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9月,剧集这边陆续上新,电影市场中秋档扎堆上了一批中小成本电影,我很难全覆盖,只挑看了的说几句。
中秋档电影
9.15集中上映 院线电影
先说《祝你幸福!》,微博上写了不少,这里摘选一部分。
以下涉及剧透,慎入!!!
电影的主线其实是围绕两个意外、四个家庭。小两口出车祸,男生去世,女生植物人,两边都是独生子女,生育不顺求诸现代医学,留下一枚胚胎归属权未定,女主是他们的生殖科医生,她老公阴差阳错被拽进来成了男方父母的代理律师,而这两口子刚因一场溺水意外失去了自己两岁的独生女。
看完后的最大感受,其实是感慨优秀女性创作者之于华语电影的重大意义,这一部和下面会说的《出走的决心》,我所有感触良深的部分,都来自女性创作者对女性感受的洞察和表述。
编剧履历
一是对女性生育压力与生育代价的探讨。片中三对父母和一对准父母,每一对都或明或暗地呈现了女性如何蒙受更重的生育压力并付出了更重的生育代价。她们中有人患有“悲伤乳头综合征”,有人哺乳时乳头皲裂,孩子一口奶一口血这样也喂到了快两岁;也有人为了要一个孩子不停看病、喝药、取卵做试管。
面对丈夫作为律师询问出意外的小两口辅助生殖的具体情况时,医生女主一直专业冷静的态度出现了一丝情绪罅隙,她不可避免地含讥带讽了一句“总是女人的问题”,这对夫妻无法受孕原因一直未知,但显而易见地,所有的压力和隐隐的指责都落在女生身上。
而当意外降临,付出最大代价的那个当然最走不出来,电影令我最震撼的一幕,是小宋佳饰演的女主喝醉酒后对她还想复合的老公拉开自己的衣服,一道重重的剖腹产伤疤还在,无数半永久的妊娠纹还在,孩子却已经不在了。这只是母亲付出最表浅的生育代价,但它最具象化,也在此刻构成了最有力也最无助的控诉。
所以吴越饰演的角色诉说自己照顾植物人女儿两年里丈夫离婚时,既平静——对于想要自救的伴侣理解谅解宽容——又绝望——对于自己一口血一口奶付出全部养大的女儿,她做不到放手,也无法承受彻底失去。
另一感触颇深的,是电影对离婚冷静期的描绘与思考。电影用男女主离婚过程把离婚冷静期到底是怎样一种规定讲得清清楚楚,限于篇幅这里就不细说了(可去看微博),感谢这个电影的科普作用,更感谢主创在整个过程里呈现了一对正常夫妻想要离婚时面对离婚冷静期正常的反应,我相信你们会理解这“正常”二字在国产片里有多难得。我尤其喜欢最后二人真的离成了婚,微笑着告别。
总之这是一部看了会百感交集的电影,在如今大多数观众是去电影院找乐子的情况下,我很难说安利,但会说值得。
再说《出走的决心》,又一部女导演女编剧的女性故事,根据郑州50岁自驾游阿姨苏敏的真人故事改编,很欣慰它从文本、表演到视听都没有浪费原型本身的典型性与力量感,对女性默默奉献一生的东亚家庭做了极具代表性又不极端的提炼刻画。
我这场观众里很多中老年女性,在很多典型场景里我能听到她们不自觉的唾弃感慨声,最后字幕没结束灯却亮起时,大家都没离开座位。
故事大家都熟,我也不用多说具体的情节,就列举一下电影在具象化“被困住”这个概念上让人印象深刻的那些细节:丈夫敲隔着厨房与餐桌的那扇玻璃窗,砰砰作响,一开始是“来碟儿醋”,后来就是“你咋不明事理”,困在厨房里的妻子忍受着使唤意味浓重的砰砰声近三十年,一道玻璃显然隔出家庭的两个阶层;
丈夫在家里对着另一扇窗户打乒乓球的声音,妻子在做饭他打乒乓球,妻子在带外孙他打乒乓球,妻子在揉腰他打乒乓球,女儿女婿帮着端菜上桌他还在打乒乓球。电影对这两种声音都做了放大处理,让它们出现在所有妻子劳作的场合里,观众不需要去动用任何理智,天然就会产生生理性厌恶。
而这恰恰又在心理层面无限贴近真实——惯常家务劳动的人都能感同身受,当你腰都直不起来时,那些给你增加劳动量、对你指手画脚的声音到底有多刺耳。
对女儿的塑造也让我觉得主创很勇敢。她们没有因为性别去避讳人性的自私,但也非常清楚地点出这样一个事实:在家庭这个社会最小单位里,为什么一个女性的被困住,只能靠另一个女性的牺牲去拯救?
尤其可贵的,电影是在没有妖魔化“丈夫”的情况下凸显了这个事实。上述细节不过是发生在千家万户的典型场景提炼,根据苏敏阿姨自述,她的丈夫对她是动过手的,电影反而在这一点格外克制,片中的老公只是“什么也不做、日常训斥老婆”的大老爷做派,最多推搡过妻子,而女婿也是个格外正常的男性。不极端,才令问题更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最好的故事也选了最合适的演员。咏梅老师一贯具有温和而坚定的力量,她在片中自始至终的轻言细语,在声场上与粗大嗓门的丈夫、孩子哭闹叫嚷声不绝的女儿一家都形成鲜明对比,不费力就呈现出那个不被看见也不被听见的母亲。而姜武老师真是永远不令人失望,以一己之力贡献全片所有恐怖感窒息感,实在是太活灵活现了。
比较遗憾就是电影已经拍完后,苏阿姨才离婚成功,希望还有下一部刻画她自驾游细节与离婚过程的续篇吧。强烈推荐带着妈妈一起看这部电影,带不带爸爸,你们自己决定。
最后聊聊《野孩子》,篇幅所限+非常不喜欢这部电影,所以就简单说几句。
这是《我的姐姐》导演殷若昕的新作。看完我感觉《我的姐姐》的成功,编剧功劳更大,对,编剧游晓颖的新作恰恰就是同档期的《祝你幸福!》。
说回《野孩子》,看完后我的感觉就是毫无感觉,我非常不理解这个电影拍出来是为了什么。想要反映现实?电影几乎不触及任何现实问题与痛点,唯一丢一句“生而不养”去指责留守儿童的父母和底层离异父母,对,指责个体最安全了。想要靠煽情获得票房回报?那用这么流水账的拍法这么前言不搭后语的情节和这么演技有限的演员可做不到,我能清楚地看到主创所有发力企图疯狂煽情的煽情点,但我内心毫无波澜,甚至有点想笑。
哦对了,在王俊凯深情唱起了陕西童谣时,我真的差点笑出声,王俊凯演技咱们后面说,单就说你一个发生在重庆的故事非要让他一个重庆人演西北来重庆讨生活的角色,于是他只能说标准普通话,然后就突然唱起了陕西童谣,到底是有多拧巴?另一个主角设定为8岁小孩从不上学一直在重庆街面混,收废品的爷爷一口浓重西北腔,结果小孩普通话比我都字正腔圆,这种细节都不想做好,拍什么现实主义啊?
其实大家都知道,没爹娘没人管的孩子有多苦多容易让人落泪,按说这电影煽情应该不难。但一来它情节太稀碎起码1/3篇幅是蒙太奇混剪拍得汤汤水水毫无细节,二来煽情手法非常单一且拙劣,台词写得既没有现实质感也没有戏剧张力,最后这俩演员真的像是好出身的孩子参加《变形记》体验生活的,小孩在一开始脏兮兮混街面时还有几分“野生野长”的感觉,自从洗干净以后,说话做事都家教良好的小大人一般,我是再也入不了戏。
而王俊凯就更别提,他常常露出与情境不匹配且让人无法理解的神情,我愿称之为木讷,台词很多时候一字一顿:“我,找,了,个,工,作”“在,你,的,眼,里”“你,说,话,不,算,数”,真心要人命。
而最后的大特写——对于没有演技的人来说,大特写是一种残忍。
《山花烂漫时》
9.10央一黄金档开播,鹅独播
原名《大山里的女校》,费振翔执导、袁子弹总编剧、宋佳等主演,根据张桂梅校长真人事迹改编的剧集《山花烂漫时》。
有电影版《我本是高山》争议在前,剧版《山花烂漫时》无论在观众预期上还是情节规避点上其实都有了一些优势。
但抛开这些优势不谈,剧本身的质量也很不错。我打开本只想看一眼,结果就这么看了三四集,说明张校长的事迹是真的吸引人,也说明剧集没有瞎糊弄,扎扎实实拍出了我想要看到的东西。
剧开篇,还不是校长的张老师去一个辍学几天的女学生家里劝学,大白天酒鬼父亲醉倒在猪圈附近(感受到一丝赤裸裸但我很喜欢的拉踩),女孩子在喂猪,墙外媒婆带着吹拉弹唱一支队伍来提亲,这是女孩自己的选择,她深觉在这个家里没有希望,还不如趁自己年轻卖个好价钱,3万块彩礼,是她觉得值得的一笔巨款,而她这年只有14岁,初中还没有读完。
以张桂梅救助这个学生作为整个剧集的开篇情节,是我觉得剧集质量不错、剧本有章法的重要原因。
一来,这个情节本身拍得一波三折,很好看。张桂梅跋山涉水好不容易到学生家,叫不开门隔着门对学生喊话,后来遇到媒婆开始痛斥媒婆,接着叫来乡政府领导赶走媒婆,进门问清楚是女学生自己的选择又劝说一番,回到家里越想越觉得不对再次回到女学生家,正好遇到酒鬼父亲在家暴被劝说得想要回去继续读书的女儿,救出女生安顿好,结果第二日又在学校应付前来闹事的酒鬼父亲,最后被迫签下了3万块钱的借条。剧把整个过程拍得跌宕起伏有细节有人物,单纯从观赏性来说,也是好看的。
二来,这个过程也很有效率地塑造了张桂梅风风火火、不服就怼的性格和无私燃烧自己奉献学生的精神,剧里旁人评价她的第一句话是“东北人就是性子急”,一句话信息量就不小,张桂梅的很多台词也生动鲜活,形象立得非常快又稳。
三来,这个引子故事让剧里的张桂梅愈发坚定了要把免费女高办成的决心,也让剧外的观众瞬间了解为什么要办免费女高。一个女学生可以靠她签3万块欠条和垫付学费生活费,可山里这样的女学生不止百千。
于是后续顺理成章进入张校长成为全国党代表去人民大会堂发言呼吁办女校的情节。
所以这样一个情节在吸引人的同时也高效完成了诸多戏剧任务。此外,剧里台词用了很多张桂梅的原话,张校长的表达能力是很强的,很多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所以用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境下就比较考验创作者,我觉得剧集整体来说都用得比较恰当。
细节也处处强调女性互助与女性力量,那个豆花摊老板留钱给张校长的片段我在几个群里看到不同人发了三四次,每次看到都很感动。
演员演技也是没啥可挑。宋佳很合适,比我预期合适不少,她表现张桂梅那种对重男轻女现状不服就干的冲劲儿非常到位又不过分,抓住了一个文化人“彪悍感”(纯褒义)的精髓。
而以兰西雅为首饰演女学生的演员也都非常贴近角色,别的不说,看看这个头发这个皮肤感觉,就不是来糊弄事儿的。
要说缺点肯定有,主旋律剧嘛,还真能把张桂梅校长办学上上下下遇到的那些难处都一一拍出来吗?我只能说,只要把她事迹的核心力量感拍到位,那剧起码就在水准以上了。
豆瓣未出分
个人评分:7.5+,不敢为后面背书,但起码前面没大问题,而张校长的故事只要正常拍出来就值得8以上
适合人群:不排斥看张校长故事的
不适合人群:对张校长事迹毫无兴趣的、主旋律高敏感人群
结论:可看可观望
《流水迢迢》
9.14上线,鹅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