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论坛】激发黄河文化活力 激扬自强奋进精神
创始人
2024-09-27 12:30:55
0

  【光明论坛】

  激发黄河文化活力 激扬自强奋进精神

  ——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系列评论之三

  作者:郑敬斌(山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学术副主任、山东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泱泱黄河,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崛起与奋进,激荡着亘古绵延的璀璨文明。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充分展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民族品格和奋斗精神。水脉与文脉相连,加强黄河流域文化保护、传承和弘扬,是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为我们更好守护黄河安澜提供了重要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黄河文化凝结着百折不挠、坚忍勇毅的奋斗精神。九曲黄河奔腾向前,其浩浩汤汤的磅礴气势,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漫长的岁月中哺育了无数中华儿女,孕育了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塑造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一往无前的民族品格。同时,黄河作为一条桀骜难驯的“忧患河”,“多淤、善决、频徙”“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面对黄河的多变,中华儿女以改天换地的勇气和智慧治理黄河、保卫家园。大禹率领百姓弃“堵”改“疏”,以创造性的疏通策略平定水患;明朝潘季驯发明“束水冲沙法”,先后四次治河,大筑三省长堤;兰考县委书记焦裕禄带领群众艰辛探索,经过几十年的努力终使兰考告别漫漫黄沙和茫茫盐碱……正是在一次次战胜灾害和苦难的过程中,中华民族锻造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品格和顽强的生命力,形成了黄河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突出特征。在一代又一代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努力下,黄河壮美安澜,两岸风光旖旎,这些就是对中华民族奋斗精神与坚毅品格的最好褒奖。

  黄河文化昭示着中华民族刚健有为、求新图变的进取姿态。作为一个时空交织的多层次、多维度的文化复合体,黄河文化在亿万人民的劳动实践中不断丰富拓展,并与时俱进产生新的内涵。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夸父追日、愚公移山……这些诞生于黄河流域的神话与传说,无不承载着中华民族创新求变的价值追求。无论是天文历法、造纸术、指南针、印刷术等重大发明,还是在沿黄地区发生的诸多变革性实践,都有力证明了黄河文化所蕴藏的求新图变的基因。时至今日,《礼记·大学》记载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诗经·大雅》中记载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等,仍鼓舞着中华民族不断创新发展。在创新进取精神的滋养下,沿黄经济的集聚区河南等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培育重点产业链群,已有郑州、开封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洛阳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集群等数个集群入选河南省首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优势加速蓄积,为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动能。

  黄河文化蕴含着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深邃智慧。数千年来,沿黄河流域形成了河湟文化、关中文化、河洛文化、齐鲁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地域文化,并涌现出诸多文人贤士。这条流动的大河,见证人民的交往,也承载着文化的交流。先秦时代儒墨道法诸子不同学派的交锋争鸣,促进了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繁盛;丝绸之路和黄河水道共同成就了人类文明史上规模宏大的文化交融;佛教传入中国并融入中华文化,产生了洛阳龙门、天水麦积山等为代表的石窟寺文化……正是在与草原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和宗教文化等碰撞激荡的过程中,黄河文化焕发出强劲的生命力,彰显出融合包容、多元一体的宏大气象,逐渐形成了中华民族“尚和合”“求大同”的独特精神标识。开放包容的内在特性赋予黄河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也增强了中华文化的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和辐射力,有力推动了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比如,第六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开幕,搭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平台;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持续举办,围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交流思想、凝聚智慧;灵感来自石窟艺术的舞剧《丝路花雨》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3800多场,创下舞剧吉尼斯世界纪录……如今的黄河,依旧深情讲述着开放包容的东方故事。

  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让宝贵精神和文化遗产代代传承、历久弥新,是我们必须肩负起的神圣使命。新时代新征程上,要坚定文化自信,做好黄河文化研究和遗址文物保护工作,创新推进黄河文物活化利用,推动黄河文化走出去,讲好新时代“黄河故事”。要不断激活黄河文化的生命力,激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磅礴力量。

  《光明日报》(2024年09月27日 11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中国故事共创会丨探访50余座贵...   中国日报网9月27日电(记者李军 韩丰)9月26日,在贵州黔西南州贞丰县岩鱼村寨门口,布依同胞们...
文化中国行丨沙漠中的“湖光山色...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坐落着一处神秘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这座新晋世界自然...
国庆节前看消费市场 “菜篮子”...   央视网消息:国庆假期临近,山东青岛各农贸市场迎来销售高峰。记者了解到,新鲜果蔬、肉类、海鲜等供应...
哥斯达黎加驻华大使奥尔图诺:“...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哥斯达黎加驻华大使阿尔弗雷多·奥尔图诺在接受海外网采访时表示,希望中国...
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   9月27日,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东曲阜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长李书磊出席并...
文化中国行丨彩绘兵马俑如何保护...   兵马俑应急保护实验室近日投入使用。它的主要功能是现场第一时间保护修复秦俑的彩绘,堪称兵马俑的“急...
“新技术+新品种”助力增产增收...   央视网消息:秋色绚烂大地,丰收喜悦人间。金秋时节,各地秋粮展开大面积收获,在希望的田野上呈现出一...
【中国那些事儿】美国师生金秋中...   中国日报网9月27日电 9月15日,应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邀请,由美中青少年学生交流协会组织的美...
共和国巡礼 | 75年砥砺奋进...   央视网消息:75载风华盛,团结奋进向复兴。欢迎收看,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特别节目《奋...
张帅:梦想和年龄无关 15年后...   中新社北京9月27日电 (记者 国璇)“我不知道还能有几次站上中网赛场的机会,也不知道自己能打多...
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9月27日,记者从中国海油获悉,我国首个深水高压气田“深海一号”二期天然...
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携威尼斯...   中新社晋中9月27日电 (记者 胡健)巴西导演沃尔特·塞勒斯时隔10年拍摄的新作《我仍在此》于第...
丰富西藏人民的餐桌:高原上的绿...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全区农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智能化养鸡场、有机蔬果种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新华社北京9月27日电(记者朱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外国专家招待会27日晚在人民大会...
印尼一非法矿山发生滑坡造成至少...   中新社雅加达9月27日电 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索洛克县一处非法矿山发生山体滑坡,截至27日,这...
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在山...   中新社山东曲阜9月27日电 2024中国国际孔子文化节27日在山东曲阜开幕。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
透过数据看中国创新“硬实力” ...   央视网消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26日发布的《2024年全球创新指数(GII)报告》显示,中国在全球...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丨天山南...   9月26日,虽然飘着雨滴,新疆舰桥国际物流霍尔果斯铁路专用线项目的施工现场热火朝天。  “我们正...
青藏高原唯一炼油厂通过铁路向西...   中新社青海格尔木9月27日电 (李隽)“截至9月底,今年共销售航煤1.31万吨,其中0.38万吨...
金融部门联合发文夯实市场基础 ...   央视网消息:9月26日,中央金融办、中国证监会联合印发《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指导意见》,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