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曾经被叫作“歌声天使”的降央卓玛,竟然也有跌落神坛的一天?
靠一首《西海情歌》唱遍大江南北,红得发紫的她,最后却因为这首成名作,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法庭。
真是应了那句老话:成也《西海情歌》,败也《西海情歌》。
降央卓玛,四川甘孜人,从小在高原风雪中长大,家境贫寒,但嗓子好得惊人。
为了梦想,她一路闯进了四川音乐学院,后来还去了解放军艺术学院深造。
2008年,一首《西海情歌》直接让她火到发烫,甜美又空灵的声音,像是从雪山里吹出来的一样,打动了无数人。
很多人都以为那是她的原创曲,殊不知,真正的作者其实是刀郎。
问题就出在这儿。刀郎辛辛苦苦写的歌,被降央卓玛未经授权在各种演出中反复演唱,赚得盆满钵满。
起初刀郎没计较,可能想着大家老乡一场。
可次数一多,误解一深,外界开始以为这首歌就是降央卓玛自己的了。
刀郎忍无可忍,一纸诉状将她告上法庭,双方打了42场官司,法院最后判降央卓玛赔偿7.5万元,还限制她公开演唱《西海情歌》和《手心里的温柔》。
消息一出,舆论瞬间炸锅。
有人觉得刀郎太小气了,也有人一针见血:“谁的歌就该给谁的尊重。”
一时间,降央卓玛的人设彻底崩塌,从歌坛天后变成了“侵权女歌手”,事业急转直下,不复当年盛况。
那首曾让她走红的歌,像一把双刃剑,划破了她精心打造的光环。
其实,降央卓玛的问题不仅仅是版权意识的缺失,更是一种对职业边界的忽视。
很多人说,她没必要亲手葬送自己的路,可现实是,当利益面前模糊了界限,再好听的声音,也很难替她洗白。
有人说娱乐圈冷血,但其实这就是规则——你越红,越不能忘了底线。
版权这件事,看似是刀郎和降央卓玛的私人恩怨,实则是整个音乐圈长期存在的通病。
哪怕在今天,盗用、侵权依然屡见不鲜。
降央卓玛不过是众多悲剧里一个最醒目的例子。
她的沉沦不是偶然,而是早晚的必然。
近几年降央卓玛也低调了很多,嫁做人妇,偶尔做公益、出席民族文化活动,还会在短视频里露个脸,晒晒生活。
她没有彻底放弃舞台,但曾经站在巅峰的自己,似乎已经渐行渐远。
她唱过的那些雪山草地的情歌,还在回响,只是听歌的人,少了许多。
有人说,降央卓玛是被一首歌成全,也被同一首歌葬送。
也有人叹息,如果她当年能守好规矩,也许今天还能是民族歌坛的一面旗帜。
但世界没有如果,只有结果。
真正能撑起一个人走得更远的,往往不是声音有多好听,而是底线有多清晰。
正如那句老话唱得再动听,也抵不过一句真诚;“飞得再高,也要有落脚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