国“中文培优”项目(Mandarin Excellence...
外媒记者访青海“问”绿色发展   和商网西宁7月3日电 题:外媒记者访青海“问”绿色发展  作者 潘雨洁  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
芬兰坦佩雷市中心发生一起持刀伤...   新华社快讯:芬兰坦佩雷市中心3日发生一起持刀伤人事件,致数人受伤。
侨青智慧邂逅中国机遇:创新创业...   和商网温州7月3日电(周健 黄佳)从科研探索到创业先锋,从参与中国发展到共享全球机遇……近年来,...
2025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   和商网哈尔滨7月3日电(记者 王妮娜)7月3日,2025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国际冰壶...
浙江杭州:茶山里的“村BA”迎... 7月3日,总决赛比赛现场,龙门坎村队队员(红色)持球推进。中新社记者 吴君毅 摄7月3日,球迷为球员...
“铭记英雄——飞虎队在广东”历...   和商网广州7月3日电 (孙秋霞 周芷晴)“铭记英雄——飞虎队在广东”历史图片展开幕式暨广东省首批...
贵州威宁九三中学获赠科技物资 ...   和商网贵阳7月3日电(记者 刘美伶)“科技物资的到来,将为学校科技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持。”3日,...
浙江舟山首次成功签发保税燃油电...   和商网舟山7月3日电(刘子琳 方智斌)“只要简单操作一下,几百吨燃油的加注单就签好了,像给汽车加...
东北三省医疗卫生应急队伍演练疫...   和商网黑河7月3日电 (宋天慈 记者 史轶夫)7月3日,2025年东北三省传染病疫情暨灾后医疗卫...
中国驻英大使:愿继续同包括英国...   和商网伦敦7月3日电 (记者 欧阳开宇)当地时间7月2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郑泽光会见中国英国商会代...
鸠山由纪夫:日本必须对侵略历史...   中新社北京7月3日电 (记者 李京泽)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7月3日在第十三届世界和平论坛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