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宽年龄限制,“35岁门槛”有望打破吗?
创始人
2025-06-09 07:44:26
0

  部分地区和企业将招聘年龄放宽至45岁以下受关注

  放宽年龄限制,“35岁门槛”有望打破吗?

  阅读提示

  近年来,关于取消35岁招聘限制的呼声越来越高,已有部分企业在招聘时放宽年龄限制。专家认为,打破就业年龄歧视,应在立法层面明确列举禁止年龄歧视,同时进一步引导社会观念的转变,消除对大龄求职者的刻板印象,倡导多元化的人才观。

  “年龄要求35周岁及以下”,这是不少企业在招聘公告中列出的硬性要求。记者采访多位企业招聘负责人发现,年龄是其招聘时的重要考量因素,即便不在招聘公告中明示,在筛选简历时也会着重考虑。

  对于大龄求职者而言,尽管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出众的工作能力,面对招聘企业的年龄限制也只能望而却步。近年来,关于取消35岁招聘限制的呼声越来越高,相关人士指出,35岁的职场门槛与社会发展趋势背道而驰,易造成就业市场内卷、人才浪费与断层。

  记者采访了解到,已有部分企业在招聘时放宽年龄限制,企业受访人士表示“更看重大龄求职者的经验和能力”。同时,关于放宽或取消招聘年龄限制的相关政策陆续出台。消除不合理的就业限制和歧视,还需迈过哪些坎?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

  35岁为何成应聘门槛

  “抱歉,尽管我们对您的工作经历印象深刻,但该职位需要满足其他需求。”今年春招时,37岁的肖女士在线上平台求职时,收到多家招聘企业类似的回复。当时,肖女士职场空白期近4个月,因为年龄偏大而频频遭拒,令她焦虑不已。

  数月来,肖女士投出近百份简历,与招聘企业人力资源工作人员沟通过千余次,然而收到的面试邀约寥寥无几,“很多企业明确要35岁以下的,对于像我这样的大龄求职者而言,筛选简历这一关都过不去,更别提面试机会了。”

  39岁的金先生在上海从事互联网游戏开发,从去年6月到今年春招,他投出数百份简历,但同样因为年龄问题,大部分简历石沉大海。“有些是项目不合适,但主要还是年龄问题。”

  “35岁不只是应聘门槛,企业的项目变动、末位淘汰等,35岁以上员工是首先被拿来‘开刀’的。”金先生说。

  企业招聘为何设置年龄门槛?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教授李育辉认为,企业追求“青春红利”是原因之一。在普遍认知里,年轻人的工作精力更充沛,工作效率更高,尤其在新技术占比较大的互联网行业,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社会普遍认为年轻人的知识结构更新更快,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更强,更能适应技术迭代和行业需求的快速更新。企业在进行人才规划时也更倾向于培养年轻人,增强忠诚度。同时,企业招聘把年龄作为显性指标,能帮助企业在招聘环节缩小候选人范围,降低招聘成本。”李育辉表示。

  北京市兰台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程阳认为,企业设置年龄门槛,一方面是因为公务员和国企招聘中的年龄限制具有示范效应,另一方面是为了控制用工成本,“高龄劳动者可能伴随更高薪资预期、医疗支出及退休福利成本。”

  一些招聘开始破除35岁年龄限制

  中央财经大学人力资本与劳动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人力资本报告2024》数据显示,全国劳动力人口平均年龄从1985年的32.25岁上升到了2022年的39.72 岁。

  记者注意到,破除35岁就业年龄限制在一些招聘公告中开始显现:山东、新疆、贵州等地发布的事业单位招聘公告,把部分岗位年龄放宽至45周岁以下;北京一家国有文化科技企业招聘年龄要求在45周岁以下;辽宁鞍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布的企业招聘公告显示,年龄放宽至45周岁以下等。

  除了落实在招聘公告中的放宽年龄限制,相关意见也明确要消除就业歧视。去年9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意见》明确,保障平等就业权利,消除地域、身份、性别、年龄等影响平等就业的不合理限制和就业歧视,畅通社会流动渠道。

  今年1月,四川省人社厅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就业领域改革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支持事业单位适当放宽招聘年龄条件,鼓励企业放宽用工年龄限制。

  “在一些以从业经验为优势的行业或岗位,放宽年龄限制可以减少人才浪费。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劳动力市场的供给结构发生变化,需要充分利用各个年龄段的人力资源来弥补劳动力缺口。”李育辉认为,人才成长路径愈发多样化,工作后选择辞职深造、跨行业转型等成为一种趋势,政策设计和调整上需要回应和满足大众的需求,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避免因年龄限制而带来的人才流动壁垒。

  程阳认为,2025年开始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政策,需同步消除就业市场年龄壁垒以实现政策衔接。“大龄求职群体具有经验丰富、技能沉淀的优势,逐步消除年龄限制,也有助于应对不同行业用工难题。”程阳说。

  提升对大龄求职者接纳度

  企业招聘年龄限制加剧了大龄求职群体的就业焦虑,限制了他们的职业发展路径。李育辉认为,中年求职者面临经济压力,其失业风险可能引发家庭不稳定的问题,甚至带来社会焦虑的代际传递。

  打破就业年龄限制需如何发力?程阳表示,当前,就业促进法仅列举禁止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歧视,年龄尚未被明确列为法定禁止歧视事由。

  “破除年龄限制,应在立法层面明确列举禁止年龄歧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或政策性文件,设定歧视认定标准以及处罚措施等。”程阳说。

  程阳建议,在司法层面,发布指导性案例统一裁判尺度,明确超出法定资格要求的年龄限制均属无效,同时降低劳动者举证难度,要求企业就年龄限制的合理性承担证明责任;在行政管理层面,将年龄歧视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建立招聘广告审查机制,对违规企业予以公示并处罚。

  “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取消招聘年龄限制,例如由政府牵头,通过税收优惠、补贴等手段鼓励企业招聘和培养大龄求职者,提高社会和企业对于大龄求职者的接纳度。”李育辉表示,推动企业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估体系,例如通过技能测试、项目经验等逐步代替年龄筛选,同时为大龄求职者提供技能培训机会,帮助其适应市场需求。

  李育辉建议,企业可以探索更加灵活的用工模式,如远程办公等,为大龄求职者提供更多就业机会,“需要进一步引导社会观念的转变,消除对大龄求职者的刻板印象,倡导多元化的人才观。劳动者也应主动适应市场需求,了解新兴技术,夯实专业技能,提升自身能力,在遭遇就业年龄歧视等不公正待遇时积极维护自身权益。”(工人日报 记者 郜亚章)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驻哈萨克斯坦使领馆提醒中国...   和商网阿斯塔纳7月5日电 据中国驻哈萨克斯坦大使馆微信公众号5日消息,近期哈萨克斯坦气象部门发布...
暑运期间广州铁路警方多措并举护...   和商网广州7月5日电 (郭军 梁子琪 李云行)随着暑运的到来,广州各大火车站客流明显增多。针对2...
两岸青年在沪以艺术表演共绘山河...   和商网上海7月5日电 (记者 陈静)“山河美·两岸青少年诗词大会”——“赏四时之景,品四季之茶”...
2025年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   和商网济南7月5日电(周艺伟 刘宇)2025年公立中医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5日在山东济南举行。本次...
光影里寻找童年 中国动画经典回... 图为儿童转动转筒观看展出内容。中新社记者 陈冠言 摄图为儿童模仿右侧照片内容对镜摆造型。中新社记者 ...
“王子午”鼎等逾两百件珍贵文物...   和商网广州7月5日电 (程景伟 张砾乐)“熠熠其辉:夏商周礼乐文化展”5日在广东省博物馆三楼专题...
第十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在京开幕   和商网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应妮)以“点亮童心、塑造未来”为主题的第十四届中国儿童戏剧节4日晚...
第二届全国蹴球锦标赛昆明开幕   和商网昆明7月5日电 (罗文青)第二届全国蹴球锦标赛5日在云南昆明开幕,来自云南、安徽、福建、贵...
拉萨油菜花盛放 大地美如调色板 7月5日,西藏拉萨市墨竹工卡县油菜花盛放。无人机航拍视角下,一块块金黄的油菜花田犹如大地的调色板,风...
“夏商周礼乐文化展”广州开展 图为展览中展出的刻辞卜骨。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为展览中展出的牙璋。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图为...
天津:外国留学生沉浸式体验中国... 7月5日,天津,戏曲老师指导外国留学生体验中国京剧姿态。中新社记者 佟郁 摄7月5日,天津,留学生们...
第三届湖南少儿美术作品双年展启...   和商网长沙7月5日电 (邓霞 张清怡)土家族《八部大神》的神话传说在童稚笔触中重生、国家级非遗宾...
腱鞘巨细胞瘤公益科普画展举办 ...   和商网北京7月5日电(赵方园)“膝关节很疼,因为它我几乎无法走路”“拖地对我来说,竟是一项极限运...
第十一届两岸学子论坛开幕 搭建...   和商网厦门7月5日电 (吴冠标)5日,第十一届两岸学子论坛在厦门大学开幕,约400位专家学者及青...
天津多部门联合演练防汛救援 提...   和商网天津7月5日电 (记者 周亚强)天津市公安局治安管理总队5日联动相关部门在子牙河耳闸水域组...
天才诗人李商隐与他的命运迷宫 ...   和商网北京7月5日电 (记者 高凯)走进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世界,呈现古典文学穿越时空的魅力,马鸣谦...
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在港启动 ...   和商网香港7月5日电 “2025-26年度民青局青年内地交流资助计划”启动仪式4日在香港举行,此...
高温催热“清凉经济” 上海玛雅... 7月5日,上海玛雅海滩水公园迎来暑期客流高峰。连日的高温推动“清凉经济”升温,不少民众选择来到玛雅海...
老区庆阳带精准丰富投资“菜单”...   和商网兰州7月5日电 (杨娜)革命老区甘肃庆阳5日带着精准丰富的投资“菜单”,涵盖精细化工、数字...
巴西青年精英考察团来华交流——...   巴西青年精英考察团来华交流——  巴中友好,像亚马孙河和长江一样奔腾不息(体验“中国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