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八成受访大学生认为需要减少对算法推荐的依赖
创始人
2024-12-16 12:38:23
0

  就读于西北师范大学的刘昊冉觉得算法无处不在,“有时仅仅是和同学聊天谈到某个话题,打开手机就会发现相关推荐已经出现在各类软件里了”。刘昊冉对这样的推荐不太满意,“感觉隐私在算法面前暴露无遗”。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就算法推荐话题面向以大学生为主体的青年展开问卷调查,回收有效问卷3694份,78%的受访者认为自己需要减少对算法推荐的依赖,72.8%的受访者曾遇到过“大数据杀熟”的情况,68.9%的受访者认为推荐算法应该更加透明。

  当“算法推荐”不再“隐身”

  不久前,就读于北京林业大学的窦颖慧和朋友聊到想购买一款耳机,她的社交平台首页、购物软件主页立即被各类耳机占领。有时窦颖慧会和身边的朋友开玩笑说:“小声一点,别被我的大数据听到了。”

  今年刚毕业于福建一所高校的倪梦娜发现,算法推荐已经渗透到她生活的各个角落,“给我推荐的视频总能让我感到舒适愉悦”;打车软件对她的生活规律了若指掌,甚至知道她每周三或周四都要去一位朋友家,到了这天,就会自动在目的地栏中填入朋友的地址。

  调查显示,89.7%的受访者意识到“算法推荐”的存在,视频平台(90.5%)、购物平台(74.4%)、社交媒体(67.7%)、音乐平台(66.1%)、生活消费软件(39.2%)都是受访者经常使用的含有“算法推荐”的平台。

  西南政法大学数字法治政府研究院执行院长、教授冯子轩认为,在信息过载的数字化时代,用户难以从海量数据中获取对自己有益的内容与信息,而企业通过算法推荐为用户精准推荐相关内容,提升用户的体验感,进而提升平台自身的竞争力,平台借助算法推荐也能实现商业利益。“正因如此,各种算法推荐正在被越来越多平台研发并采用。”

  熟悉了算法推荐的特点,倪梦娜甚至会“驯化”常用的App,先给自己打好标签,方便App推荐自己喜欢的内容。在一些视频平台观看视频时,她还会专门“一键三连”(网络流行语,指对视频作品进行点赞、投币、收藏——记者注),让App清楚地了解自己喜欢什么。“如果看完直接退出,算法可能就捕捉不到我喜欢这个视频,给我推荐的内容就会有点‘脱轨’。”

  虽然并不抵触算法推荐,但倪梦娜坦言,自己也遇到过“算法刺客”。“在和朋友同时打同一类型的车、走同一条路线时,我的打车价格会比朋友高出五六元。平台给我们发放的折扣券不一样。”

  每到一个城市旅游,刘昊冉都会在短视频平台刷到当地旅游攻略和店铺推荐。不过这些算法精心准备的内容,刘昊冉并不“买账”。在他看来,内容大多同质化严重,视频拍摄的文案、运镜、音乐几乎都是同一个模板,参考价值并不大。

  就读于云南一所高校的王明明(化名)是个无线电爱好者,这个小众爱好,让他对算法推荐哭笑不得。他有时会在购物软件上购买一些电子元器件。“如果数据量够大,推荐会相对精准,但因为我的爱好很小众,算法可能抓取不到足够的数据,比如当我买了射频混频器,它就给我推荐手机信号增强器,但这和我的爱好毫无关联。”

  对稀奇古怪的推荐内容感到不适的王明明,有时会和算法开玩笑,“我会收藏一些看起来好玩、但绝对不会买的产品,混淆算法的视听”。他和朋友还讨论过,有些软件关闭个性化推荐功能后,效果并不明显,于是他们互相交流如何“反算法”,王明明的“胡乱收藏”法也在朋友之间传播开来。

  “算法推荐‘似乎比我更懂我’”

  因为在短视频平台上刷了一条街边卤味小摊的视频,江西的95后程慧萍“掉”进了美食、吃播的“坑”。平台发现她在这类视频上停留时间长,总会给她推荐,现在她已经在平台推荐下关注了不少美食博主。短剧也是常常被推荐给她的视频类型,“每集短剧最后的剧情都特别‘抓人’,让人忍不住还想看。这时候再往后刷两条视频,就会刷到后面的剧情。平台一直推,就让人忍不住一直刷”。

  窦颖慧所学的专业是数字媒体艺术,在平时的学习任务中需要用相关社交媒体平台来搜集素材,她说:“有些图片平台,只要点击一张图,就会推送巨量相关图片,极大提高了我查找素材的效率。”

  调查显示,60.3%的受访者对算法推荐的内容表示满意。在受访者看来,更容易找到感兴趣的内容(68.8%)、提高信息获取效率(58.0%)、增加接触新事物的机会(43.6%)、提供更多实用的学习资源(26.7%)、匹配志同道合的朋友(24.9%)都是算法推荐带来的价值。

  两个月前,浙江海洋大学的袁家乐在算法推荐的帮助下买到了一台二手相机,足足省下了1700元。“我刚原价下单,就刷到了同校同学出二手相机的帖子,很多离我更近的卖家信息也都出现在推荐页面,而之前大多是其他城市的信息。”

  袁家乐认为算法推荐也有好处:“算法筛选信息更有效率,我也更容易找到兴趣爱好等方面比较匹配的朋友。”

  在准备国际人才英语考试(中级)期间,袁家乐经常在社交媒体上搜集备考攻略,“15天极速备考”“非英专生通过考试需要哪几步”等符合她身份和需求的内容接连出现在推荐主页。“算法推荐的内容帮我补足了很多知识和方法上的漏洞,似乎比我更懂我。”最终,袁家乐取得了自己满意的成绩。

  对于长安大学的王硕而言,观看视频不仅是放松心情的方式,也是补充能量和知识的重要途径。他在复习汽车理论的专业课时,在视频网站上搜索了相关内容后,平台推荐的视频里也多出了许多汽车理论的课程视频和学习资料。

  算法对个人行为过于熟悉也会带来问题。一次去外地订酒店时,程慧萍不经意间对比了两个不同预订软件的价格,发现同一家酒店的同个房型,她常用的软件上竟然比不常用的软件上贵出80元。“我有一个朋友经营度假小屋,他告诉我,这可能是因为‘杀熟’,还可能是因为商家向平台购买了付费推广服务。所以,我们看到的推送也不一定只是基于用户画像,还可能掺杂广告和营销。”

  冯子轩坦言,当前算法推荐的管理和监管存在诸多难点,相关规定还存在内容分散、标准不清晰等问题;其次,算法推荐技术本身具有复杂性,这使得监管机构难以深入了解算法的工作原理和决策过程,进而影响监管效果。

  算法推荐仍需多样化,超六成受访大学生曾点击“不感兴趣”

  “算法给用户推荐最关心、最感兴趣的内容,削减用户较少涉及的领域,让用户处于信息的自循环,大家心里都明白这层‘茧房’已经越来越坚固,但难以舍弃和打破。”窦颖慧说。

  最近,窦颖慧正处于期末周,“搜索关键词都是‘互动艺术设计’‘数字应用’等与专业课相关的内容,而我生活中还有拍照、看电影等其他爱好,但由于近期没有搜索相关信息,它们已经慢慢淡出我的视野,而那些时事政治、数学科学等我更少关注的领域,几乎从不在我的社交平台出现。”

  袁家乐自认为对算法的依赖程度较高,有时也会陷入算法推荐的信息流中难以自拔。“时间不知不觉就在指尖划过,反应过来已经是1个小时后了”,袁家乐会因为停不下来而花费更多时间,最终“被动熬夜”,伤害身体。对此,她也一直在想办法降低对算法推荐内容的依赖。

  调查显示,接收到的信息来源单一(61.7%)、推荐内容同质化(61.7%)、不自觉地花费更多时间(51.5%)等都是受访者眼中算法推荐的不良影响。调查还显示,72.9%的受访者会根据需要主动关闭个性化算法推荐,66.6%的受访者会有意识地使用“不感兴趣”来规避“算法推荐”可能带来的问题。

  对于算法推荐的信息,刘昊冉不会全盘接受,视频的评论区是他辅助判断的重要信息来源。如果评论区的信息单一,他会搜索其他用户发布的内容,或者切换其他软件来获得更多信息。“信息来源越多,越容易获得有价值的内容。”他说。

  刘昊冉觉得,算法推荐虽然提高了信息匹配的效率,但个人应该有更多的选择权,“在获取个人信息时平台需要和我确认是否允许,我可以随时选择是否接收算法推荐的内容”。

  倪梦娜希望App可以给她推荐一些她喜好以外的内容,但要控制比例,“推荐80%我喜欢的内容,20%我并不常看的内容,避免被困在‘信息茧房’中”。

  冯子轩认为,当普通用户对算法推荐感到不适,或认为数据抓取或推荐侵害了自己的权益,可以自行关闭算法推荐服务。“用户在使用平台服务时,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例如,应当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谨慎授权平台获取自己的个人信息和数据等。”

  冯子轩说,如果用户对算法推荐存在不满或认为自己的权益受到侵害,可以向平台投诉,寻求解决方案。当用户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且平台未能给予合理解决方案时,用户可以咨询律师或相关机构,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一个好的算法推荐长什么样?在受访者看来,考虑用户多样性需求(79.1%)、增加对推送内容的筛选(59.3%)、允许用户有更多的控制权(58.3%)、确保用户隐私数据安全(46.4%)、向用户解释清楚推荐机制(40.1%)、优先推荐积极有益的内容(37.1%)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有时候算法推荐带来的问题,不是普通用户可以决定或左右的,必须要平台和相关监管部门从根源上来解决。”程慧萍说。不过,她还是会根据经验,有意识地去甄别平台算法推荐,并且会在各个平台上“货比三家”,避免算法推荐带来的问题。

  “我选择将部分个人信息提供给算法,那么算法也应当为我推荐更有价值的优质信息,而不是推荐同质化的内容。”袁家乐对算法和用户的“对等关系”表达了期待,“如果仅考虑部分人的利益,用算法搞‘算计’,忽视用户的长期使用体验,最终用户也会‘寒心’”。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军利 毕若旭 实习生 施胜齐 来源:中国青年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安全攻略之蛇年春节限定版 一文...   来源: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
幸福牵挂丨“一老一小”系民心 ...   央广网北京2月1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适...
(新春走基层)江苏常州“光采小...   和商网常州2月3日电 (唐娟 孙权)“我曾挂职过的金坛县,那里有一个直溪镇……”当代作家储福金在...
(新春走基层)台胞村书记的乡村...   和商网成都2月3日电 题:台胞村书记的乡村振兴梦  记者 王鹏  新春佳节,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顶村...
返程高峰期 移动充电车、移动充...   春节假期即将结束,各地高速都迎来了返程大客流。据江苏省交通部门预测,今年春运期间江苏高速公路日均...
(新春走基层)高寿曲艺艺术家新...   和商网温州2月3日电(周健 孙文静 郑智建)“爆竹声声庆隆冬,纷纷瑞雪迎新春。年年腊月梅花放,处...
再创新高!金饰价格突破847元...   春节假期,黄金价格再创新高。  1月31日,伦敦现货金大涨0.66%,报2813.21美元/盎司...
立春怎么吃?咬春地图带你 “卷...   中国天气网讯 感受春天从舌尖开始。今天立春,您“咬春”了吗?此时,韭菜鲜美、豆芽生嫩、荠菜新发…...
江苏宜兴前墅龙窑“新春第一窑”...   和商网宜兴2月3日电 (孙权 唐娟)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的全国重点文物保...
日本冲绳发生4.2级地震   和商网2月3日电 据日本TBS新闻网报道,当地时间2月3日5时37分许,日本冲绳本岛近海发生4....
过年吃橘子、嗑瓜子、喝饮料……...   春节假期在家,零食吃到停不下来。花生、瓜子、各种坚果,还有必备的砂糖橘……可是吃多了也会“乐极生...
辞旧“焕”新 政策补贴继续“点...   就在春节前,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扩围,手机、平板、智能手表等购新补贴政策在全国实施。这也是消费...
年味浓 体验好 春节文旅消费活...   春节文旅消费活力迸发(新春走基层·假日市场看信心)  旅游成为新年俗。申遗成功后的首个春节,人们...
“春节热”让“入境游”更火   来自芬兰的詹内·塔尔瓦伊宁和妻子在上海旅行两周,完整地体验了一把沪上春节的热闹氛围。东方明珠电视...
盒子灯表演、社火展演、打铁花…...   春节期间,辽宁盘锦市的“新春妙会”别样热闹,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  总台记者 李承泽:随着夜幕降...
澳大利亚维州遭暴风雨与高温 逾...   中新社悉尼2月3日电 据澳大利亚广播公司和“9News”3日报道,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维州)在一...
美国将芬太尼问题“甩锅”中国是...   近年来,美国频频将国内芬太尼泛滥问题“甩锅”给中国,指控中国是芬太尼及其前体化学品的主要来源地。...
重大工程建设忙 争分夺秒加油干   春节假期,全国多地重点工程、重大项目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从西南腹地到渤海之滨,从江南水乡到西北高原...
赏花灯、逛庙会、品民俗 跟着年...   新春佳节,人们赏花灯、逛庙会、品民俗,在温暖祥和的节日氛围中,品味浓浓的年味。  四川成都:正月...
中国驻棉兰总领事张敏夫妇出席苏...   和商网雅加达2月2日电 2月2日,中国驻棉兰总领事张敏夫妇出席苏北华裔总会春节团拜活动,宋剑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