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琳最近又遇到麻烦了。
自从《再见爱人4》播出后,麦琳一度引发了激烈的争议,甚至我自己也经历了从“理解她”到“质疑她”再到“疯了”再到“被气坏”再到“哦,原来是这样”最后到“算了吧”的心理波动。
李行亮原本得到了一些同情,然而不久后他也遭遇了反扑,甚至被愤怒的网友抵制。虽然他终于红了,但也因此丧失了工作机会,原本安排好的十几个商业演出被取消。
如今的局面是,李行亮待业在家照顾孩子,而麦琳的流量飙升,走出了家庭,开创了全新的人生。两个人的角色发生了翻转。大家可以明显看出,李行亮情绪低落,而麦琳则焕发光彩,充满了强烈的价值感。
值得注意的是,杨子的眼神中有些羡慕。当初刚上节目时,他最不看得起的就是麦琳——这个全职妈妈、家庭主妇。
这不禁让我想到,女性不仅仅是一个性别标签,更是一种独特的处境。谁身处这样的境地,谁就被定义为“女性”。
对于生活中的许多女性来说,积极调整状态,走出家庭,拥抱更广阔的生活天地,无疑是件好事。
你知道那小小的厨房,洗不完的碗和拖不完的地,还有孩子的种种需求,多少消耗着你的时间和精力。家庭生活不可或缺,但这些努力并不会带来实际的成果。
如果对方能理解和珍惜,这些无形的劳动是非常宝贵的,难以用金钱衡量;否则,你只会觉得自己整天待在家里,毫无所事。
在这种低价值和自我怀疑的情境中,逐渐磨灭了自信,眼中失去了光彩。
我觉得李行亮其实做得还算可以,虽然偶尔让人恼火,但他愿意解决问题。但在他的家庭角色中,依然是他为主,麦琳为次。
生活中不乏那些直男,他们没有承担起“家庭主宰”的责任,却总是渴望享受这一身份的荣耀,似乎希望所有的女性——从妈妈到妻子到妹妹,所有人都为他提供价值。
当然,麦琳当时遭遇的网暴,背后有多种原因。除了她自身的因素,节目组的剪辑和制造矛盾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为了吸引流量,保护李行亮的商业利益,麦琳被作为牺牲品。
因此我们看到了麦琳言行不一致、油腻邋遢、智力浅薄、行为双标、以及她在节目中的“熏鸡事件”和各种矛盾。但她就没有值得一提的优点吗?又或者说李行亮方面是否也有问题呢?
这些或许都被剪掉了。
记得上次看到《再见爱人》第三季,看到王诗晴为老纪掏耳朵的场景,我意识到节目剪辑有多厉害。那一幕虽然是私人举动,但可以看出她确实很爱老纪。而老纪也曾在节目里提到她的优点,但最终这些都没有播出来。无论如何,这些嘉宾的出现增加了节目流量,他们的负面评价也是不可避免的一部分。
不过,麦琳遭遇的大规模网暴实在令人钦佩,她顶住了压力,也变得非常励志。回门宴上的表现也很亮眼,她显然在自我反思并有所进步,的确是成长了。
但她出来的时机太快了,观众的情绪还没完全平复,她的出现又唤起了那些回忆。
最近,麦琳和傅首尔一起参加了家庭观察类综艺《我和爸爸》,她的状态不错,瘦了很多,表现也得体。其实她年轻时活力四射,活泼又迷人,这也是她能够吸引内向理工男的原因之一。
她在节目中分享了育儿经验和减肥心得,从生二胎后的140斤减到现在的98斤,整个人的状态也好了很多,自信回来了,穿的衣服也比以前更有品味了。
一些网友表达了欣赏,觉得她性格活泼,敢自嘲,还有点幽默,气氛调节得很好。
然而,也有网友感到不快,表示星期天加班到深夜,终于能放松时打开电视,看到她时感觉心情崩溃,“天哪,这也太不公平了吧。”
还有网友甚至表示,一看到她的嘴型和听到她的声音就不行了......
这也许是某种创伤后应激反应,毕竟,她曾因一己之力让无数人“气坏了”。虽然她并不是故意的。实际上,我自己也不太愿意看到她的身影……每次看到她的照片都让我感到不舒服。
对我来说,喜欢的话就看,不喜欢就别看。但也有不少网友直接表示抵制,反感她参与节目,并在评论区留言:“举报麦琳!抵制麦琳式网红!”
关于麦琳的抵制,网友的态度极为分化。有些人认为她活该:
“把大家气到怀疑人生,竟然还靠自黑轻松赚了大笔钱,凭什么?”
“利用‘黑红’路线再去洗白,消费大众情绪圈钱,简直是对社会价值观的挑衅!”
而也有网友认为这不公平:
“劣迹艺人那么多,怎么就盯着一个女性来打压?”
“她没有任何违法行为,也没有违背公序良俗,缺点人人都有,她比那两个男的强多了。”
还有人认为,应该抵制的其实是综艺的营销方式,节目组为了流量不择手段。
麦琳现在成了烫手山芋,赞助商也开始重视这个问题。有商家回应网友:“非常理解您的愤怒,在各方压力下,浙江卫视可能会将该艺人的后续内容下架,艺人行为是个人的,与我司品牌无关。”
另一家商家表示:“相关部门尚未给我们明确答复,但我们已经在尽量减少她的镜头。”
这也提醒了节目组和其他艺人,黑红路线不再是可靠的生财之道。毕竟,观众更喜欢正能量,支持社会主流价值观,而不愿意被情绪伤害后再被当作娱乐工具。
至于麦琳和李行亮,去年年底的大规模网暴他们都挺过来了。这次,我倒希望他们能够真正沉淀下来,凭借实力和个人魅力赢得观众的喜爱。
你认为这可能吗?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