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陵笑笑生《金瓶梅》中的潘金莲是一个复杂多面的角色,她的性格中既有阴狠毒辣、刻薄寡恩的一面,也有狡黠机敏、应对如流的世俗智慧,甚至有的时候还不乏幽默与搞笑。
当然,潘金莲的这些性格特点(包括幽默与搞笑),都是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慢慢变得日趋丰满,所以潘金莲的性格不是一出场就定型了,就像西门庆、陈经济那样,她的主要性格特点一直在不断地丰富和变化。
在小说的第六回“西门庆买嘱何九,王婆打酒遇大雨”,武大郎死后不久,端阳佳节将近,西门庆又到王婆的茶坊里坐下,想要到潘金莲家中和潘金莲厮会。王婆对他说,潘金莲的妈妈潘姥姥在家,不知道现在有没有回去,等我过去看看再说。
王婆从后门进了潘金莲家,潘金莲正陪着她妈妈潘姥姥在房里吃酒,见到王婆便堆上笑脸,拿这个老王婆打趣道:“干娘来得正好!请陪俺娘,且吃个进门盏儿,到明日养个好娃娃!”
王婆的口才也是一流,马上笑道:“老身又没有老伴儿,哪里得养出来?你年小少壮,正好养哩!”拿潘金莲和西门庆来回击,潘金莲不甘示弱,道:“常言小花不结,老花儿结。”
王婆眼见在嘴巴上占不到潘金莲的便宜,便向潘姥姥吐槽潘金莲的厉害,这时潘姥姥赶紧打圆场,说道:“她从小儿是这等快嘴,干娘休要和她一般见识。”
在这里,我们初次领教了潘金莲的幽默快嘴,即便是老于世故,“开言欺陆贾,出口胜随何”的王婆在她面前也讨不到便宜。
不过,潘金莲的幽默与搞笑,最让我们印象深刻的一次,是发生在小说的第四十回“抱孩童瓶儿希宠,妆丫鬟金莲市爱”。
在这一回的开头,潘金莲的生日这天,西门庆在玉皇庙打醮,没来给潘金莲过生日,潘金莲多少有些不爽。
西门庆回来之后便在书房里睡下了,潘金莲便借着抱官哥儿去叫醒他的机会,再度施展她的讽刺与幽默,借着官哥儿的口吻发泄她的不满:“小道士儿吴应元,你哕他一口!你说:昨日在那里使牛耕地来(暗指西门庆到哪去逛窑子去了)?今日乏困的你这样的,大白日强觉!昨日叫五妈(指潘金莲自己)只顾等着你,你恁大胆,不来与五妈磕头!”
西门庆知道潘金莲误会他了,便赶紧解释“昨日醮事散的晚。晚夕谢将,又整酒吃了一夜,今日到这咱时分还一头酒。在这里睡会儿,还要往尚举人家吃酒去。”
不过,今天的潘金莲是打算要把搞笑与幽默进行到底的了,等到到了晚上,西门庆到尚举人家吃酒去后,这时众女眷都在上房吴月娘房里坐着。这时潘金莲突发奇想,“要装丫头哄月娘众人耍子”。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要来个Cosplay的换装秀,来博吴月娘等众人一笑。
潘金莲走到镜台前把䯼髻摘了,打了个盘头揸髻;把脸搽得雪白,抹得嘴唇儿鲜红;戴着两个金灯笼坠子,贴着三个面花儿,带着紫销金箍儿;寻了一套大红织金袄儿,下身穿翠蓝缎子裙。活脱脱就是一个使唤丫头的打扮,足可以假乱真,让人不辨真假。
接下来,陈经济、李瓶儿和潘金莲他们几个唱了一出“双簧戏”,由陈经济经济到里面对吴月娘说:“娘,你看爹!平白里叫薛嫂儿使了十六两银子,买了人家一个二十五岁会弹唱的姐儿,刚才拿轿子送将来了。”
事发仓促,吴月娘不疑有他,只是奇怪“薛嫂儿怎不先来对我说?”陈经济赶紧解释道:“她怕你老人家骂她,送轿子到大门首,她就去了。丫头便教他们领进来了。”
只见月亮之下,潘金莲搭着盖头,穿着红衣服进来。蒙在鼓里的三娘孟玉楼、二娘李娇儿都出来看热闹。良久,进入房里。丫鬟玉箫挨在吴月娘身边,说道:“这个是主子,还不磕头哩!”一面就揭了盖头。
那潘金莲便插烛也似磕下头去,但是还是忍不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大家这才发觉这个丫头是潘金莲装扮的。纷纷笑着说,“刚才不是揭盖头,她自家笑,还认不出来。”
这是《金瓶梅》这部一百回的世情大书极为难得的一次合家欢的欢乐场面,是潘金莲用她的幽默与搞笑,让这个月夜笑声回荡在空中。
若干年后,吴月娘一定会记得这个温馨的画面,因为就在小说的第九十一回“孟玉楼爱嫁李衙内,李衙内怒打玉簪儿”,兰陵笑笑生为我们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月娘回家,因见席上花攒锦簇,归到家中,进入后边院落,见静悄悄,无个人接应,想起当初有西门庆在日,姊妹们那样热闹,往人家赴席来家,都来相见说话,一条板凳姊妹们都坐不了。如今并无一个儿了!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