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商网上海12月24日电 (记者 郑莹莹)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上海积极推动科技企业迈上前沿赛道。在新近由中共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总工会联合主办的2024上海数智融合“智慧工匠”选树、“领军先锋”评选活动中,记者发现,跑在赛道前头的“一等奖”企业家,各有妙招。
妙招一:“降维”超车
果栗智造(上海)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池峰向记者讲述了这么一个“降维”求生机的故事。
这是一家成立不到10年的企业,池峰说:“我们在磁悬浮技术领域的全球影响力虽然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还不足,但目前技术上已经没有太大差距,部分指标甚至开始领先。”
支撑他说法的是,一些国际知名巨头已向这家企业抛出合作的橄榄枝,其中包括几家国际电动汽车企业。赢得这些合作机会的原因,一是因为其技术可行,二是因为成本优势。
磁悬浮技术出了名的贵,池峰告知,该企业走的是中国国产化路线,相关技术完全掌握,所以有办法从设计、材料选择等方面降低成本。
池峰所带领的团队曾从事光刻机设备的研发。他说:“光刻机中的硅片就是用磁悬浮技术来搬运的。我们相当于把这项技术从高端的半导体领域,‘降维’应用到自动化领域中,实现弯道超车。”
2024上海数智融合“领军先锋”评选决赛新近在沪举办。(2024上海数智融合“领军先锋”评选决赛主办方供图)妙招二:大领域里寻“小切口”
除了“降维”换道超车,在大领域里寻“小切口”也是上海科技企业的谋生之道。
从聚焦“一屏观天下”的工业互联网到探索“老法师级别”的工业垂类大模型,上海羚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也在升级赛道,探寻前沿领域的新入口。该企业的董事长郭文蔚告知,团队正致力于探索大模型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希望用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去助力制造业企业开展产业升级。
他表示,其实工业是AI(人工智能)相对难落地的领域之一,一则,其应用周期长,见效可能没那么快;二则,工业领域追求严谨,通用大模型要继续“求学深造”,才能适应工业领域的发展。
他告知,工业领域基本是非标(非统一标准)的,A品牌手机与B品牌手机的工艺可能完全不一样,“不是说企业服务完一个手机厂商后就能服务其他手机厂商,更何况工业的细分领域又多,做手机的跟做水杯的(工艺流程)又完全不一样。”
“我们跟用户交流时,也不建议他们想得很全面之后再着手做,而是建议从一些相对比较容易看到效果的场景中先切入,然后慢慢融入更多、更复杂的场景。”他说。
郭文蔚表示,要将人工智能真正用于工业领域,企业不仅需要有过硬的技术实力,还要有对行业的深刻洞察。
因此,企业从“小切口”着手,进而深耕,不失为谋发展的良招之一。
妙招三:市场大、训练足
中国的大市场、积累的大数据,也给科技企业在前沿赛道领跑谋得优势。
上海跬智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致力于做大数据和指标平台的软件供应商。以其一项为国际某西式连锁快餐品牌中国门店服务的应用为例,原本需要专业分析师耗时两三天的人工统计,通过相关指标平台管理及分析解读,仅需几分钟,而且只需一线业务员即可完成工作。有了这些精准解读,品牌就可以为消费者“量身”推出更有效的活动套餐。
该企业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李扬在受访时指出,AI把数据分析的门槛降低了,但AI数据分析唯有精准,才能真正有用。他表示,在基础大模型的研发上,中国确实还在追赶中,但在垂直领域里,国内技术界有自己的强项,开展了很多AI训练,在落地实施方面是有优势的。(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