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方励,很多人会觉得有些陌生。他是制片人、出品人、导演、早年干过海洋技术监测等工作。我对方励这人的印象是:做事有点儿任性,有点儿浪漫,还带着几分不计回报的傻劲。
导演方励
毕竟,十年前的《百鸟朝凤》还历历在目。
那时他为了这部电影,在直播中对着一众影院经理跪了下来,这一跪不仅是为了电影,更是为了一种信仰——即便是在商业如潮的世界,也要为艺术和理想留下一席之地。
《百鸟朝凤》相关新闻
如今,他耗尽家财,八年磨一剑,打造出《里斯本丸沉没》,我并不觉得意外。
导演方励
何为“里斯本丸”?
《里斯本丸沉没》是部完全基于历史的纪录片,它首次亮相于2024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当时便引起了广泛关注。影片探讨了一艘日本货轮——里斯本丸的沉没事件,这是二战期间的一个重大事件,涉及多国之间的复杂互动,包括中国、日本、英国和美国。
里斯本丸号
里斯本丸原是一艘普通的商船,但在战争中被征用为运输船。
它的沉没地点和具体情形长期以来被笼罩在秘密之中,同时它触及了战争伦理和国际法的问题,比如战俘的待遇和非战斗船只的军事利用。这种事件的复杂性让它成为研究国际关系、战争策略以及人道主义法律的重要案例。
声呐显示的“里斯本丸”沉船遗骸,坐标为【30°13'44.42"N 122°45'31.14"E】
“里斯本丸的沉没”距今已有83年的历史。
1942年9月25日,1816名英国战俘被迫登上里斯本丸号,前往日本的战俘营。船上,他们被赶进三个如同人间地狱般狭小、闷热的舱底,人挨着人,没有一丝余地可言。
英军战俘
随着航程的推进,舱底的环境愈加恶劣,一场无形的瘟疫与饥饿开始悄然蔓延,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绝望。
当年沉船时的档案照片
到了9月30日傍晚,远在东方的舟山海域,一艘名为“石斑鱼”的美国潜艇正在进行秘密巡逻。艇长迪克,通过夜视望远镜发现了漂泊不定的里斯本丸号。经过仔细观察,他断定这是一艘日军的运输舰。鉴于日本偷袭珍珠港的事还历历在目,他果断下令发射鱼雷,一场悄无声息的攻击就此展开。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初几枚鱼雷,里斯本丸号侥幸躲过,可命运的齿轮已难以逆转,第四枚鱼雷正中红心,瞬间爆炸声震耳欲聋。海水如猛兽般涌入机舱,不久后,锅炉室与煤库纷纷告急,囚禁战俘的舱室也未能幸免于难,逐渐被冷冷的海水侵吞。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不多时,日军的飞机与军舰如同寻血的鹰隼,赶至现场。迪克上尉清楚,窗口已闭,再无攻击良机。他果断地命令潜艇下潜,隐没在那深不见底的海域中,直至傍晚时分才安全撤离。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当船只遭难时,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要援救这些英军战俘。”这是刊登在《日本时代周刊》上的一句话,简短、直接,仿佛正义与仁慈的旗帜在战火中飘扬。可这句话就像海面上飘荡的一张破旧的渔网,表面宽阔无垠,实则虚弱不堪。一旦风浪起伏,便会迅速撕裂,露出其下沉重的、无法言说的黑暗。
那些俘虏们被海浪无情地卷入深渊,冰冷的水面并未因一句“援救”而有任何温情的涟漪。相反,救援的船只驶来时,海风中的枪声与沉默比死亡更为刺耳。“援救”二字像是写在沙滩上的承诺,被浪花一卷而空,留下的只是无言的空白和无数沉没的尸骨。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然而,这群英军战俘还来不及与命运对峙,便被卷入了日军设下的无声陷阱——战俘们从深舱内纷纷涌向甲板,满怀着一丝侥幸,盼望着能逃出生天。可迎接他们的不是救援的双手,而是敌军粗暴的掌掴。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哈格里夫斯·豪厄尔中尉目睹了一切,他无力地叹息:“我们逐渐明白,对方并没有打算救我们,而是想要让我们在海水中溺亡。”
船舱内逐渐被海水淹没,战俘们开始感到窒息,死亡的气息越发浓厚。詹姆斯·麦克哈格·米勒,此时也彻底陷入了绝望:“我们的船成了漂浮的棺材,载着我们这些即将灭亡的生命。”
死亡还是在悄无声息地靠近,渐渐吞噬着里斯本丸号的每一寸空气。
铁皮的船身像一头垂死的野兽,随着海浪的摇摆发出沉闷的呻吟,笼罩着船上的每一个人。
斯图尔特上校和他的手下明白,这片海洋注定不会有仁慈。
他们放下了最后的幻想,手中的小刀成了他们与命运搏斗的唯一武器。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豪威尔中校用尽全身力气,割开了堵住生路的木条与防水布。
空气里充满了海水的腥味与死亡的气息。
就在这时,和田英男的命令如同冰冷的刀刃划破了希望的微光。枪声在狭窄的船舱中回响,波特中校的身体颤抖了一下,然后沉默地倒下。
汉密尔顿在血泊中挣扎,而其他战俘只能眼睁睁看着他们的同伴,一个个如枯叶般被击落。
“一旦放弃就必死无疑。”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1号舱和2号舱的战俘们,他们的求生欲望如同刀锋,撕开了死亡的幕布。这场反抗,虽短暂,却燃烧出了生机。
战俘们一个接一个跳入海中,浑身湿透的他们如同搁浅的鱼,奋力挣扎着,试图抓住那条通向生路的航线。可命运并不眷顾所有人。
一些人被子弹击中,血花在海面上绽放;一些被残忍地捞起,随后投入螺旋桨中,被绞成一片血雾。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800多名战俘在这场悲剧中失去了生命,他们的尸体随着海浪漂流,成为历史中无人诉说的见证者。幸存者丹尼斯·莫里曾冷静地说道:“战时和战后都没有任何正义可言。”
中国的渔民
东极岛成了历史的隐喻,吞噬着无数命运,却偶尔浮现出人性的微光。
渔船在海面上穿梭,像一条条救命的丝线,赵筱如、唐品根、翁阿川、唐如良、许毓嵩等人,在死亡的阴影中织出一片希望的网——无言地救起了近300个本该死去的灵魂。
他们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在海风中默默地操作着手中的桨,把这些外国人的命运攥在了自己手里。
渔民当年就是划着这样的小船出海救人
庙子湖岛上,沈万寿、吴其生等人同样把这种古老的道德推到了极限。
渔民们将100多名战俘救上了岛,面对这些落水者,渔民们没有问他们从哪来,也没有在意他们为何而战。
但这片短暂的安宁很快被日军的炮火打破。
10月3日,佐藤庆藏大佐的命令降临在这些小岛上。炮火将岛屿上的一切摧毁,巨大的冲击波掀起了尘土和残骸,渔民们竭力掩护着这些战俘,但无奈风暴来得太快,太猛烈。
战俘们最终明白,逃无可逃,许多人挺身而出,宁愿被带走,也不愿牵连这些冒着生命危险救了他们的中国人。
战俘后代与当年参与救援的中国老人
赵筱如等人并未因此放弃。
他们藏匿了伊文斯、詹姆斯顿、法伦斯三人,将他们悄悄送入一处海边的山洞。
时间在等待中显得异常漫长。
渔民们没有放弃,他们将这三人偷偷藏入一条小舢板中,海风是他们唯一的盟友,月光下的小船在黑暗中无声地滑行。
终于,他们抵达了重庆。
但这仅仅是少数人的幸运。
3名得救英军战俘与救助渔民、政府官员合影。纪录片《亚太战争审判》截图
在里斯本丸号最初的1816名战俘中,只有724人活着。
那些被带走的战俘,许多人被送往日本,在劳役中慢慢死去,身体被压垮,精神被摧残,一年内有上百人离开了这个世界,而随后,又有更多人步入同样的命运。
战后的日军记者会是一场精心编排的戏剧,充满了虚伪的善意与自我洗白的谎言。但真相从未沉没,犹如那些挣扎在海浪中的英军战俘,他们在波涛中奋力拼搏,拒绝被历史的浪潮吞没。
站在重庆的法庭上,那三名被中国渔民救起的战俘成了真相的化身。镜头聚焦在他们身上,语言沉重却有力,揭开了日军的虚伪面具。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里斯本丸号的船长经田茂,站在被告席上,他的眼神游离不定,试图逃避那些刺痛心灵的事实。他为自己辩解,审判结束,他仅仅被判处了七年有期徒刑。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在战争结束后,幸存者们多次回到青滨岛、庙子湖岛,寻找他们的救命恩人。英国政府拨款酬谢那些冒险相救的中国渔民,要用金钱抚慰过去的伤痛。
可中国的渔民呢?
他们站在海风中,沉默如山,拒绝了所有的酬谢。
对于这些朴实的渔民来说,救人不是为了什么名利回报,而是源自他们内心深处的善良与本能。
“这件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来做”
2014年,方励站在浙江东极岛的海边,凝视着那片无垠的蓝色海洋,眼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舟山渔民的讲述如同一把锈迹斑斑的钥匙,突然打开了方励心中的某扇门。他听闻了“里斯本丸营救事件”的故事,整个人如同被卷入历史的洪流,无法自拔。
他知道,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故事,而是一段无法抹去的历史。“我们应该去把这段历史抢救打捞出来。”
八十二年过去了,它被海浪和沉默掩盖,被谎言埋藏,不能再让时间将它彻底埋没。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那片海,那些渔民,那些曾经目睹和参与营救的人,他们是历史的见证者,是这段被掩盖的往事中唯一的光芒。
方励知道,只有中国人,只有这片土地上的人,才能真正去挖掘这段历史的真相,让它重见天日。
正如他所说的,“这件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来做。”
方励站在伦敦的街头,繁忙的人群从他身旁涌过,街头的嘈杂声夹杂着汽车鸣笛,像是被时间的洪流裹挟着,无声地向前推进。
方励的身影显得微小而固执,他不停地向每一个路过的人询问:“你知道里斯本丸吗?”每一次问话都像是一颗石子,投入这片广阔而漠然的海洋,激不起一丝涟漪。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不知道。”这是所有人惯常的回答。
有个天真的孩童甚至带着困惑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关注一艘船?”这一问,不仅是路人的疑惑,也是所有观众的心声。他们不明白,在这个充满焦虑和喧嚣的时代,为什么还要关心一艘沉没在遥远历史中的船只?
方励的目光深沉而坚定,他知道这不是关于一艘船的故事,而是关于人类的记忆与遗忘。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方励明白,“再不拍,就来不及了。”为此,他不遗余力,奔波在海外的电视、报纸、电台等各种媒介上,像一位执拗的寻宝者,在空旷的版面上留下醒目的呼喊:“WHERE ARE U?”的呐喊。
方励在英国报纸上刊登的寻人广告
终于,历史的海底开始回响。
方励找到了两位尚在世的幸存者,他们已是近百岁的老人,生命的烛火在他们身上微微摇曳,但他们的记忆依旧清晰,那段在水下挣扎、在死亡边缘徘徊的经历,如同深刻的烙印,一生无法抹去。
同时,380多位幸存者的后人被找到,他们散落在英国近百座城镇中,如同遗失的拼图,等待着被重新拼合。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摄制组踏上了这条追溯历史的漫长之路。他们走进那些散布在英格兰乡间的小镇,翻开了泛黄的书信、手记,听着早已录下的声音,那些字句和声音带着战火与海水的味道,从时光的裂缝中穿透出来。
方励也明白,他所讲述的里斯本丸事件,哪怕牵涉诸多生命,仍不过是二战这场浩劫中的一隅,一个在漫长历史中几乎被遗忘的悲剧。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所以,纪录片的核心,不在于剖析宏大的政治与战略,不在于敌我之分,甚至不在于还原历史的每一个细节,而在于那些被战争碾压、被大时代所淹没的普通人。
在战争的残酷背景下,他们仍然保留着人类最珍贵的情感——爱、希望、绝望中的坚韧。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比如一位士兵,在战前给家里寄信,说他爱上了一位中国女孩,计划在圣诞节举行婚礼。
信中满怀着对未来的美好期待,但命运无情,香港在那个圣诞节陷落,家人再也没有等到他带着异国妻子归来。
还有一位士兵,给五岁的弟弟写信,嘱托他要好好照顾母亲。
弟弟当时年幼不懂,但多年后,当他终于明白这封信是哥哥的遗言时,已经无法弥补这场永别的痛苦。
纪录片《里斯本丸号》截图
“活下来的人也没有真正活着。”纪录片中的这句话,如一记重锤,敲击在人们的心上。
那些幸存者,带着身体和精神的创伤,走过了战争的黑暗,但战争带来的痛苦和失去,始终在他们的心中回响。
作者:鹿橙
原标题:豆瓣9.2,票房200万,它是时候让更多的人看到