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夺走过十几万人性命,夏季高发,一定要注意!
创始人
2025-06-08 09:14:47
0

  盛夏已至,气温骤升,这让我们常把“热死了”挂在嘴边,但这可不是一句玩笑话,因为人真的会被热死!

  持续的高温天气,常会导致有人因为热射病死亡。研究表明 1990-2019 的 30 年间,全球因热浪死亡人数超 15.3 万,其中半数发生在亚洲地区,几乎每一千万人中就有 236 人死于热浪[1],且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在未来,这一数字将越来越大……

  此外,热射病可不仅是被酷烈的阳光晒的,长时间在厨房炒菜也可能得热射病,在室内工作也可能得热射病,甚至,过度锻炼也可能得热射病!

  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热射病的威胁就在我们身边潜伏。学会识别和应对热射病,能帮助我们和亲友安然度过炎炎夏日,只要记住 12 个字就行,下面咱们就详细说说。

  热射病的发生

  热射病(heatstroke,HS),是重症中暑中的一种,是由热损伤因素作用于机体引起的严重致命性疾病,具有很高的病死率。

  热射病这个"高温杀手",究竟是怎样夺走人生命的呢?医学界公认的"双通道攻击"理论给出了科学解释。

  先想象一下,我们的身体就像一台精密又智能的机器,各种生理生化活动,在我们的各个组织、器官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维持着我们的生命,而这需要维持合适的温度范围。如果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我们的身体还能自动进行调节,通过产热或散热,维持核心温度在正常范围内,这样即使体表温度有变化,重要器官仍能正常工作。

  但有时,由于种种因素,人的调节能力会到达极限,无法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拿热射病来说,当人体核心温度突破 40℃ 警戒线时,第一重打击就开始了:高温将直接灼伤大脑、心脏、肝、肾等重要器官。与此同时,第二重打击接踵而至:高温应激会引发“炎症风暴”,体内毒素突破肠道屏障进入血液,导致全身器官连环受损。

  最可怕的是,从轻微中暑发展到致命性热射病,可能只需要短短几小时!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抽搐、无汗高热等症状,不及时救治将导致不可逆的器官损伤。

  那么,什么样的人更需要担心热射病呢?

  警惕热射病,这些情况要注意

  发生热射病的根本原因是产热与散热的失衡,那么对于体温调节能力欠佳的高龄老年人、婴幼儿以及既往体弱者更容易患病。

  但是经常做运动、在户外工作或者从事体力劳动的群体,比如运动员、建筑工人、军人,他们运动的时候身体会产大量的热,如果不能及时散热,也很容易得热射病[2]。

  因此,热射病并非"夏日限定杀手"[3],当运动产热>散热时,就有发生热射病的风险。

  大多数热射病患者一开始会出现意识不清和高烧,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器官衰竭,甚至死亡。

  中国热射病的诊断标准不再把核心体温>40℃ 作为诊断必须条件,而是在强调监测核心体温对于判断病情以及指导治疗的同时,明确核心体温<40℃ 不能除外热射病,其目的是避免过度强调体温必须>40℃ 而延误治疗[4]。

  应对热射病,记住六个字!

  如果遇到热射病患者,我们要做到“降温第一”,应第一时间将患者移动到凉快的地方,并采取措施降温。

  需要做的事情可以用六字诀助记:“已(移)经(净)将(降)脸(联)喂方(防)”。

  移——转移环境:立即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比如大树下、通风的房屋内、有空调的房间内,让中暑者以最快速度脱离热源。

  净——脱净衣物:将中暑者衣服、裤子全部脱下,去除一切保温措施。

  降——体表降温:用冰袋、冰块、冰冻饮料等物品置于中暑者额头、太阳穴、颈部、腹股沟等处进行血液散热,可用纱布、薄衣物包裹冰袋以免冻伤。

  联——联系医疗:救助病患的同时,其他人可就近向医疗机构和卫勤人员求助,寻求后续治疗。

  喂——喂食液体: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每小时补充500-1000ml含钠、钾的低温饮品。

  防——防止窒息:出现抽搐、恶心、呕吐的现象,要注意采取侧卧姿势,及时帮助清理口腔、鼻腔,防止呕吐物塞住呼吸道引起窒息。

  预防热射病,记住六个字

  而热射病的预防之道,远比治疗来得简便易行。

  六字诀助记:“散步(补)时(适)要(药)观察(查)”。

  散——降温散热:可用湿毛巾擦拭手、胳膊和后颈。

  补——补水补盐:高温的环境下应该多喝水,提倡大家喝淡盐水。

  适——适热训练:进行热习服训练时,要循序渐进增加运动量,先适应热环境下的低强度训练,再适应热环境下的高强度训练。需要强调的是:体能好不等于耐热性好!(注:热习服训练适用于专业人员,普通人尤其是热射病高危人群无需勉强)

  药——常备解暑药品:常备有防中暑功效的药品。

  观——观察体征:在高温环境中,应当加强自我预警。

  查——查指数表:基于温度和湿度查询热指数表,进行判断。

  通过科学的预防与应对措施,我们不仅能有效避免中暑与热射病,更能安然享受夏日的阳光。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炎热的夏季里,保持清凉,安全度夏。

  作者丨宋冬梅 周晶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苏超”赛场“江”“苏”碰撞 ...   中新社南京7月5日电 (记者 朱晓颖)江苏建省始于康熙六年(1667年),取江宁(南京古称)、苏...
“AI生成”不是法外之地 专家...   前不久,某网络平台上出现一条所谓“怀化35岁女子从28楼跳下”的视频,其中不仅有时间、地点、事件...
泰国33个府拉响灾情警报   中新社曼谷7月5日电 (记者 李映民)泰国防灾减灾局5日下午向北部、东北部、中部和南部的33个府...
(抗战胜利80周年)“七七事变...   中新社台北7月5日电 (记者 张晓曦)2025年7月7日是“七七事变”88周年纪念日。5日在台北...
香港抗战老战士点赞海军湛江舰   中新社香港7月5日电 (记者 戴梦岚)鸣笛一长声,“敬礼!”5日下午,正在香港访问的海军湛江舰迎...
(国际观察)斯塔默执政一周年 ...   中新社伦敦7月5日电 题:斯塔默执政一周年 英国在修补与重塑之间徘徊  中新社记者 欧阳开宇 ...
台风“丹娜丝”致四条“小三通”...   中新社福州7月5日电 (记者 闫旭)随着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逐渐逼近,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决...
第一届武术套路亚洲杯开赛 中...   中新社吉林松原7月5日电 (记者 郭佳)第一届武术套路亚洲杯5日在吉林松原开赛,来自亚洲16个国...
壹视界·微视频|总书记和青年朋...   从黄土地的青春岁月一路走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心系青年、关怀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热...
西班牙百名师生来沪携手高校师生...   和商网上海7月5日电 (黄艾娇 樊宗鑫)来自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的百名师生携手同济大学师生,...
印尼总统提名驻美大使人选 ...   中新社雅加达7月5日电 (记者 李志全)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近日提名前海洋统筹部长、现年70岁...
湖北襄阳:水下“襄阳保卫战”传... 图为“水下襄阳城”受到游客欢迎。张倩龙 摄图为《汉水侠影》再现金庸小说中“郭靖黄蓉守襄阳”的情节。襄...
拓展中亚市场 粤品北上首秀新疆...   和商网广州7月5日电 (程景伟 袁瀚)据广东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消息,2025中亚(霍尔...
特写:香港民众争睹海军航母编队...   中新社香港7月5日电 题:香港民众争睹海军航母编队真容  中新社记者 刘大炜 戴梦岚  “我和我...
游泳比赛也被扣帽子,民进党有何...   由厦门市与金门县共同主办的第13届厦金泳渡接力公开赛原定于今年7月26日举行,日前却被台陆委会认...
广州南站开出今年暑运首趟始发夜...   和商网广州7月5日电 (郭军 汪友玲 李劲鹏)7月5日1时25分,由广州南站开往重庆西的G4...
阿来寄语科幻作者:任何恢弘无际...   中新社成都7月5日电 (记者 贺劭清)“科幻文学需要思考人类如何面对这个世界,不光是今天的世界,...
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开幕 国际化程...   和商网哈尔滨7月5日电 (记者 王琳)7月5日晚,第二十三届哈尔滨国际啤酒节开幕式在冰雪大世界园...
东西问丨高星:中国发现30万年...   中新社北京7月5日电 题:中国发现30万年前东亚最早木器意味着什么?  ——专访中国科学院古脊椎...
珠江口以东海域逾2000人撤离...   中新社广州7月5日电 (记者 王坚)广东省应急管理厅5日通报,受今年第4号台风“丹娜丝”影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