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问丨张象锜:“哪吒” 怎样在泰国实现跨文化传播?
创始人
2025-04-08 16:49:25
0

  中新社曼谷4月8日电 题:“哪吒”怎样在泰国实现跨文化传播?

  ——专访泰国翻译家、学者张象锜

  作者 李映民 赵婧楠

  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近期在全球掀起观影热潮,并于3月13日正式登上泰国大银幕。

  哪吒这一中国神话人物如何跨越文化藩篱在泰国成功传播?泰国社会对于哪吒的文化形象如何理解?哪吒形象在中泰两国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中起到什么作用?中新社“东西问”近日就此专访了泰国翻译家、学者张象锜。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哪吒这一神话人物最初是如何随华人传入泰国的?

  张象锜:哪吒作为中国古代神话人物,传入泰国已有两个多世纪。其传播可追溯至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伴随大规模来自中国南方沿海的华人移民南渡,逐渐融入暹罗(今泰国)本土社会。

  最初,哪吒形象主要在华侨华人社区内部流传。早期传播依托口述传统、潮剧、皮影戏等民间艺术形式,使本土民众逐渐熟悉并接受这一中国神话人物。

  进入19世纪,文学创作在哪吒形象本土化过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曼谷王朝二世王时期(公元1809年—1824年),《封神演义》被译为泰文,影响不少泰国文学作品。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后来的诗体小说《戈珉》。

  曼谷王朝五世王时期(公元1868年—1910年)诞生的本土诗体小说《戈珉》,共有四十回,作者不详。前四回直接取材自《封神演义》第十二至十四回,完整保留哪吒故事框架,并以泰文处理人名与地名。后续三十六回则完全脱离原著,采用大城王朝诗体小说结构,讲述戈珉王子成年后的婚姻、冲突与战争,最终走向圆满。尽管后半部分与哪吒无直接关联,但戈珉形象逐渐被固化为“泰国化”的哪吒象征。

  2011年版的泰文《封神》尤具代表性,书中哪吒形象下直接标注“哪吒(戈珉)”,反映出两者在泰国读者认知中的深度重合,哪吒形象成为泰中文学与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当地时间2025年3月13日,曼谷盛泰澜电影院举行《哪吒之魔童闹海》泰国华人特别观影会。中新社记者 李映民 摄

  中新社记者:泰国社会对于哪吒的文化形象如何理解?

  张象锜:泰国社会对哪吒的理解已超越单一的华人神话角色,成为泰中文化深度融合与精神共鸣的象征之一。哪吒形象所承载的正义、勇敢与反抗压迫的价值内涵,也与泰国社会的主流道德观念契合。

  在外在艺术呈现上,哪吒形象在泰国庙宇建筑、雕塑和民间艺术中得到广泛重塑与本土化发展。

  位于春武里府的道德天灵宫,是泰国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哪吒庙。庙前高大的金身哪吒雕像,延续了中国传统造型特征——手持火尖枪、脚踏风火轮、身披铠甲,展现出英勇威武的战神形象,突出其正义与勇敢的文化意涵。

  在文学与精神内涵层面,哪吒的形象经过本土文本的再创作与诠释,进一步深化为泰国社会理解的“正义化身”。

  例如,《戈珉》虽对哪吒故事进行了改编和本土化处理,人物名字和情节结构也有所调整,但完整保留了哪吒“勇敢、忠诚、反抗不公”的精神内核。

  在民俗实践与宗教信仰层面,哪吒崇拜逐渐强化,其驱邪避凶、祈福护佑的功能尤为突出。

  哪吒降妖除魔、守护百姓的故事通过戏曲、壁画、民间传说广泛流传,强化了哪吒作为“抗争英雄”的角色。作为吉祥与社会的守护者,哪吒也成为泰国华人,乃至更广泛社会族群共同信奉的神祇之一。

当地时间2025年3月13日,参加观影会的泰国华人在电影院打卡。中新社记者 李映民 摄

  中新社记者:哪吒的形象在泰国流行文化中有怎样的影响力?

  张象锜:泰国年轻群体对哪吒这一角色表现出极高的认可与喜爱,尤其在动漫、游戏和社交媒体方面,哪吒已成为深受欢迎的流行文化符号。

  作为中国经典神话人物,哪吒所代表的叛逆、勇敢和自信,与泰国年轻人追求个性表达、偏爱新奇趣味、渴望自我认同的心理需求高度契合。

  近年来,哪吒相关的影视、动画及游戏作品在泰国屡获佳绩,市场表现和口碑俱佳。以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哪吒之魔童闹海》为例,上映后迅速吸引大批年轻观众,实现票房与口碑双丰收。同时,围绕哪吒展开的各类创作、网络社群讨论,以及文创产品、动漫盲盒等在泰国流行,进一步强化了哪吒在年轻群体中的文化影响力。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泰国年轻人积极参与哪吒相关的话题互动,涵盖角色扮演(Cosplay)、同人插画创作及短视频制作等。这些线上互动不仅加深了泰国年轻人对哪吒这一文化符号的理解和喜爱,也助推了哪吒形象在泰国流行文化领域的广泛传播。

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国际版海报。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官方微博

  中新社记者:如何评价中国神话人物在泰国传播的意义?

  张象锜:首先,哪吒形象的广泛传播彰显了中华文化的强大生命力与深厚历史底蕴。

  其次,哪吒在泰国的传播并非简单的文化输出,而是泰中两国文化交流与文明互鉴的生动体现。在接纳哪吒这一外来文化符号的过程中,泰国社会积极融入本土特色,对哪吒的形象进行了创造性再诠释,塑造出兼具泰中特色的文化符号。这种融合创新不仅丰富了泰国自身的文化内容,更进一步促进了泰中两国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

  此外,哪吒形象的成功传播也体现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发展新动力的价值。哪吒相关的影视、游戏及文创产品在泰国广受欢迎,强化了哪吒文化的商业价值,为泰中两国在文化产业的创新合作开辟了新路径。(完)

  受访者简介:

张象锜。受访者供图

  张象锜(Charn Thanapragob),1952年出生于泰国坷叻府,祖籍中国广东潮汕,第三代泰国华裔,翻译家、学者、资深媒体人,致力于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泰国的传播与交流。2019年荣获泰国“素林特拉查翻译大奖”(Surintraja Translation Award)。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天舟九号货运飞船将于15日5时...   和商网海南文昌7月15日电 (记者 马帅莎)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目前,长征七号遥十运载...
本轮巴以冲突已致加沙地带583...   当地时间7月14日,加沙地带卫生部门发表声明称,在过去24小时内,以色列军事行动造成120人丧生...
用表现证明价值!继续见证杨瀚森...   2025年NBA夏季联赛,波特兰开拓者队因杨瀚森的加盟备受中国球迷们的关注。此前结束的两场比赛,...
美国马萨诸塞州一养老院火灾致数...   中新社纽约7月14日电 美国马萨诸塞州福尔里弗市消防局14日通报称,该市一家养老院13日晚发生火...
以歌会友 中美青少年唱响中山公...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电 (国璇 刘梦青) 14日的北京中山公园音乐堂传出阵阵悠扬歌声。2025年...
阿联酋高度评价高级别代表团访华...   和商网北京7月14日电(记者 肖欣)阿联酋驻华大使馆14日发布通报,总结日前阿高级别代表团访华成...
王毅同印度外长苏杰生会谈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电 7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北京同印度外长苏杰生举行...
云南检察机关“减假暂”监督质效...   和商网昆明7月14日电(时文枝)“通过强化实质化审查,统一办案尺度,探索减刑、假释案件繁简分流等...
浙江升级出海引擎 助力企业“掘...   和商网杭州7月14日电(蓝伊旎)7月14日,“携手浙商行天下”走进金砖国家特殊经济区中国合作中心...
画好“数字游民”同心圆 浙江遂...   和商网丽水7月14日电(周健)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一根网线闯天下”的数字游民走进浙江的绿水青山...
国内外知名皮肤科专家上海聚焦诊...   和商网上海7月14日电 (记者 陈静)记者14日获悉,超150位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在上海举行的“...
中国央行15日开展14000亿...   中新社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 夏宾)据中国央行14日消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中国央行7...
南京持续高温 民众戏水觅清凉 7月14日,江苏南京,民众在东郊一处水上世界戏水觅清凉。(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泱波 摄7月14日...
澳门国际美食论坛开幕 促进美食...   和商网澳门7月14日电 (记者 郑嘉伟)澳门国际美食论坛14日开幕。论坛以“香韵人生:澳门百味牵...
越南将禁止在首都市中心驾驶燃油...   和商网北京7月14日电 河内消息:当地时间7月14日,据多家媒体报道,作为越南政府治理空气污染举...
世界化学工程大会首次在国内召开...   和商网北京7月14日电 (陈昊星)7月14日,第12届世界化学工程大会暨第21届亚太化工联盟大会...
浙江湖州:“窝囊版旅游”受青睐 7月14日,游客在云上草原景区体验“窝囊版蹦极”。(无人机照片)中新社记者 王刚 摄7月14日,游客...
中国援多米尼克医疗队半年来开展...   和商网广州7月14日电 (记者 蔡敏婕)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4日发布消息称,第7批中国援多米尼...
纪录片《看见冷湖》青海首映 展...   和商网西宁7月14日电 (李隽)“冷湖,以及关于冷湖的众多故事正在以全新的方式被讲述、被呈现、被...
“文津二十年 好书中国行”广东...   和商网北京7月14日电 (记者 应妮)记者14日从国家图书馆获悉,“文津二十年 好书中国行”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