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游”带火“中国购”,外国人为何爱来中国“扫货”?
创始人
2025-05-13 08:05:41
0

  受益于过境免签、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玩在中国、购在中国成为新潮流

  “中国游”带火“中国购”,外国人为何爱来中国“扫货”?

  阅读提示

  受益于过境免签、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等政策和“中国制造”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玩在中国、购在中国成为国际旅游“新潮流”。由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的“中国热”,正在重塑全球消费版图。

  4月23日下午,在北京SKP的大疆店内,来自美国的游客费格正在挑选一款无人机,这是他第二次来中国旅行。“7年前我来过一次,不过当时退税没有现在方便。”费格告诉记者,前不久推出的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非常便捷,激发了自己的购物热情。

  今年“五一”,玩在中国、购在中国成为不少国际游客的新选择,外国游客来华消费明显增长。

  受访专家认为,过境免签、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的政策“组合拳”和“中国制造”过硬的商品质量,是吸引国外游客在中国购物的主要原因。未来,可通过提供政策便利、优化文旅产品、完善消费服务等措施,以游促购、以购带游,吸引更多国外游客走进中国、感受中国。

  “中国游”带火“中国购”

  在北京SKP,记者看到不少外国旅客的身影。“去年免签政策一出,我身边的朋友都在讨论‘China Travel’(中国游)。”韩国游客林世元告诉记者,去年11月,中国宣布对韩国等9国试行免签政策后,不少身边的朋友周末组团去上海“打卡”。

  2024年11月8日,中国扩大了免签国家范围,对韩国等9个国家持普通护照人员试行免签政策;2024年12月17日,中国宣布将过境免签外国人在境内停留时间由原72小时和144小时延长为240小时,过境免签人员入出境口岸增至60个。截至去年底,中国已对38个国家实行单方面免签入境政策,加上与中国互免签证的25个国家,共63个国家的公民可持普通护照免签来华。

  免签范围的持续扩大,让更多外国旅客有机会体验一场“说走就走”的“China Travel”。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数据,今年“五一”假期,全国边检机关共保障1089.6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其中,外国人出入境11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3.1%,适用免签政策入境38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72.7%。

  在社交媒体上,“China Travel” 话题热度居高不下。“中国游” 热度的飙升,带动了“中国购”热潮,不少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购物消费。数据显示,“五一”假期前三天,入境游客用支付宝消费金额同比去年增长180%。

  “奢侈品、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和电子科技产品,尤其是华为、大疆的产品,是大多数外国游客购物的优先选择。”北京SKP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外国人为啥爱买“中国货”

  “签证的便利化,大大提升了国际旅客来华旅游的热情。”中国人民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赵永华认为,中国持续扩大的免签“朋友圈”是吸引国际游客的“第一把钥匙”。同时,相较于中国本土传播者,国外游客在降低文化折扣、文化错位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为我国构建良好形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社交媒体的热度吸引了更多游客来华游玩。

  最近,全国推广的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政策为国外旅客“中国购”提供更多便利。4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相关文件,明确自当日起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在全国推广。据介绍,“即买即退”作为一项便利服务,与传统离境退税的办理流程相比,将退税环节提前,境外旅客在购物环节就能拿到税款。

  “过去的一年,来这里购物的外国游客数量增加了不少,最吸引外国游客的产品是无人机和运动相机。”北京SKP大疆专卖店一位工作人员说。有数据显示,作为北京市首批离境退税和即买即退的商店,该商场2024年接待的离境退税顾客较上一年增长了104%。

  “退税优惠成为刺激外国人来中国旅游消费的重要因素,带来了‘旅游+购物’双赢。”有业内人士表示,退税的优惠能够有效降低外国游客的购物成本,使中国的商品在价格上更具竞争力。

  “中国制造”商品的高质量也是国际游客选择“中国购”的重要原因。来自几内亚的服装主理人拉瓦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了自己在广州旅行时的购物清单:米雕工艺品、潮牌服装、无人机、茶叶……“‘中国制造’的种类和范围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广,质量也更可靠。”拉瓦说。

  以游促购、以购带游

  免签政策稳健推进、来华签证流程持续简化、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便利措施加持……由政策红利与市场活力共同推动的“中国热”,正在重塑全球消费版图。

  专家认为,可通过提供政策便利、打造有中国特色的文旅产品、完善消费服务等措施,优化外国人来华的旅行体验,吸引更多国外游客走进中国、感受中国。

  华侨大学旅游学院教授殷杰建议,进一步优化在华旅游政策和环境,为国际旅客提供更便利的旅行体验。“可进一步简化签证申请流程,缩短签证办理时间,如推出电子签证、落地签证等政策,方便国际游客来华旅游。”殷杰说。

  “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多民族融合的特性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为国际传播提供了丰富资源。”赵永华认为,在打造文旅产品方面,地方文旅应充分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文旅活动,让国际游客切身感受中国文化的魅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未来国际游客在中国的旅游消费将呈现出数字化、智能化、定制化、创意化等趋势。”殷杰认为,可以借助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完善消费服务,进一步优化来华国际游客的消费体验,充分发挥“中国游”和“中国购”的正向促进作用,实现以游促购、以购带游。

  本报记者 秦亦姝《工人日报》(2025年05月13日 04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国际博物馆日 成都民众博物馆感... 图为四川省文化馆木偶皮影剧团团长杨东用木偶表演川剧变脸与民众互动。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图为小朋友体验...
广西大学主导研制的CXPD系列...   和商网南宁5月18日电 (黄艳梅 封焕波 孙晓黎)记者18日从广西大学获悉,5月17日12时12...
浙江义乌至迪拜“双快”物流班列... 图为满载货物的班列驶向远方。胡肖飞 摄图为货物装运现场。胡肖飞 摄图为工作人员进行装箱作业。胡肖飞 ...
“塞上江南”自强花开:从政策受...   和商网巴彦淖尔5月18日电 题:“塞上江南”自强花开:从政策受益者到乡村振兴贡献者  和商网记者...
拉萨文化旅游节文艺演出精彩纷呈 5月17日晚,2025年“雪域古城·圣地拉萨”文化旅游节“心约拉萨”专场文艺演出在西藏大剧院举行。演...
徐柏青:喜马拉雅冰川加速消融 ...   中新社加德满都5月18日电 (记者 崔楠)“面对冰川消融加剧带来的灾害风险,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独...
2024年中国备案博物馆达70...   中新社北京5月18日电 (记者 应妮)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活动5月18日在北京大运河...
上海民盟举行“MENG·芽公益...   和商网上海5月18日电(范宇斌 时悦)近日,民盟上海市委会“MENG·芽公益”——科普进校园活动...
第27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在福...   中新社福州5月18日电 (闫旭 叶秋云 郑江洛)第二十七届海峡两岸经贸交易会(以下简称“海交会”...
“倾听您的心声,服务您的需求”...   2025年5月18日,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人保寿险”)“倾听您的心声 服务您...
“复旦源”启用并对社会开放 老...   和商网上海5月18日电 (记者 陈静)复旦大学“复旦源”文化育人功能区(简称:“复旦源”)18日...
商务部:对原产于美国、欧盟、台...   和商网5月18日电 据商务部网站消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条例》(以下简称《反倾销条例》)...
世界卫生大会召开在即 中国代表...   【科教文卫】世界卫生大会召开在即 中国代表团介绍参会情况  中新社日内瓦5月18日电 (记者 德...
“上海-日喀则”援藏入境旅游包...   和商网上海5月18日电 (记者 李姝徵)5月18日,2025年“5·19中国旅游日”前夕,“上海...
海口火山荔枝抢“鲜”上市 5月18日,海南省海口市三门坡镇,一家荔枝收购站的工作人员在筛选荔枝。中新社记者 骆云飞 摄 5月1...
“我带着更多人的期待进入了考场...   今天上午,山东烟台,因救同学而缺席语文考试的姜昭鹏顺利完成补考。  他说自己考得还可以,“这次考...
第二届京津冀少年儿童智能博览会...   和商网天津5月18日电 (记者 王君妍)由天津市少年儿童活动中心(天津市少年宫)联合北京市少年宫...
晋祠博物馆多元活动推动文化遗产...   和商网太原5月18日电 (记者 胡健)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以“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为主...
“水下考古在中国”展获文博界“...   和商网宁波5月18日电(林波)5月18日,在第二十二届(2024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
国际博物馆日,听震旦博物馆“掌...   和商网上海5月18日电(范宇斌 郭琪)今年5月18日是第49个国际博物馆日。位于上海黄浦江畔的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