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开始“整顿”职场
创始人
2025-03-29 03:52:18
0

  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

  工信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开篇

  2025年央视春晚舞台上,一群身着大红棉袄、扭秧歌转手绢的机器人看呆了观众,一夜之间成为“科技顶流”。

  短短一个月后,国内“机器人租赁”市场突然爆火。社交平台显示,日租金有的已经接近万元。有租赁商家称已经爆单,还有商家靠一台机器人租赁今年已收入超20万元。

提供人形机器人租赁服务的商家 电商平台截图

  人形机器人都能干些啥?

  如果你还以为机器人只是工厂里的机械臂,或者商场里的导航机器,那你就落伍了。

  最新一代的人形机器人,已经进化到几乎能以假乱真。

  人形机器人,“进化”到哪一步了?

  作为未来产业的代表之一,人形机器人会的是越来越多。

  宇树科技对外发布旗下人形机器人G1,可以完成跃起、侧身、下肢在空中划出一道弧线后落地、站立;

  智元机器人在两周之内发布了三个新的产品。其中,灵犀X2可以完成踩滑板车、玩平衡车、骑自行车等高难度动作。

  跳舞↓↓↓

  骑车↓↓↓

  穿针引线↓↓↓

  侧空翻↓↓↓

  功夫↓↓↓

  动作更灵活的同时,人形机器人也更加聪明。

  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日前推出的“慧思开物”,集成了感知、决策、语言、学习、运动控制等高阶认知功能,能增强机器人执行复杂任务的效率、降低机器人开发门槛、简化开发流程。

  人形机器人,已经悄悄 “上岗”

  当ChatGPT还在和人类斗嘴、自动驾驶还在测试阶段,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已经悄然走进职场,开始“整顿”人类的工作习惯。

  它们在仓库、餐馆,甚至在工厂车间,正以类似人类的适应性和智能,执行各种任务。

  它们不会摸鱼、不会抱怨加班,甚至不会在周一早晨赖床迟到。它们的存在,正在让职场规则悄然改变——效率至上,人情靠边。

  比如,身穿警服,跟着人类警察一起巡逻、与群众热情互动。

  比如,参加社区活动表演“川剧变脸”。

  甚至上一秒还在商场揽客,下一秒就秒变登山搭子!

  工作内容切换,但态度依旧负责。

  甚至它还可以在各种展会上迎宾,让跳舞就跳舞,让招手就招手。


图为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上海时装周秀场。图为人形机器人首次亮相上海时装周秀场。 3月27日,记者探访位于北京首钢园的2025中国科幻大会会场。图为仿真人形机器人吸引媒体记者。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

  想让它干啥就干啥,想要啥样就啥样。

  充满电,就算工钱。

  这态度,这回头率,这性价比,不得不令人心动!

3月27日,记者探访位于北京首钢园的人形机器人数据训练中心。图为等待训练的人形机器人。中新社记者 张祥毅 摄

  据悉,由于目前机器人软硬件版本还在不断迭代,机器人外出“打工”时,一般还需要操作师全程陪同操作维护,因此,除了机器人紧缺,机器人操作师也比较紧缺。

  “中国机器人产业迎来爆发式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或将成为机器人量产元年,随着产业链不断完善成熟,一台人形机器人的造价已经从2018年的300万元降到了如今的几十万元,接下来,机器人的技术突破与市场增长都将迎来爆发期,价格也将持续下探。

  俄罗斯《莫斯科共青团员报》网站3月26日刊发题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文章,其中提到: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已在众多领域引发根本性变革。

  预计2025年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将迎来爆发式增长,中国企业已实现机器人核心模块的自主生产,国际厂商也依赖中国产业链,至少是其中某个环节。例如全球知名的特斯拉“擎天柱”机器人,其很大一部分零部件由中国企业供应。

  在2025年全球科技版图中,中国机器人产业将加速“出海”进程。从餐饮配送到工业制造,从医疗辅助到智能家居,从消费服务到仓储物流,中国机器人正以全方位应用场景,为全球制造、产业升级贡献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到2025年,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初步建立,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在特种、制造、民生服务等场景得到示范应用。到2027年,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实现规模化发展,应用场景更加丰富,相关产品深度融入实体经济,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新引擎。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计,从现在到2028年,我国整机市场规模约在20至50亿元;到2035年,整机市场规模达到约500亿元;到2045年后,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中国业内普遍预计,人形机器人的产能或将在2025年得到明显提升,推动人形机器人向更泛化、更实用的阶段转变。

  人形机器人,会取代人吗?

  人形机器人离我们越来越近,也让一些人产生担忧,机器人是否会抢走人类的工作机会?

  关于这个问题,deepseek给出如下结论:

  机器人会取代部分工作,但人类在创造力、情感、道德等领域的优势不可替代。未来的关键不是“是否被取代”,而是如何利用技术提升自身价值。

  短期来看,机器人更适合规则明确、重复性高的工作,比如数据录入、基础客服、流水线操作等。但在需要创造力、情感交流、复杂决策的领域,人类仍然占据优势。

  长期来看,人机协作才是趋势:

  机器人负责效率型任务(数据处理、流程执行);

  人类专注创造型任务(战略规划、创意设计)。

  就像计算机没有让会计失业,而是让他们从算账转向分析一样,机器人不会完全替代人类,但会重新定义职场分工。

3月26日,记者探访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主会场。图为一组机器人列队从会场里走过。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第一批人形机器人已经开始 “整顿” 职场,这是科技发展带来的必然变革。

  我们不能忽视这一趋势,而应该积极应对,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新的职场生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因为,未来的职场,属于那些能够与科技和谐共生的人。

  无可厚非的是,人形机器人,正在加速从科幻奔向现实。

  作者:梁静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那些事儿】美国小伙对比中...   近日,美国小伙@陆希安Lucian George在社交媒体视频中分享了自己在中国的就医体验,并对...
“一签多行”实施已3个月 琴澳...   据珠海边检总站横琴边检站统计,自2025年1月1日横琴赴澳门旅游“一签多行”政策正式实施以来,截...
vivo Y300 Pro+正...   3月31日,vivo正式发布Y系列新品vivo Y300 Pro+,并在续航、性能、耐用等方面实...
中国首批商业运营电动固定翼飞机...   中新社合肥3月31日电 (记者 张俊)零重力飞机工业(合肥)有限公司(下称“零重力飞机工业”)3...
广州沙湾飘色巡游展示传统民俗文...   和商网广州3月31日电 (记者 蔡敏婕)2025年沙湾飘色巡游活动31日在广州番禺沙湾古镇举行。...
西安今年已开通加密5条全货运国...   和商网西安3月31日电 (记者 阿琳娜)31日,在2025年全货运国际航线集中开航暨“枢纽对枢纽...
方榕接棒中兴通讯董事长   中新社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兴通讯3月31日发布公告,选举方榕为公司董事长,徐子阳...
港珠澳大桥第一季度客流车流双创...   中新社珠海3月31日电 (邓媛雯 黎钊德)珠海边检总站港珠澳大桥边检站3月31日公布,据统计,今...
广西梧州:粤桂青少年共庆“三月... 近日,广西梧州市龙圩区新地镇举办“诗画富回三月三,欢乐乡村大派对”系列活动,通过农耕文化节、粤桂青少...
重庆武隆:乌杨树成“育儿乐园”... 图为成群的苍鹭在乌杨树上筑巢育雏。廖星晨 摄 图为成群的苍鹭在乌杨树上筑巢育雏。廖星晨 摄 图为成群...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侨海创新...   和商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 吴侃)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侨海创新发展论坛31日在中关村国际创...
湖南永州产业承载能力持续提升 ...   和商网永州3月31日电 (记者 唐小晴)在湖南永州市东安县吉他产业园内,自动化、机械化于一体的吉...
总书记的人民情怀|“说到的就要...   原标题:“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总书记的人民情怀)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贵...
学习新语|“土特产”里的乡村振...   “小粒咖啡吗?”  “小粒咖啡,云南的小粒咖啡。”  前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南丽江古城考察,...
这个春天来承德:“春日限定盲盒...   和商网承德3月31日电 (张桂芹)春光无限好,出游正当时。河北省承德市政府新闻办31日召开春季旅...
教育部:已支持建设30余项关键...   和商网北京3月31日电(记者 袁秀月)随着DeepSeek等大语言模型走红,语言文字发展也迎来新...
话剧《苏堤春晓》成都“省亲” ...   和商网北京3月31日电 (记者 应妮)记者从中国国家话剧院获悉,该院原创话剧《苏堤春晓》“省亲场...
云南春花茶咖活动启幕 邀游客万...   和商网保山3月31日电 (黄兴鸿)31日,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保山市昌宁县举行“有一种叫云...
东西问丨奥泰因·赫尔佐格:中欧...   中新社柏林3月31日电 题:中欧如何加强人工智能合作?  ——专访德国国家工程科学院院士奥泰因·...
西藏森林消防总队林芝支队察隅中...   和商网拉萨3月31日电(吴蕾蕾)为进一步提升科技装备实战效能,增强复杂环境下的应急救援能力,近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