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0日晚,瑞典文学院将202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韩国作家韩江,“以表彰她直面历史创伤、揭示人类生命脆弱的激烈而富于诗意的散文。”
韩江表示,在获得诺奖后收到了很多真诚且温暖的祝贺,“有些人担心我平静的生活可能会被打破。感谢大家体贴入微,我相信也希望自己的日常生活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
直面“人类到底是什么”
据路透社报道,韩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韩国人,也是第18位获得该奖项的女性。她的写作生涯始于1993年,当时她在《文学与社会》杂志上发表一系列诗歌,1995年她发表短篇小说集《丽水之恋》。
在奖项宣布后,瑞典文学院通过电话采访了韩江。她说她的庆祝方式很低调。“我不喝酒,所以打完电话后,我和儿子一起喝茶,安静地庆祝。”
韩江说,她刚吃完晚饭就接到瑞典文学院的电话。她说自己“非常惊讶……当然,我感到很荣幸”。
“大约一个月后我将满54岁,我希望在未来的六年里,专注写完心中积压的三本书。”她玩笑般地说,一想到前面还有三本想象中的书等待着自己,就有种不祥的预感,“可能会因为这些书而死得不安稳”。
关于获得诺奖后的创作计划,韩江表示:“如果能在明年上半年带着新作见面就好了,但每次我预测小说完成时间总是出错,所以很难确定一个准确的时间。”
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韩江除了接受瑞典文学院和13日瑞典公共广播的简短采访外,她拒绝了一切形式的韩国记者会。她通过父亲、作家韩胜源,传达了她的意思:“世界上因为战争每天都在发生死亡,怎么能举办庆祝活动和记者会?”此次公开露面,韩江表示:“我是通过文字与世界相连的人,希望像以前一样继续写下去,在书中与读者见面。”
韩江出生于1970年,来自文学世家,她的父亲是一位备受尊敬的小说家。
韩江在2016年凭借小说《素食者》获得国际布克奖,这是她第一部被翻译成英文的小说,也被视为她的重大国际突破。
其小说《失语者》的英国出版商哈米什·汉密尔顿出版公司出版总监西蒙·普罗瑟通过驻英韩国文化院发表声明说:“她以极为优美而清晰的文笔,毫不畏缩地面对‘人类到底是什么’这一痛苦的问题——这个既能做出残忍行为又能表现出爱的物种。”
韩江在写作中探索了悲伤、暴力、性和心理健康等主题。
在《素食者》中,英惠是一名尽职的妻子,在反复经历噩梦后,她决定反抗社会规范,放弃肉食,引发家人对她精神健康的担忧。
在布克奖采访中,韩江说,写作《素食者》是在她人生中的一个艰难时期,她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完成这部作品,甚至不确定自己的作家生涯还能否继续。
她说:“我的手指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所以我用签字笔慢悠悠地写了前两部分,然后用两个倒置的圆珠笔(在键盘上)打出最后一部分。”她表示:“直到今天,当我听到这部小说的‘成功’时,还是会感到尴尬。”
韩江在小说《少年来了》中探索了历史创伤的主题。她在韩国光州长大。1980年,光州事件发生。韩江在2017年接受瑞典《每日新闻》日报采访时表示,她的家人在那之前几个月就离开了光州,多年来一直背负着幸存者的负罪感。
在将于2025年以英文出版的最新小说《不做告别》中,韩江“展现了过去对现在的影响力”。在瑞典文学院对她进行的电话采访中,被问到新读者应该从她的哪本书入手时,她选择了这本书。
她说:“我认为每位作家都喜欢自己最新的书。《少年来了》与这本书直接相关。然后是《白》,这是一本非常个人化的书,因为它带有自传性质。还有《素食者》。但我觉得可以从《不做告别》开始。”
乐于进行文学实验
据德国《明镜》周刊网站报道,韩江多年来一直是文学界重要人物。她的作品被广泛翻译,尤其出名的是她笔下饱受自我异化、去身体化和痛苦折磨的人物。
1970年,韩江出生于光州,她的父亲韩胜源也是作家。韩江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表示,当时她家中没有家具,但堆满书籍。对孩提时代的她而言,书籍是半生命体,它们不断繁殖,不断拓展边界。
上世纪80年代初,韩江一家搬到首尔。14岁时,她就知道自己要当一名作家。她学习韩国文学,并于1993年首次发表诗作,随即在全国范围内取得初步成功,为她此后三十年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基础。
长篇小说《素食者》为她带来了国际性突破。这部卡夫卡式的三幕故事2007年在韩国出版,英文和德文译本分别出版于2015年和2016年,让韩江一举登上畅销书榜,并为她赢得国际布克奖。在小说中,韩江讲述了一位最初并不起眼的家庭主妇英惠。她的人生在她下定决心不吃肉、也不做荤菜(她的丈夫为此深感遗憾)之后逐渐崩坏。
她的家庭秩序被打乱,一切都变得一团糟。为什么不吃肉?英惠对此唯一的解释是:“我做了一个梦。”什么梦?英惠想要过一种植物的生活,只以阳光和水为生。《素食者》既有力又温和,既令人不安又充满诗意。当然,这篇小说的主题并不是饮食,而是打破常规和自决的问题。
韩江在作品中反复注入身体性和社会孤立等主题。她始终保持优雅,行文缓慢而简洁,这让她的语气有时显得冷淡。她巧妙地游走在残酷与温柔的两极之间,《失语者》(2011年)就是一个例子。
在这部作品中,一个丧失语言能力的无名女人在一所私立学校学习希腊语,“因为她迫切希望找回自己的语言”,并与自己正在失明的老师产生了连接。她的痛苦被细腻地描绘,深入每个细节。与《素食者》一样,这篇作品也讲述了一个女人以自己的方式反抗传统、抵制日常生活暴力的故事。
韩江许多作品的共同点是她处理创伤的方式。她的写作深入身体甚至内脏。她的声音直逼读者的脏腑。她游刃有余地穿梭在文学流派之间,乐于文学实验,比如作品《白》(2016年)就像一种自传式的冥想:叙述者在一座欧洲城市忆起她刚出生就夭折的姐姐,她的回忆总是反映在白色事物中,从婴儿服到盐粒。
韩江曾说,她的全部作品都在探讨生而为人意味着什么。
高产的新生代女作家
法国国际广播电台网站报道,韩江毕业于延世大学国文系,现任韩国艺术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
1993年,韩江开始发表诗作,隔年发表小说《红锚》荣获《首尔新闻》的年度春季文学奖。1999年她以作品《童佛》赢得韩国小说文学奖,2000年赢得今日青年艺术家奖。2005年,她以中篇小说《胎记》荣获李箱文学奖,成为史上第一位获此文学大奖的“70后”作家。
2010年,韩江以《战斗气息》荣获韩国东里文学奖,2014年以《少年来了》荣获韩国万海文学奖,2016年《素食者》荣获国际布克奖,2017年《少年来了》荣获意大利马拉帕蒂文学奖。2016年出版的《白》,是韩江结合自传、富实验性质的作品,再度入围国际布克奖,获英国《卫报》选为“今日之书”。
韩江的主要著作有:《玄鹿》(1998)、《你冰冷的手》(2002)、《素食者》(2007)、《起风了,走吧》(2010)、《失语者》(2011)、《少年来了》(2014)、《白》(2016)、《植物妻子》(2000)、《火蝾螈》(2012),诗集《把晚餐放进抽屉》(2013),以及2021年最新作品《不做告别》等。
资料来源:《红星新闻》、《参考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