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进化,文科还有学的必要吗?
创始人
2025-05-16 08:51:28
0

  当人工智能已经可以写出像模像样的公文、辞藻华丽的诗歌,甚至展现出“自我反思的能力”时,全球范围内高校文科专业频频被裁撤的消息不断传出。

  两相“夹击”下,网上关于文科专业缩减、甚至消失的论调不减,也让不少人、尤其是近两年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焦虑情绪日盛:人工智能快速发展进化,文科还有学的必要吗?文科专业是否会走向末路?未来文科发展道路何在?

  讨论文科消失,只是跟风炒作

  “文理之争”是个老话题,近两年AI快速发展,进一步将“文科无用论”上升为“文科消失论”。在自媒体上,“文科消失论”甚嚣尘上,制造了一波又一波的热点,带来了一波又一波的流量。

  在无数似是而非的观点冲击下,许多人被裹挟其中,忐忑不安,不少学生及家长更对文科专业前景深感迷茫。

  “毋庸讳言,人工智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人文社科领域也确实替代了许多过去需要人工花费大量时间才能完成的基础工作。比如其在流程化、制式化公文写作领域,甚至超过了普通人的水平。”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陈刚说,“但如果就此断言人工智能可以完全取代人文学科,恐怕过于冒失。”

  “人工智能时代人们更加需要哲学和人文科学。讨论文科消失,只是一种跟风炒作。”接受采访时,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多次表达了这个观点。

  当下文科遭遇了诸多挑战,但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根基作用无可代替。李佐文认为,文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生命力,还帮助学生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陈刚表示,人文学科自有其价值,其目标是“学以成人”,即培养具有完整人格、能为社会服务的人,而不是仅仅局限于培养学生写作、翻译等技巧。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文学科在理解社会运转规律、协调社会各部门、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不可或缺。

  针对AI和文科生“抢饭碗”的言论,陈刚认为,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冲击是全方位的,涉及编程和数据处理等领域的理工科毕业生,同样面临被人工智能技术所取代之忧,过分炒作失之偏颇。

  文科教育处境尴尬

  近段时间,复旦大学优化文科的消息引发热议。不仅仅是复旦大学,近两年,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全球多所顶尖院校减少文科专业招生,我国高校的减招、停招、撤销专业中也有不少是文科专业。

  对此,普遍观点认为,尽管文科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毋庸置疑,但目前文科面临的冲击,不仅仅是因为人工智能的出现,很大程度是文科教育自身导致的,表现为文科课程及其培养模式与社会需求结构性不匹配问题突出。

  “我学的是广告学专业,你敢相信我们学校教学用的还是卡片相机?”“一些大学设置的文科课程不合理,部分教师业务素质有待提升,如何让学生学有所得,是大学文科教育的重中之重” ……采访时,不少在校大学生吐槽一些高校的文科课程与现实脱节,在上大学时无奈“划水”,在毕业后觉得“啥也不会”;同时,一些文科研究陷入庸俗化、低水平重复,也为人所诟病。

  对复旦大学缩减文科的争议,复旦大学校长金力表示,复旦的文脉传统不会丢。“文科一定要做得非常精。”金力说,“希望能培养和造就有思想、能够引领世界和时代的人,对中华文化和人类文明有贡献的人。”

  “大学专业的调整,要基于学校的定位、国家及社会的需求而进行。”李佐文说,新技术改变了文科的研究方法,改变了知识的传播方式,使得传统文科教育面临挑战。“我们应从更深层次上来反思文科教育的价值和意义,并积极探索适应时代需求的文科教育模式。”

  交叉培养复合型人才

  大学应在社会变化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人文学科要保持开放态度,要去研究变化,并根据变化加强跨学科融合,适应新时代需求。”李佐文认为,未来,培养具备人文素养和大数据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将成为趋势。

  有专家表示,支撑今天所有AI应用的底座,是学术界数十年来在哲学、理论、建模等方面的持续投入。AI的突破性发展,关键要在更高的哲学和理论层面创新。未来AI研究最难解决的问题,恰恰在于文科所关心的社会复杂系统,比如人口、政策、文明演化、价值体系等。

  学科交叉正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新趋势。目前,国内多所顶尖大学纷纷宣布培养多学科交叉人才。如复旦大学增加“新文科”培养项目和名额投放,文科与理工医学科交叉的双学士学位规模占2025级招生人数的12.4%。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聚焦国家人工智能与语言教育领域的前沿课题,推动前沿技术赋能语言研究的突破性进展。“文科在人工智能时代只会越来越重要,前提是得接受转变、拥抱改变,让文科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李佐文说。

  对于2025年即将选择文科的高考生,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政策研究室高级研究员吴秋翔建议,根据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进行专业选择,避免盲目跟风;关注“新文科”专业群,关注人文专业的“强基计划”、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文理交叉学科项目、双学位项目等,做好以文科进入大学学习交叉学科的准备。

  原标题《谈文科消失,没有意义》

  半月谈记者:原碧霞 顾昕昕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水利部:愿与各方积极推动生...   中新社成都5月18日电 (记者 陈溯)中国水利部副部长王宝恩18日在成都表示,中国愿同各方携手合...
北京喊你当主角!“北京范儿”短...   全体注意!北京喊你来当C位主角!  甭管你是胡同名流还是国贸精英,是升旗仪式铁粉还是深夜食堂常客...
两岸音乐人福建福鼎共话少数民族...   中新社宁德5月18日电 (林榕生 叶菲菲)作为海峡两岸艺术交流汇——2025第二届海峡两岸各民...
800余辆机车集结 江西龙虎山...   和商网鹰潭5月18日电 (熊锦阳 肖思贝)当引擎轰鸣遇上千年道韵,一场速度与文化的盛宴在龙虎山景...
院士专家共议雅砻江流域绿色能源...   和商网成都5月18日电 (记者 王鹏)5月18日,国际大坝委员会第28届大会暨第93届年会“水风...
中俄城市地方合作供需交流会在哈...   和商网哈尔滨5月18日电 (王丹 记者 王琳)18日,由黑河市政府主办的“向北开放最前沿龙粤合作...
中国南方多地暴雨“不下线” 未...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 陈溯)连日来,中国南方地区持续多雨。气象部门预测,未来几天,南方...
近3000名中外跑者竞逐中越瀑...   【东盟专线】近3000名中外跑者竞逐中越瀑布跨境半马  中新社崇左5月18日电 (记者 杨陈)中...
2025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自行...   和商网广州5月18日电 (张璐)5月18日,“喜迎十五运·助力百千万”2025环粤港澳大湾区城市...
600斤鳇鱼“跃动”哈洽会 网...   和商网哈尔滨5月18日电(王艳云 记者 姜辉)“嚯,这条大鱼得有3米长了”“这条大鱼太霸气了,必...
冷链物流市场规模Up 智利三文...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今天(18日)公布今年一季度冷链物流运行数据。在促消费等政策的带动下,冷链物...
“家门口”来了医疗专家:打通生...   和商网阿坝5月18日电 题:“家门口”来了医疗专家:打通生命通道 留下“带不走”的医疗队  作者...
全国春灌面积已达3.6亿亩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记者从水利部了解到,截至5月中旬,今年全国平均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两成...
中国旅马大熊猫“福娃”“凤仪”...   中新社吉隆坡5月18日电 (记者 陈悦)中国旅马大熊猫“福娃”(在马名字为“兴兴”)和“凤仪”(...
2025“5·19中国旅游日”...   和商网合肥5月18日电 (记者 赵强)2025“5·19中国旅游日”合肥市主题活动暨“520”文...
学习·故事丨一份格外的关爱   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  “残疾人是一个特殊困难的群体,需要格外关心、格外关注。...
看展如看剧 文物“活”起来(提...   暮色四合,灯光亮起,博物馆展厅变为一个个小剧场。移步易景中,看曼妙舞姿、听胡商吆喝……  河南洛...
西藏首届残疾人书法展亮相西藏自...   和商网拉萨5月18日电 (李林 拉巴卓玛)2025年5月18日是第35个全国助残日,今年的主题是...
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   和商网济南5月18日电(周艺伟)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2025年年会18日在山东济南召开。本...
全国推广残疾人自助互助康复服务...   今天(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近年来,全社会积极营造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