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商网北京12月20日电 (记者 夏宾)由《财经》杂志主办的以“绿色转型、共创未来”为主题的“2025《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近日在京举行,本届论坛围绕坚定绿色转型、培育耐心资本、发展新质生产力、做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行动派等议题,专家学者们齐聚一堂,共议可持续发展的变局与使命、当下与未来、实践与坚守、挑战与机遇。
《财经》杂志主编何刚在开场致辞中说:“中国绿色转型的决心有目共睹,自2020年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后,‘1+N’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今年ESG已经进入了中央文件,在经济高质量发展时期,绿色转型将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从绿色转型驱动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金融体系发展和促进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深入分析了绿色金融的发展状况。绿色金融已在六大体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包括制度政策体系、金融机构绿色业务体系、金融市场绿色融资体系、绿色金融工具产品体系、绿色金融基础设施体系以及金融科技在绿色金融服务中的应用。这些进展不仅体现了绿色金融体系的完善,也彰显了绿色转型对绿色金融发展的推动作用。
“2025《财经》可持续发展高峰论坛”近日在京举行。主办方供图。屠光绍提到,中国的绿色金融在间接融资方面,绿色贷款全球第一、绿色债券全球第二,但是绿色股权投资比重相当低。未来,除了发展绿色股权投资,还要加强绿色定价和碳排放市场扩容。
中信股份独立董事、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原主席梁定邦认为,ESG背后的概念其实非常简单,关键是把全部环境所制造的问题,融入一个信息体系,不仅融入信息体系,而且要全面融入信息体系。用这个信息体系来服务你的企业或者你的经济单位、经济部门,发挥它积极的能力,包括它对社会本身的推动能力。
通过多年资本市场上的工作,梁定邦也发现,在任何一家公司或者一个所谓的经济体系里面,最重要的给它驱动的一个元素就是信息。一个完整的信息体系,才可以推动每一个经济单位的目标发展。在经济体系之中,每一家公司都很重要。
华夏基金总经理李一梅表示,过往“标签化”的ESG投资基于对ESG、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的朴素理解,简单地采用聚焦部分行业或主题的方式进行标的筛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ESG投资之初,市场中的相关认知和研究不足,发行人可持续信披水平相对较低,也反映出负责任投资者将环境、社会和治理等因素纳入考量还存在一定局限。
她进一步称,随着国内监管政策的出台、ESG数据质量与可及性的显著提高、ESG的财务实质性研究与信披的深化,境内开展ESG与基本面分析相结合投资实践已具备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华夏基金与社会价值投资联盟(深圳)、《财经》杂志连续第四年联合发布《中国ESG投资发展创新白皮书》,从全球可持续信息披露标准的制度化落地、中国可持续信披进展、上市公司信披质量、中国可持续金融市场、投资者对ESG的关注度等多角度分析回顾了2024年ESG领域的重要进展。
根据白皮书,2024年央国企的ESG报告发布率达到94.4%,显著高于其他所有制企业,比上一年提高13.6%,反映出对国资委相关政策的积极响应。地方国企的报告发布率位列第二,民营企业的报告也较上一年也有提升。
“最早我们和上市公司讨论ESG的时候,很多上市公司是没有概念甚至不太认同的。现在很多上市公司的高管主动来跟华夏基金交流ESG信息披露。”李一梅说。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朱旭峰则提到,中国企业在推动“双碳”目标实现进程中表现活跃,这是政府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企业经营效率、赋能及激发企业参与意愿的体现。中国企业不断与政府、与科研单位合作,促进低碳创新,承担社会责任,也是中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充分结合的有力证明。
中国银行原行长李礼辉谈到,要让数据真正成为生产要素,有利于驱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可从多方面着手。一是公共数据的开放共享,着力解决公共数据开放不足、行政分割的问题。
二是个人数据和企业数据的共同使用,着力解决个人数据和企业数据保护不力、流通不畅的问题。
三是建立数字资产市场,着力解决数据产权落地、数据资源配置优化的问题。在数据交易和数字资产市场中,认证是关键环节。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数字信任机制,可以建立可信的认证工具,解决数据和数字资产所有者的确权问题。
四是弥补数字鸿沟,着力解决新智能时代小微企业和弱势群体数字服务获得难、信息落差大的问题。让公共数据更容易获得、更容易理解,切实改进与平民百姓密切相关的数字服务,包括行政审批、公共服务、看病就医、智能城市,也包括绿色低碳生活。(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