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海林发文感叹,称有很多表演老师在教流量艺人演戏,不明白资本为什么放着会演戏的人不用,为什么非要力捧流量艺人?
网友们则认为,流量艺人较容易被掌控,或是有把柄攥在资本手里,一言蔽之就是听话,故而得到了资本的青睐。
攫取利益的三要素
实则非也,资本的核心诉求就是攫取利益,力捧流量艺人亦是如此。至于流量艺人为什么有利于资本攫取利益,这就要从市场营销的三要素去分析了,目标人群、购买能力以及购买欲望。
首先是目标人群,纵观流量艺人的构成,爱豆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聚焦爱豆群体,其实不难发现,他们的出道年龄普遍较小,大抵十来岁就开始从事演艺活动了,TF三代成员更是只有十三、四岁。由此便可以推断出其粉丝的年龄段,同样是以十来岁的青少年为主,青少年最大的共同特质就是尚未树立成熟的价值观,非常容易玩物丧志。然而能够导致青少年玩物丧志的事物,不仅仅只有游戏,非理性追星的恶果也不遑多让。
其次是购买能力,虽然绝大数青少年没有实现经济独立,但在价值观不成熟的前提下,他们会误以为自己可以负担非理性追星的成本。至于成本从而何来,记得多年前曾看过一篇报道,孩子要买一款新手机,价格是父亲三个月的收入,父亲不同意,孩子便坐在手机店里不肯走,父亲最终妥协了。这就是青少年的购买能力,尽管往往建立在任性之上,但的确实实在在消费了。
可能有人会问了,父母若是置之不理,又当如何呢?
轻则父母与子女之间产生摩擦,重则有可能导致子女走上犯罪的道路,譬如在另一篇报道中,一名女生因追星而债台高筑,仍执迷不悟,居然骗取他人钱财继续追星。或许大家会觉着这样的例子只是凤毛麟角,实际上在粉丝圈子里已然屡见不鲜了,很多人犹如难以自控的瘾君子一般疯狂氪金。
再之是购买欲望,青少年早恋困扰着许多家长,早恋的方式多种多样,追星就是其中之一。不少处于青春期的少女会将异性爱豆视为自己的梦中情人,而各大娱乐公司为了迎合粉丝的精神需求,纷纷要求旗下艺人不得恋爱,目的就是为了从这些孩子们身上骗取钱财。世人皆知情人眼里出西施,对于价值观尚不成熟的少男少女而言,为了自己的梦中情人花再多钱也值得,个人甚至碰到过想为某爱豆生孩子的小女生。
综上所述,资本自然更加青睐于流量艺人,然而流量艺人一旦过了三十岁,吸金能力就会大幅下滑,原因就是其粉丝在逐渐成熟,成家立业后大概率不再会非理性消费了。即便是喜欢某位艺人,也只是追追该艺人出演的剧或综艺节目,氪金已然成为了过去式。或许有人会表示不认同,想一想当初的归国四子,曾经也是绝对顶流,可如今的流量一哥早就换人了。
吸金能力才是根本因素
其实除了吴某凡,归国四子眼下的境遇都还不错,那些同时期的二、三线爱豆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已经淡出了大众的视线。说到这里,想必又有人要问了,资本不仅仅只是捧一线爱豆,二、三线爱豆为什么也能够雨露均沾?
看看丁泽仁和他唯一的姐,前者属于N线小生,后者便愿意为其一掷百万。不要以为这只是个例,在饭圈可谓屡见不鲜,很多名不见传的冷门爱豆,也会有自己忠实的拥趸。由此可见爱豆的吸金能力,实际上远超大众的想象,资本就是看中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对以爱豆为主的流量艺人青睐有加。
当然了,绝大部分流量艺人的花期都很短,看似不适合长线投资。现实则是资本根本不在乎流量艺人能红多久,这一波人过气了,那么就换下一批,谁能收割青少年群体的钞票,资本就捧谁。至于那些会演戏的人,如果具备流量艺人的潜质,资本同样愿意栽培一番。但会演戏的人大多出身于科班,毕业时已经二十四、五岁了,对于资本而言,年纪已经偏大了,成为顶级流量艺人的概率就小了许多,即便日后走红了,吸金能力也相对有限。
结语
正是一切向钱看的大环境,导致“人红作品不红”的艺人越来越多,专业能力再强终究比不过吸金能力强,哪怕吸金的方式不那么道德,甚至是在骗小孩子的钱,依然在当今的娱乐圈大行其道。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