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七个聚焦”)
创始人
2024-09-27 16:42:03
0

  文化关乎国本、国运。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是指导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总部署。《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中强调了“七个聚焦”,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展现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美好前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让人民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让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不断提升,对于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要意义。

  深刻认识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着眼赓续中华文脉、推动文化繁荣的重大使命,深刻认识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与自身的文化密切相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中国之所以能够在人类发展史上曾经长期处于领先地位,离不开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们不仅需要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也需要高度繁荣的精神文明。只有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才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决定》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这个主题擘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举措,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充分表明中国式现代化与社会主义文化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在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既强调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也强调精神财富的极大丰富,致力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把“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分领域目标任务,凸显了文化强国建设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文化建设与其他领域的建设相辅相成、紧密相关,比如,对于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高质量发展来说,文化发挥重要支点作用;对于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制度体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来说,文化是重要因素;对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来说,文化提供重要力量支撑;等等。从文化的这些重要作用可以看出,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唯有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充分发挥文化在价值塑造、凝心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才能不断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深入理解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必要性

  《决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出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重大任务,明确改革路径和具体举措,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改革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意义,深刻认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繁荣,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民族永续发展。

  坚定文化自信、谱写文化建设新篇章的必然要求。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文化主体性。通过巩固文化主体性来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需要用好“两个结合”这一最大法宝,发扬勇担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历史主动精神,坚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的正确方法论。要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建立健全有助于深化“两个结合”的体制机制,破除一切制约“两个结合”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守好马克思主义这个魂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脉,在“结合”营造的广阔文化空间中、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中,奋力谱写文化建设新篇章。

  涵养改革创新精神、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文化作为一种凝聚人类智慧、经验和创造的社会意识,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客观社会现实的发展趋向。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要围绕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精心规划、科学设计和扎实落实,而且要积极发挥文化作用,不断涵养人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和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大力营造勇于改革、善于改革和崇尚改革的社会风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昭示:唯改革者进,唯奋进者先。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才能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应对文化建设新形势新任务的必然要求。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同步交织、相互激荡,文化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使文化与市场的关联日益紧密,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推动文化与市场接轨,才能优化文化资源配置,推进文化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已经成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不但极大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而且深刻改变了文化生产方式和文化生活方式,催生了新兴文化业态和新型文化消费场景。只有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与现代科技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拓展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空间。

  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落到实处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确保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在文化领域平稳有序推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把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落到实处。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和巩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地位。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确保我国文化改革发展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工作体系,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常态化制度化。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完善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

  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是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支撑。健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体制机制,要统筹把握文化的意识形态属性和产业属性,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健全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善文化经济政策。依托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文化产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向价值链高端迈进。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业态,形成更多新的文化产业增长点。根据文化建设发展的内在规律,把握文化产业发展特点规律和资源要素条件,加强前瞻性布局和规划,促进形成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

  推动文化繁荣。文化繁荣兴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支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题中之义。当前,推动文化繁荣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创作的生命线,推出更多优秀作品。要学习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出更多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物质财富越是富足,人民就越期待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当前,不断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需要,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和生产更多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理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民审美追求的作品。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推动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文化惠民工程等重大部署落实落地,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持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以及服务体系一体化建设,着力补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短板。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我们要建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用中国话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构建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体系,加快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努力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文明交流双边多边合作机制建设,深入实施中华文明全球传播工程,广泛参与世界文明对话,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人民日报 作者 刘同舫 为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CBA季后赛:广东主场102:...   中新社东莞4月5日电 (张璐)2024-2025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CBA)季后赛第一阶段...
泰国通胀率连续12个月走高   中新社曼谷4月5日电 (记者 李映民)泰国商务部5日发布消息称,3月份泰国整体通胀率同比上涨0....
美洲首家鲁班工坊在尼加拉瓜启动...   中新社天津4月5日电 (记者 王君妍)记者5日从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获悉,美洲第一家鲁班工坊在尼...
澳门启动全城大清洁行动   中新社澳门4月5日电 由澳门市容美化整洁工作组推动的“全城清洁大行动”5日下午在祐汉街市公园举行...
台湾佛教界人士走进新疆:访千年...   中新社乌鲁木齐4月5日电 (苟继鹏)“新疆是佛教东传的门户,遗留了很多文化底蕴深厚的石窟群,这些...
2025清明档电影票房破3亿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2025年4月5日20时38分2025年清明档档期(4月4日—4月6日)电影票房破...
湖北:露营与夜游成春日经济消费...   和商网武汉4月5日电 (记者 梁婷)记者5日从湖北省文旅厅获悉,清明节假期,湖北“赏花+”、踏青...
清明寄情 文明祭扫   又到一年清明时。  近年来,在各地民政部门的引导下,敬献一束鲜花、种植一棵绿树、书写一份思念……...
它为什么是中国“最性感县城”?   资料图:客户在选购泳衣。和商网记者 于海洋 摄文/冯玲玲在中国泳装产业版图上,辽宁葫芦岛兴城市是...
金山岭长城第十三届杏花节开幕!...   和商网承德4月5日电 (张桂芹 李慧冉 刘逸玮)4月5日,河北省承德市2025春季旅游启动仪式暨...
品牡丹宴、喝油菜花咖啡 这个春...   这个清明假期,从温暖湿润的南方到寒意渐退的中部,一处处山谷中、一片片苗圃里,一朵朵鲜花正在竞相绽...
清明假期热门景点客流如潮 山水...   央视网消息:清明假期,安徽、贵州、湖南、新疆、河南等地的热门景点迎来客流高峰,人们外出赏景观剧、...
著名马里音乐家巴卡约科去世   和商网北京4月5日电 巴马科消息:当地时间4月4日,曾获得格莱美奖提名的著名音乐家、马里人阿马杜...
香港同胞回乡祭拜:仪式简化 心...   和商网广州4月5日电 题:香港同胞回乡祭拜:仪式简化 心意不变  作者 蔡敏婕 刘馨龄  5日,...
广西南宁紫荆花盛放 色彩明艳浩... 图为盛开的紫荆花。滕忠 摄图为盛开的紫荆花。滕忠 摄图为盛开的紫荆花。滕忠 摄图为盛开的紫荆花。滕忠...
浙江文旅观察:传统民俗何以激荡...   和商网杭州4月5日电(黄彦君)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清明已至,大地回春,民众出游热情高...
清明出行遇到交通事故如何处置?...   清明假期出行,车流密集。多地交警如何提升应急处置能力?如遇事故应怎么处置?  多地交警启用无人机...
“一脉相连 饮水思源”:东江水... 图为行人通道处展示的众多获奖作品。和商网记者 侯宇 摄图为家长带小朋友观看获奖作品。和商网记者 侯宇...
岁月长河闪耀信仰光芒 北京人艺...   和商网北京4月5日电 (记者 高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创京味儿大戏《永定门里》日前再度登上首都剧...
柔道运动花开古城 159名青少...   和商网西安4月5日电 (记者 张一辰)西安市第十七届运动会(青少年组)柔道项目比赛5日拉开战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