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新文科如何“智”取未来
创始人
2025-05-07 10:01:56
0

  当前,文科教育正经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在AI浪潮的冲击下,传统文科教育体系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矛盾愈发显现,文科生面临数字素养不足、价值认知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近日,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网信办印发《关于加强数字中文建设 推进语言文字信息化发展的意见》,提出支持高等学校语言学科与多学科深度交叉融合发展,加强“语言+人工智能”复合型人才培养。这是推动新文科与人工智能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与智能时代接轨,我国高校文科专业采取了哪些措施?文科生如何在坚守人文精神的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为此,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与智能科技融合是重要趋势

  随着AI技术的发展,文科教育正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这场转型绝非文科向技术的单向融合,而是人文价值与数字文明的双向重构。

  “文科教育与智能科技的深度融合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主任李佐文表示,“一些科学问题的解决需要不同学科直接参与。”

  李佐文以语言学为例指出,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语言学亟待构建跨学科研究范式。“传统观念将语言学归为人文学科,但随着对语言本质研究的深入,我们发现其具有明显的可计算特征,必须借助计算技术实现研究范式突破。”李佐文说。

  北京外国语大学人工智能与人类语言重点实验室的实践探索为文科教育与科技融合发展提供了生动样本。该实验室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开发了北外多语智慧学习平台、“跨文化交际视域下走进韩国”虚拟仿真外语教学系统等,通过整合文化人类学、认知科学和虚拟现实技术,使学习者能在数字系统完成跨文化交际实训。

  此外,社会科学等研究领域,同样需要借助智能技术实现研究范式的革新。位于北京西五环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文明与智慧决策实验室,正以“智能社会科学”为突破口,探索文科与智能科技深度融合的新路径。

  该实验室技术团队负责人张润泽表示,通用大模型虽然能够生成大量文本,但其结果往往缺乏深度和解释性,难以满足社会科学研究与战略决策服务的专业精度要求。为此,该团队另辟蹊径,采用以社科理论和实证知识为指导、以智能体生成数据为基础的智能社会科学研究方法,创新性地推出了“智能社会科学研究系统(箴研大模型)”。

  “我们设计研发了‘混合智能’模式。”张润泽解释,“通过智能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构建了多智能体跨学科协作与人机动态协作两种机制。”该模式通过模拟专家决策流程,将任务分解为规划、分析、计算等环节,让不同学科和领域的智能体协同合作,生成预案。专家在交互界面实时介入关键决策节点进行调整,并融入自身的专业判断,最终得出经人机双重校验后,更为精准、可靠的分析结果。

  记者采访时发现,除了上述学校外,多所高校都在探索文科教育与智能科技融合发展道路。南京大学开设计算机与金融工程交叉实验班、“艺术与文化创意”文科试验班等班级,打造新文科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山东财经大学发布国内首个文科教育大模型“AI才”,致力于解决新文科建设的困境。华中科技大学则提出实施“新工科+新文科”的融合发展战略,着力打造“AI+文化创新”新范式。

  技术发展离不开文科人才

  如果把AI比作炼丹炉,知识就是投进炉里的“药材”,而文科生如同采药人,凭借自身知识储备与洞察力,从海量信息里甄别、筛选出优质“药材”,为AI发展提供知识养料。

  文科教育不仅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还帮助他们形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经典文本、参与学术讨论、撰写论文等活动,学生学习如何辨别信息真伪,形成自己的判断,并以理性的方式表达观点。这对于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AI技术加速发展,对跨学科人才的需求愈发迫切。面对这一形势,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文明与智慧决策实验室提出“知识工厂”概念。“知识工厂”作为连接文科生与人工智能企业的平台,通过项目合作、实践培训等方式,为文科生提供参与人工智能模型的训练和标注工作的机会,助力他们积累实践经验,拓宽就业选择。

  张润泽表示,“知识工厂”需要大量新型人才为人工智能进行知识加工,其中文科人才必不可少。文科人才具备独特知识结构与思维能力,他们能快速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场景,并将其与自身专业领域知识相结合。他们既能运用批判性思维优化技术应用,又能将人文关怀融入人工智能开发过程。未来,文科人才将在“知识工厂”中发挥独特的作用,推动人工智能与人文社科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数字技能将成必备武器

  传统文科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人文素养和沟通能力,却往往忽视数字技能的培养。智能时代,AI可能会消灭机械、乏味的“文科劳动”,但会奖赏个性化的、非复制粘贴的人文创意。

  “文科生要特别注重培养跨界技术素养,掌握基本的数据分析技能,学习AI工具的应用逻辑,创新应用场景,掌握多媒介叙事能力等。”李佐文建议。在人机协同的育人环境中,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在文科教育领域会越来越多,由此可能对文科教育产生颠覆性影响,甚至重塑文科教育。文科生如果缺乏必要的数字技能,将难以适应这一变革。通过不断改革培养方式,文科教育不仅能适应智能时代的需求,还能成为科技与人文对话的桥梁,培养出既懂技术又具人文深度的复合型人才。

  李佐文认为,如今,在新文科人才的数字技能培养方面,有三点特别重要。一是重构并创新课程内容,在传统文科课程中嵌入认知科学、人工智能等跨学科内容。二是创新研究方法或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文本挖掘、大数据分析、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研究人文社会问题。三是建立跨学科合作平台,通过解决科学问题将不同学科的人员组织起来,如语言学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结合起来研究“语言智能”问题。

  随着智能时代的深入发展,文科教育将不断适应社会需求的变化,培养出更多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新型人才。“每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学科调整的阵痛,但真正的文科精神——对人类价值的追问、对文明演进的思考永远都不会消亡。”李佐文指出,“文科人才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来源:科技日报 本报记者 周倩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本周末为何没有“苏超”比赛?   和商网南京7月12日电 (记者 朱晓颖)本周末没有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简称“苏超”)比...
宁夏银川举办群众性主题文化活动...   和商网银川7月12日电 (记者 李佩珊)北京时间2025年7月11日22时23分,在法国巴黎召开...
香港TVB艺人写歌迎世运会:跟...   中新社成都7月12日电 题:香港TVB艺人写歌迎世运会:跟着赛事看遍祖国千山万水  中新社记者 ...
香港原创粤语音乐剧《大状王》在...   和商网北京7月12日电(李百加 应妮)由香港西九文化区委约创作,香港话剧团联合主办及制作,香港特...
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启幕 超...   和商网重庆7月12日电 (记者 贾楠)11日晚,2025不夜重庆生活节暨第三届重庆国际啤酒文化节...
人民财评:稳就业“组合拳”,有...   就业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大稳就业政策支持力度的通知》(以下简...
第一观察 | “多样文明是世界...   “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7月10日,习近平主席在致全球文明对话部长级会议的贺信中,鲜明指出多样...
(经济观察)中国航海向“新”逐...   中新社海南博鳌7月12日电 (记者 王子谦)“利用人工智能建立精准模型计算油耗,2024年即使船...
(活力中国调研行)“小快递”带...   和商网江西横峰7月12日电 题:“小快递”带来“大电商” 江西横峰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  和商...
(活力中国调研行)在中国首个碳... 图为采访现场展示的煤矸石等样品。杨英琦 摄图为中试基地内生产场景。杨英琦 摄图为记者们在中试基地内参...
辛纳、阿尔卡拉斯晋级温网男单决...   中新社北京7月12日电  当地时间11日,在英国伦敦进行的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男子单打半...
海外华裔大学生海南研习行:触摸...   和商网海口7月12日电 (记者 张茜翼)清雅的音乐声中,茶香氤氲,15名海外华裔大学生屏息凝神,...
并蜀对秦帝国形成有何贡献?铜鍪...   和商网北京7月12日电 (记者 孙自法)公元前316年,秦国兼并蜀国,95年后,秦国统一六国建立...
阿尔山“清凉经济”吸引中外游客   中新社内蒙古阿尔山7月12日电 题:阿尔山“清凉经济”吸引中外游客  中新社记者 张玮  进入7...
西藏林芝森林消防支队察隅中队开...   和商网拉萨7月12日电 (费贤浩)近日,西藏林芝森林消防支队察隅中队紧贴实战,以“断网”为硬课题...
粤港澳大湾区儿童社会服务能力提...   和商网广州7月12日电 (记者 程景伟)9日至11日,“湾社同行”粤港澳大湾区儿童社会服务能力提...
面对干旱,夏粮何以稳产丰收   7月10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今年我国夏粮实现稳产丰收。身处种粮一线的人们更了解,是什么在护航...
“外卖大战”为何卷土重来,即时...   澎湃新闻记者 范佳来 邵冰燕 吴雨欣 实习生 刘天颖  订单不断从外卖接单机中吐出,一米、两米、...
入轨误差小于4秒 天舟九号的“...   今天(12日)早上8时开始,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和长征七号遥十运载火箭组合体开...
俄外长抵达朝鲜进行访问   新华社平壤7月12日电(记者王超 冯亚松)据朝中社12日报道,应朝鲜外务省邀请,俄罗斯外交部长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