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商网济南12月19日电 题:山东以“路”为笔,绘出经济发展“快车道”
记者 沙见龙 赵晓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运输事业一头连着经济发展,一头系着社会民生。
2022年,交通运输部与山东省政府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的实施意见。自此,山东成为中国首个部省共建交通强国省域示范区,各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踏步“走在前、挑大梁”。
两年来,山东综合交通投资超9000亿元人民币,高速公路、高铁、机场、港口等“硬核”设施,已构成通达全国、“畅”联全球的综合立体交通网。
高速公路绘就区域经济新蓝图
山东济青高速中线、临临高速等多条高速在示范区建设期间密集通车,共16条高速公路相继建成投用,全省高速公路里程突破8600公里、6车道及以上占比达37.9%,不断擦亮“山东的路”金字招牌。一条条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山东与京津冀、长三角等区域经济中心的联系日益紧密,正绘就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2023年9月24日,济南至青岛高速公路中线济南至潍坊段通车运行,济青中线全线通车。(资料图)沙见龙 摄高铁网带动产业融合与资源共享
两年来,济郑高铁、潍烟高铁、日兰高铁等高铁线路相继建成投用,力促山东省内“市市通高铁”,并不断向外省延展,带动更大范围内的产业融合与资源共享。目前,山东高铁里程突破3000公里、居中国首位,出省高铁通道达5个,让区域间的“链接”乘上高铁速度。
现代化机场群成为对外开放新引擎
随着烟台机场二期、济宁大安机场建成投用,山东半岛现代化机场群建设日趋完善,机场数量居华东地区首位。全省机场累计执飞航线631条,与欧洲、北美洲、大洋洲、亚洲多个国家直接通航,拥有3家吞吐量千万级机场。这为山东航空运输注入强大动力,同时也带动着周边临空经济区的发展。按照规划,到2035年,该省运输机场将达16个,覆盖所有设区市行政中心。
图为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资料图)沙见龙 摄港口集群增强全球竞争力
作为海洋大省,山东持续加快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现有海运外贸航线达260条,沿海港口吞吐量居中国第一位。青岛港、日照港、烟台港吞吐量均跻身全球沿海十大港口。内陆港如雨后春笋,内河水运网加速推进,京杭运河山东段2000吨级船舶、万吨级船队直达长江,小清河实现全线复航。通过资源整合与协同发展,山东各港口间优势互补。现代化港口集群全面提升了该省在全球港口竞争格局中的话语权,也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提供了有力的海上支点。
数字赋能交通挑发展“大梁”
全球领先的青岛港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装卸效率、自动化水平,时速600公里的磁悬浮列车成功研发落地,中国首座领先水平的高铁轨道板智能工厂建成……在数字化的加持下,越来越多的“科技与狠活”在山东涌现,这也更好地支撑了交通运输业发展。
如今,交运体系的发展价值早已不局限于体系本身,而是数字化时代下人流、商流、信息流流动的加持器。在城市群、都市群融合发展的当前,完善的交通运输体系将极大推进区域经济融合发展,为经济大省挑起“大梁”打下坚实基础。
济青中线济潍段开通前,记者跟车体验。图为车路协同项目演示。(资料图)沙见龙 摄深度“植绿”让“走在前”底色更鲜亮
山东是中国绿色交通大省,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比例均超过90%。两年来,山东持续为交通运输业“植绿”,建成中国首条零碳智慧高速——济青中线、中国首个自我中和的济南东“零碳服务区”,高速公路路域光伏发电总装机量超过600兆瓦,居中国第一位。“氢进万家”工程初步形成了以济青高速为纽带的“4城2港”跨产业融合、跨城市协同、车站路港联动的氢能综合应用模式。
近期,山东正式印发实施《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对示范区未来10年的建设进行了科学谋划和顶层设计,进一步优化政策供给和要素保障,不断加强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
以“路”为笔,山东不仅绘向南北东西,更绘出智能和绿色,全省交通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拓展与完善,经济发展“快车道”的条线愈发清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