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购物,越买越贵?记者调查直播间“杀熟”现象
创始人
2025-04-29 07:48:51
0

  “同一场直播,老用户下单贵30元”“优惠券电影票比线下还贵6元”……近期,多名消费者向《法治日报》记者反映,在直播间购物时遭遇“大数据杀熟”。记者调查发现,这一现象背后是商家利用算法对高频消费者实施差别定价,购买同一商品,老用户或常购客户往往需支付更高价格。

  北京市市场监管局近日发布关于规范网络销售、直播带货领域不合理经营行为的若干措施,明确将严查“大数据杀熟”等行为,并联合网信办等部门对重点平台企业开展算法检查,督促平台企业提高算法透明度,优化算法规则。

  “熟客”成待宰羔羊

  “烤鱼套餐138元,包含一条4斤重的鱼和各种配菜,还有小吃和饮品,比在店里买要便宜快100元。随到随用,随买随退,链接就在下方,点击就能购买。”

  前不久,山东省德州市的苏女士在某直播间购买标价138元的烤鱼套餐,结账时却显示148元。“用家人不常购物的账号查看,价格又变回138元。这种事情我已经不是第一次遇到了,有天我在一个主播的直播间看到一盒车厘子限时优惠价269元,可我一买却成了329元,我以为限时到期了,用家人的账号买是269元。”她质疑,“商家专挑熟客加价,若差价小,消费者根本察觉不到。”

  苏女士向客服反映情况后,对方表示会记录相关情况,最后不了了之。

  类似情况屡见不鲜。天津的张先生在某直播间购买电影票优惠券,兑换后发现每张41元,而线下票价仅35元。其朋友用新账号购买同一场次电影票,票价低至30元。“我向商家投诉,却没有客服回应。”张先生说。

  四川南充的石女士也发现,用自己的账号下单某火锅套餐价格为39.9元,而小号则为“新人价”29.9元。她又找了一家铜锅涮肉,单人餐售价79元,但用小号点进去却是68元。“小号能优惠购买,大号就没有优惠。我现在下单买商品还要再开几个号去看看哪个号买得更便宜。等小号成了‘老号’后,消费者又该怎么办呢?难道要不断注册新号才能避坑?”石女士无奈说道。

  辽宁省阜新市的李女士因常在某拆卡直播间消费,发现老用户购卡单价竟比新用户高40元。“商家吃定老用户不会轻易离开,但失去信任后,谁还愿意买单?”她愤然“脱粉”。

  记者检索社交平台发现,有很多痛斥直播带货“杀熟”的帖子;在第三方消费者投诉平台以“直播”“杀熟”为关键词检索,相关投诉超200条。

  在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省司法厅、省消保委联合发布的2024年度全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典型案例中,消费者朱女士在某电商平台同一家商铺先后两次购买同一款床上用品四件套,她发现,第二次购买的价格比第一次购买时价格高出20%,且商品页面未提示任何价格差异原因,商家以系统定价、不同时期促销活动不同等理由推脱,拒绝退还差价。

  经核实,商家利用算法根据用户的购买历史、浏览频率等数据,对老用户制定了较高的价格策略,存在“大数据杀熟”行为,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中关于公平交易和消费者知情权的规定。经工作人员调解及普法,商家最终同意退还朱女士差价,同时承诺全面整改其价格算法,保证未来对所有用户一视同仁,清晰明确地展示商品价格的构成及波动原因,避免类似情况再次发生。

  阻碍行业健康发展

  受访专家指出,直播带货中的“大数据杀熟”会给产业、消费者等带来不少消极影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副教授胡翔说,从产业角度分析,该现象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导致部分商家通过不公正的价格策略获得利益,进而压缩了诚信商家的生存空间,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它还促使商家减少在产品研发等创新活动上的投入,从而阻碍产业的升级进程。

  “对于消费者而言,‘大数据杀熟’可能会侵犯消费者知情权、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同时会导致他们支付更高的价格,增加了消费成本。一旦消费者发现被不公平对待,他们对平台和商家的信任度会降低,这将降低消费体验与满意度,并影响其后续的消费决策。”胡翔说,在社会经济层面,“大数据杀熟”加剧了信息不对称,导致消费不公平现象;还会增加监管成本,导致消费者投诉数量增加,市场监管部门需要投入更多资源应对。

  在华北电力大学(北京)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新金融法中心主任陈燕红看来,对于消费者来说,“大数据杀熟”通过广泛收集其性别、年龄、历史购物记录等个人信息,并根据其不同情况实施差别定价,让多数用户误认为自己的付款价格和他人无异,这种做法不仅涉嫌违规收集用户个人信息,侵犯用户隐私,还破坏了用户的购物体验,侵犯其知情权和公平交易权等合法权益。

  “治理‘大数据杀熟’行为不仅有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维护市场秩序,更为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制度基础。”陈燕红说,从法律层面看,有助于完善算法定价监管、明确经营者责任,填补算法权力治理空白,实现对消费者知情权与公平交易权的法治保障;从经济层面看,有助于消除差别定价引发的市场扭曲,维护公平竞争环境,遏制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攫取超额利润,促进产业链健康发展;从社会层面看,通过公正透明的价格监管,有助于重塑公众对直播带货平台及数字经济的信任,提升消费者参与度并降低维权门槛;从技术层面看,有助于推动算法透明度与可解释性建设,促进政府、行业协会和第三方机构等多主体协同监管,为算法伦理与技术合规提供支撑。

  隐蔽性强维权不易

  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商务法等规定,商家不得对同一商品在同等条件下设置不同价格。然而,直播间“杀熟”行为仍屡禁不止。

  “技术隐蔽性是关键。”胡翔指出,动态定价算法复杂,且价格差异常被归因于“优惠券”“会员等级”等因素,消费者面临举证难。

  他补充道,“同等交易条件”的界定及“知情同意”的边界问题也是难点,如新老用户、会员与非会员是否属于“同等条件”,法律未明确细化;监管与执法难度大,跨区域、跨平台监管协调难,处罚力度不足,技术监管滞后,监管部门缺乏专业算法审计能力,难以主动发现违规行为;行业逐利动机强烈,竞争压力导致“内卷”,少数企业认为“不杀熟就会吃亏”,形成恶性循环。

  “消费者维权难也让一些商家有恃无恐。”陈燕红说,首先是举证困难,消费者往往需要在案件中通过充分证据自行证明平台存在价格歧视行为,但这些证据往往掌握在平台手中,消费者难以获取;其次是诉讼成本高,消费者维权往往需要通过诉讼途径,但诉讼过程繁琐,耗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对于小额的消费纠纷,消费者可能直接选择放弃维权。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把青春“种”在合肥 港青八年...   中新社合肥5月4日电 题:把青春“种”在合肥  港青八年“破土”成新农人  作者 傅天骋  “...
浙江县域观察:工业强市何以成为...   和商网温州5月4日电(周健 陈青)作为工业强市,浙江温州乐清市拥有民营经济发祥地、“中国电器之都...
福州:千年古街引游人 5月4日,市民游客在福州三坊七巷参观游玩。“五一”假期,众多市民和游客来到千年古街福州三坊七巷乐享假...
400名选手山西繁峙开跑 竞逐...   和商网忻州5月4日电 (杨静 郝一鸣 郝栋)4日,2025年“寻找美丽中华”全国旅游城市定向系列...
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签约重点...   中新社福州5月4日电 (记者 闫旭)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4日闭幕。本届峰会共签约数字经济重点项...
青年博士的科研路:在深耕中凝练...   和商网杭州5月4日电(张煜欢)今年4月,良渚实验室徐浩新教授团队在国际顶级刊物《细胞》上发表了最...
受大雨或沙尘暴等天气影响 全国...   和商网5月4日电 交通运输部4日在其官方微信发布全国公路气象预报,5月4日20时至5日20时,贵...
浙江迎雨水降温 强对流天气影响...   和商网杭州5月4日电(记者 王逸飞)受冷空气影响,浙江4日出现明显降温和雨水。据浙江省气象台消息...
“五一”假期前三天北京口岸入境...   中新社北京5月4日电 (记者 徐婧)北京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简称“北京边检总站”)4日介绍,5月...
重磅微视频|期许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工作,亲切关怀青年成长成才。每年五四期间,他总会把时间留...
“飞”阅黄果树大瀑布 贵州解锁...   和商网贵州安顺5月4日电 (石小杰)5月1日至5月5日,“贵州文旅观光飞行展演”在贵州省安顺市黄...
澳门多景区人头攒动 惠澳政策助...   “五一”假期期间,澳门各旅游景点人头攒动。其中,5月2日的出入境人次创下单日历史新高。  在系列...
(走进中国乡村)年轻人“躺进山...   中新社贵州黎平5月4日电 题:年轻人“躺进山海” 贵州千年侗寨迎客来  作者 周燕玲  清晨的...
泰国南部再次发现濒危动物马来虎   中新社曼谷5月4日电 (记者 李映民)泰国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主任查林·福迈4日发布消息称,该部...
东西问|苏长和:为何今天依然要...   中新社万隆5月4日电 题:为何今天依然要继承、弘扬和践行万隆精神?  ——专访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
郑小瑛携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   和商网福州5月4日电 (叶秋云)歌剧《塞维利亚理发师》中文版艺术分享会暨首演主创见面会4日在位于...
汉服妆造师的“五一”假期:唐韵...   中新社西安5月4日电 题:汉服妆造师的“五一”假期:唐韵入黛眉 妙笔绘长安  中新社记者 张一辰...
“五一”假期过半 浙江普陀山水... 旅客通过水路出行。浙江海事局 供图  和商网杭州5月4日电(记者王逸飞)“五一”假期过半,浙江海岛游...
广东多地遭遇暴雨 广州局地伴有...   中新社广州5月4日电 (记者 王坚)降雨云团4日自北向南影响广东,全省逾20个镇街遭遇暴雨,其中...
追光的你|总书记赞扬他们是“顶...   千工易寻,一匠难求。  2024年3月5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现场,一场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