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月22日,第75届柏林电影节落下帷幕,首度参加欧洲三大电影节的中国导演霍猛,凭借《生息之地》获得最佳导演银熊奖。
据悉,《生息之地》由姚晨担任制片人,她和她的先生、摄影师曹郁共同创立的坏兔子影业投资制作。该片是霍猛继《过昭关》之后的第二部剧情长片,以1990年代初为背景,与前作一样,也是聚焦于农村的生活,采用方言对白,通过10岁小男孩的视角,展现了农村传统与现代化变革的冲突:小男孩在村里由大家庭抚养长大,而他的父母则在遥远的城市工作。
柏林电影节评委会对于《生息之地》的颁奖词:“在时代变迁的浪潮面前,这部电影带我们走进一个跨越几代人的社区,见证他们的生活与世代相传的习俗。电影细腻而深刻地描绘了人们在乡村生活中的温暖与挣扎、光明与黑暗,以及彼此之间深深的牵绊,让观众始终沉浸其中,无法移开目光。影片既关注微小的细节,也构筑出宏大的诗意画面,在观察与叙事之间找到了优雅的平衡。它让我们与片中人物产生深刻共鸣,感受他们的渴望、希望、悲伤与喜悦,仿佛我们也成为了他们家庭的一员。”
姚晨凌晨3点在社媒上发文:“恭喜霍猛导演!荣获第7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佳导演奖”!!!《生息之地》生生不息!”
导演霍猛表示,影片灵感来源于2018年的前作《过昭关》,描绘了中国农耕文明中的代际变迁和乡村社会的变化,希望通过家庭关系、代际更替等普遍主题与国际观众产生共鸣。影片拍摄历时一年,采用独特的运动长镜头,带来沉浸式的观影体验,力求真实还原1990年代的农村生活。
他在获奖感言中表示:“电影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创作,感谢台前幕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也感谢演员们演绎了一群勤劳、善良、温暖、坚韧的普通人。能把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的情感联系在一起,是电影最有魅力的地方。”
据悉,霍猛曾执导电影《我的狐朋狗友》《过昭关》,并凭借《过昭关》获得了平遥电影展费穆荣誉最佳导演奖,并获第32届中国电影金鸡奖四项提名。
《生息之地》作为今年柏林国际电影节首日展映的第一部主竞赛影片,亮相后斩获不少影迷的好评。大多评论认为,霍猛并非在重复第五代,他更加关注土地上的生活本身,有着敏锐的细节捕捉能力和丰富的群像调度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华语片方面,除了拿到最佳导演的霍猛以外,景一导演的《植物学家》获得了新生代儿童单元国际评审团大奖。该片是景一导演的长片首作,讲述中国新疆北部边境的山谷村庄里,孤独的哈萨克族男孩与植物为伴,他在追寻逝去的时光中,逐渐隐入植物世界的梦幻寓言。
此外,巴西导演加布里埃尔·马斯卡罗执导的《天空的另一面》获评审团大奖;阿根廷导演伊万·冯德执导的《讯息》获评审团奖;澳大利亚女演员萝丝·伯恩凭借影片《如果有腿,我会踢你》获最佳主角;爱尔兰演员安德鲁·斯科特凭借《蓝月亮》获最佳配角。最佳剧本和杰出艺术贡献奖分别颁给了影片《2025年的欧陆》和《冰之塔》。
金熊奖和银熊奖是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奖项,也是电影界最负盛名的奖项之一,由国际评审团在主竞赛单元颁发。今年共有19部电影入围主竞赛单元,其中包括两部中国影片,分别为文晏执导的《想飞的女孩》和霍猛执导的《生息之地》。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孔小平 综合
校对 徐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