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件主题很沉重、很真实。”“第一案凶手杀人动机也太弱了,希望低开高走吧。”推理综艺《大侦探·拾光季》近日在芒果TV上线,观众的评价却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首案《我在竖莱坞拍短剧》海报
《大侦探·拾光季》首案《我在竖莱坞拍短剧》以时下流行的短剧拍摄为主题,围绕片场一宗“凶杀案”展开推理。“嫌疑人”和“侦探”一方面插科打诨、引人发笑,一方面也展现自己的搜证、推理能力。由吴昕饰演的“昕导演”真实身份是第七季第七案《蔷薇下的罪恶》里的吴人看,她曾因包庇好友甄普通锒铛入狱16年,此次重出江湖依旧“为普通女孩发声”,延续了前作的故事设定。这种之前案件中的角色重复出现,从而建立“明侦宇宙”故事线的叙事风格,是节目一贯的传统,提升了观众“追综”的欲望。《大侦探》系列节目时常通过案件揭露家暴、校园暴力等社会问题,具备一定的现实意义。《我在竖莱坞拍短剧》同样揭露了娱乐圈中的乱象,通过案件人物遭遇唤起观众的同理心。
首案剧照
不过,新一季的剧情和线索设计引发了争议。从第三季开始,每季节目开篇都采用全实景拍摄的大制作模式,呈上一顿视觉“大餐”。然而这一季的开篇案件却选择了棚内搭建场景,效果不甚理想。案件的细节处理也不够到位,尤其是第一案凶手被评为“零线索逃脱”,看似褒奖,但根本原因却是作案手法不清晰、作案动机不合理。
网友评论褒贬不一
有网友提出:“本案作案手法不是和《名侦探柯南》里河童墨水杀人案一样吗?”实际上,这档推理综艺不止一次被质疑参考了《名侦探柯南》《金田一少年事件簿》等作品。对于推理迷来说,许多经典推理作品早已烂熟于心,倘若参考过多,很容易让人一看到开头便猜到真相,失去悬疑的魅力。
播出十年间,《大侦探》从最初的推理游戏到如今的普法教育推理节目,进步值得肯定。第七季新增的普法环节《大侦探合议庭》,在这一季被保留并深化,节目组与最高人民法院合作,向观众传递法律知识,让节目更具深刻的教育性,赢得了广泛认可。
《大侦探合议庭》
本季《大侦探》在延续风格、轻松有趣等方面可圈可点,但在剧情原创性、逻辑性上的不足显而易见。作为推理节目,剧情是立身之本,不该“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如何在保持经典元素的同时融入新的创意和热点话题?如何平衡娱乐性和教育性,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节目组还需深入思考和探索,否则很难“低开高走”。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吴旭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